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6章 羽林军
刘大眼向崔祎行礼道:
“殿下,湘东王真是操练出一支好兵马。”
“若以这支兵马为骨干,周围辅以诸王府兵士,或许能在野战中采取守势,层层消磨敌方锐气,为友军创造战机。”
听他的话,萧明道微微颔首,转而含笑看向崔祎说:
“我府兵马俱以殿下为元戎,御之于殿下,如御之于我。”
“今朝,萧王所投之桃;明日,祎所报之李也。”
今日上午,通过这次校阅,崔祎初步建立了对这支临时拼凑兵马的指挥权,需注意,这只是指挥权,并非所有权,前提是这些诸王府兵马真正所有者,承认他的指挥权。
眼下大家同舟共济,倒也相安无事。
如果能击退城外大敌,那他也会还回去的,他也信不过这些人,不敢一直用。
接下来,崔祎要考虑名义上同样拥有指挥权的另一支军队了。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宿卫六军之一,虽说看似是其中最不具战斗力的,但也是耗费大量财帛供养、直属洛阳朝堂的武装力量。
为了集中权力,洛阳,可以说集中了北方的精华。
洛阳在,魏统在;洛阳亡,魏统名存实亡。
检阅完之后,他离开了演武场,崔祎却来到了后方的金墉城。
宗子羽林军在此早已集结。
之前在高台上,他能把小四千人尽收眼底,已经算是极目远眺了。
但是也有列阵松散的原因在。
不过现在根本看不过来,全是人影,眼看过去,步槊如林子,密密麻麻足有上千。
人人有甲,在他眼前晃过,像是整军化做了一条浑身鳞甲爪牙的大龙。
白底青龙,赤底朱雀旗下。
札甲如磷,明光成群。
三角旗下。
甲骑具装,金光耀目。
可惜。
崔祎有理智,而这理智告诉他这不过也是第一排而已,后面的肯定没有。
全军能穿‘铠’的也就不到八九百人吧,算上‘甲’,二千五最多了。
还是包括半身札甲都算上的。
他们人人穿甲,迎接清河王,显得隆重至极。
不过腰间的弓没有弦,这玩意平时不上的,要放在用动物膀胱制成的密封囊袋中保存起来,不让接触空气。
只不过他此刻在马上,看不到后面而已,而又离得太近,因此还是有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再说,以如此年齿,掌兵一万,还有谁人。
他的马行得并不快,用的是慢快步,这种步态马蹄踏地频率短,速度不快,节省马力。
好处多多,却是最颠了。
让他的黑光大铠甲叶哗哗作响,今早绑得松了?
不,是太安静了。
他们虽然目光期盼,却是纪律极好的。
比之前的什么王府兵马强多了。
当然,不包括他家的。
崔祎骑马,身后跟着羊盏,崔黄须等人,缓缓从他们面前行过,身后数百随从也都全副武装,抬头挺胸,竭力维护主君颜面。
崔祎一路骑马进入这支兵马的中军营帐,途中他还看到一些熟悉面孔,那些人望向他,眼中带着激动。
想必是有心人特意安排,曾与他一同行猎之人站在队伍前排,某种程度上向他表达这支军队渴望追随他的心意。
当然仅限于在这洛阳周围。
暗自记下,他随后进入中军大帐,拿出鱼思贤提前给他的虎符,这是崔祎拥有这支军队临时指挥权的标志。
二者合一,查验无误后,营帐中的将领们屏气敛息,等着崔祎坐在主位上。
崔祎身上甲胄哗哗作响,最终裙甲与主座上的胡床接触,发出尖锐声音,他稳稳坐在主座上,双手虚抬示意众人在两排胡床上落座。
崔祎望向一张张对他满怀感激与好奇的面庞,微微一笑。
交割兵权时他之前称呼鱼思贤为中领军时,他留意到这些人脸上闪过轻蔑,显然他们看不惯这个阉人。
崔祎心中明白,自己名声虽好,但与鱼思贤关系过近,不利于日后计划,若有可能,还是疏远些为好,没必要因此失去可用之人。
于是他不再提及此事,而是开口询问这支刚接手部队的情况。
国朝制度在诸多方面沿袭前朝旧制,尤其是军制,虽有区别但不大。
通常一军若有军号,人数在数千人至万人不等,常见的多为五六千人,比如御捷军。
宗子羽林军是军号,而其下再分前、后、左、右、中五军。
这样的‘军’,一般是常设置的编制单位,规模通常在千人左右。
但也有例外,像人数多的军可能达两千人,由军主统领,设一军副从之,军主也叫军将。
军之下的编制是幢,因每幢约百人,也叫百人幢,每百人设一幢主、一幢副进行管理,幢主也叫幢将。
一般来说一幢百人,也偶尔有一百五十人,三百人的。
幢之下是大家熟悉的队、什、伍,这些是基层编制。
刘大眼就曾担任御捷军前军的一员幢主。
崔祎也在考虑,随着自己骑从人数增多,是否要在骑从中设立幢进行管理。
不过目前骑从仅三百余人,由他设立的从骑左郎、从骑右郎便能轻松管辖,暂时无需担忧。
宗子羽林军的前后左右中五个军,每个军编制在一千人到两千人之间。
通过粗略汇报,崔祎了解到,这支军队中,宗子羽林军前军和中军所部装备器械、甲胄、马具等最为精良,战备率最齐整。
而羽林军后军在秦王叛乱时守卫广莫门,结果军中好几个幢主集体作乱,受牵连最深,士气最为消沉,最不堪用。
了解这些后,崔祎看向宗子羽林军前军军主崔明才和中军军主崔仲英。
这二人都以字行,真名犯讳。
崔明才身材修长,双目有神,年纪轻轻充满活力。
穿的是刻意减轻重量的筒袖铠,甲叶可能不过四五百,为的是在有腋下防护的同时,能够流畅的开弓射箭。
此刻见崔祎望来,更是昂首挺胸,英武不凡。
崔仲英则沉稳许多,一身明光扎甲稳稳地穿在身上。
崔祎一眼看出,这二人在众将中被簇拥在中心,是军中领头人物。
于是他施展惯常亲切姿态,重点与这二人亲切交谈。
他多少感到欣慰,这些人看他的眼神满是崇敬,一口一个“大王、殿下”叫得热切,似乎对他的新王号也十分满意。
想来也是,军主不过是军中中高级将领,这些人大多并非宗族核心嫡系子弟,家族中多半没有世袭王爵,不至于像有些人,表面恭敬,实则觉得他的头衔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