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

一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国际的、国内的、可预见的、不可预见的……因而经济发展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顺风顺水乘势而上的加速崛起阶段,也会有逆风逆水甚至面临惊涛骇浪的艰苦时期。发展环境越是复杂严峻,越需要我们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的视角,找准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越需要我们以全面、辩证和立足长远的思维,把握深藏于错综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大逻辑大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不仅要提高发展质量,还要长期实现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经济发展年度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个目标既衔接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密切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充分兼顾了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实践的可行性。

对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而言,保持平稳运行至关重要。“稳”需要有坚实的基础。

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承压前行,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进入2024年,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回升向好态势。2024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3%,实现了在去年较高基数基础上的更快增长,环比增速连续7个季度增长,超出很多机构和研究者的预期。从实物量指标情况看,2024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6%,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左右,货运量同比增长5.3%,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20.5%,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1%……都与GDP的增长相互印证。

工业回升、服务业向好共同带动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4年一季度,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服务零售额增长1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7%。工业和服务业两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2024年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较3月份提高了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0%。实体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外贸起势良好也是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因素。2024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01693亿元,同比增长5.0%,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其中,出口57378亿元,同比增长4.9%;进口44315亿元,同比增长5.0%。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在“稳”的基础上要实现“进”,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等对当前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2023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比2023年四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6.7%,半导体、3D打印同样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新产品加快培育。2024年一季度,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7%、40.6%、39.5%。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比2023年全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2.7%。新投资、新基建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24年2月月底,全国新增13.2万个5G基站,现在总量超过350万个。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信心和动力。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众多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速上调至3.2%,高盛将增长预测从4.8%上调至5.0%,摩根士丹利从4.2%上调至4.8%,亚洲开发银行从4.5%上调至4.8%……彭博社预测,中国将是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形势的感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即“温差”。造成这种不一致性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一方面,这种差别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之间的偏离,价格指数走低是直接原因。统计部门核算和公布的经济增速是实际增速,而个人在生活中的体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感受到的,都是与其收入和盈利高度相关的名义增速。在物价走低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温差”会尤其明显。2024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是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速。而我国物价指数从2023年10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为负,2024年2月转正,3月和4月分别上涨0.1%和0.3%。从总体上看,物价水平走低对一季度经济实际增速产生了拉低效应,也直接影响着公众对经济形势的“体感”。而物价指数走低或者疲软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2024年4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增速比3月份的3.1%出现了小幅回落。

另一方面,“温差”的存在也反映了当前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计核算的宏观经济指标通常是平均的结果,通常很难反映实际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比如国有企业的总体情况明显好于民营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甚至是生存压力。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为4.6%,整体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2%,意味着大量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3年,我国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了6.4%,在2022年10.1%的高增速水平上继续实现较高增长;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2023年我国民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0.4%,两者实际相差6.8个百分点。当然,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明确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