
第62章 披肝沥胆(上)
东宫,崇教殿。
殿内一老一少随意而坐,没了往日礼仪。
李承乾一言不发,今日之事让其有种怅然若失之感,但这种感觉究竟来自何处,其尚未悟透。更为苦恼便是按照以往惯例,李世民均会将其留下,再奏对。今日并无此举动,李承乾一时摸不透李世民之意,今日所议是否出现偏差。
李百药见李承乾愁眉不展,心生不忍,道:“殿下,可是疑惑臣为何多此一举?”
李承乾缄默不言,此事虽有疑惑,但并不是自身顾虑之处,李承乾自信李百药不会行无智之举,此举必有深意。
没待李承乾开口询问,李百药自顾说道:“殿下,朝堂中议私学之事,想必很快便会传出去,寒门学子亦会得知,于地方必定有所纷争,且可利用私学之事,作为幌子,让彼辈疲于应命。”
李承乾微颔首,随之又是一阵沉默,显然心不在焉。
李百药见此,心思急转,突提声喝道:“殿下,臣有一句直言,凡事不可操之过急。”
李承乾突然一震,回过神来,瞬明此乃话中有话,隐隐有些明悟,不由望向李百药,虚心求教,静候其言。
“殿下,印刷同造纸两术,实不宜如此大张旗鼓公之于众,此举虽旨在让天下臣民明天家文教之心,为殿下养望,但此举亦会引起诸多士族不满,得不偿失。”
“若是将此法秘密传之,使人于各州县散布,两三年便可功成。即便有纷争,亦不会波及朝堂。朝中届时可居中裁决,再明发天下,便是理所当然之事。”
李承乾无奈颔首,此言李世民曾提及,只是李承乾未尝在意,欲通过此举收庶族之心。今日思之,确实不妥,李承乾未预估到彼辈反应如此激烈,朝臣前赴后继,不计前途阻挠,可见此举并不是妥善之举。
“师傅,此事孤却是欠考虑。”
李百药见李承乾虚心纳谏,心中甚喜,瞬时信心倍增。
“殿下,可知今日臣为何频频于朝堂中出言,甚至不惜冲撞殿下?”
“此事,孤知之,师傅为孤掩护尔。”
李百药沉吟片刻,道:“殿下,只是其一。其二,涉及国策之举,实不应从殿下口中道出,臣只好逾越取而代之,任何一项政令实施,有人得益,亦有人失益,若殿下亲言,失益之人定会将矛头直指殿下,往后便是君臣离心离德。”
“此等事可交由臣子去做便可。殿下,切记,为君者,自当居中裁决,而不是亲自争斗。世间之事,不可尽善尽美,总有疏漏之处,若出现骂名,应由臣子揽责,而非君之误,圣君无错,此乃臣民共识,如此方能天下臣民一心,如臂如指。”
“陛下让殿下参与进来,其意有二,一是想见识殿下处政之能,二是让殿下从中自悟进退之道,为君之道,显然殿下于此道,悟得甚浅。”
李承乾心神大震,思虑自己过往之举,不知从何时开始,竟甚喜此等斗争之感,那种来自未来之魂优越之感让己无所畏惧,似可随意指点江山,那种快感欲罢不能,此刻闻李百药此言,背脊竟微微发凉,身边之人心如明镜,更何况那位伟大帝王。
“师傅,何以教孤?时报之事是否需暂缓?”李承乾略恍神。
李百药闻言,摇头,斩钉截铁道:“不,此事非但不可搁置,还需一往无前,只是手段需高明一些。”
“殿下可知,陛下不顾朝臣反对,公然于河南以及河东两道添增折冲府,此举意在震慑两道士族,亦是将士族目光集中于陛下身上,让天下以为,殿下所做之事,均是陛下指使,让殿下避免成了众矢之的。故此事要做,更要做好,若是半途而废,殿下于陛下心中分量大打折扣。”
李承乾心中一惊,调兵之事当真不知晓,此刻闻言,顿时对李世民心中那点不解,消散无影,昨日才意识自己成为李世民手中一把剑,此刻方明白,原来不是剑,李承乾依旧是李世民好大儿,大唐太子。
李百药从李承乾神情中,便知其已有所悟,不由大为欣慰。此等聪慧之君,除了稍显稚嫩,几无瑕疵,若是不能辅佐其成为一代圣主,李百药自知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殿下,身为太子,最稳妥之法,便是个人德行无大瑕,哪怕其才平庸,亦是守成之君佳选。哪怕陛下再不喜,群臣亦会拥戴,无人能撼动!”
李承乾眼中闪现一丝异样,不得不说,李百药此言乃真知灼见,对于这样守成之君,群臣甚喜之。
李百药顿了顿,续道:“殿下本可什么都不做,但殿下毅然决然不甘于平庸,且事事件件均是利国利民之举,让陛下看到由汉以来,又一长久治世之机,故此欲栽培殿下,东宫属臣亦是明白,故殿下所做之事,秘不外宣,任何诋毁殿下之言,皆会维护,殿下之教令,均会景从。”
李承乾陷入沉默,望着李百药真挚眼神,不由心中大定。
“殿下,另设他司之事,可寻机向陛下禀告。”
李承乾瞳孔瞬息之间,大了几圈,眼睛闪过一丝不可思议之色,随之无奈颔首。尽管此事迟早会被别人知晓,但如此之快暴露,颇为始料未及。
“殿下不必诧异,此事寻常尔,众勋贵府中尚有部曲义子,更何况殿下乃储贰。陛下心如明镜,朝中重臣亦是有所猜测,并无大碍,殿下甚至可光明正大一些,不必畏惧。”
李承乾狐疑望了李百药一眼,显然对此话不大认同,李百药选择无视。
“殿下献上种种利国之策,断不可凭空出现,乃有司专门伺察,汇报于殿下,不然殿下身处深宫,如何得知此等事。段尚书那日之言,殿下可曾记在心中,其一眼便能明悟,更何况圣明如陛下。”
此话一出,李承乾无言以对,借口无论多完美,若是一事尚可遮掩,但诸多事一起思量,便露出端倪。
“孤怕此举会引起陛下不满。”
李百药大笑道:“殿下,多虑矣!陛下乃秦王之时,此伎俩便熟知无二,殿下此等行径比之陛下,如小巫见大巫。陛下并无提点于你,证明陛下认可此事,但谨慎为要,仍需寻机禀告即可。”
李承乾再次无言,李百药话糙理不糙,细想之下,确实有可能是李世民玩剩下的。
“殿下,切记,太子亦是君,而非臣!”
李承乾猛一抬头,脑海中灵光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