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撕裂青春
1996年高考前夕,杭洲中学被紧张又满含希望的氛围紧紧包裹。
校园里,高大的杨树与香樟树枝繁叶茂,阳光艰难地穿过层层枝叶的缝隙,在地面洒下一片片斑驳的金色光斑。
而校园的蓝莲花池边,却弥漫着别样的青春气息。微风轻柔地拂过,撩动着蓝莲花宽大的叶片,也吹动了三个少女的发丝,她们的笑声在池边回荡,和着莲花淡淡的清香,成为这个夏日里最动人的旋律。
玲,这位数学天才,手中拿着刚刚获得的数学竞赛金牌,金牌在落日的映照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芒,那光芒就像她一路走来的荣耀勋章。
她的眼神中透着一种锐利的坚定,仿佛已经穿透了眼前的现实,看到了未来在华尔街纵横捭阖的自己。
玲从小就对数学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逻辑推理,在她眼中就如同解开宝藏密码的线索,每一次解题都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冒险。
她的数学启蒙源于一本破旧的数学科普读物。
那是她七岁那年,在爷爷的旧书架上偶然发现的。
从翻开第一页起,她就被书中奇妙的数学世界深深吸引。从简单的数字规律,到复杂的几何图形,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会缠着爷爷,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上小学时,她便开始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每次都能轻松夺冠。那些奖状贴满了她房间的一面墙,成为她成长路上的骄傲见证。
为了准备这次数学竞赛,她更是在无数个夜晚挑灯夜战,反复推演各种难题。
学校图书馆里关于数学的藏书,她几乎都翻阅了个遍,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她也能津津有味地研读。
她常常在数学的世界里沉浸到忘记时间,直到母亲轻轻敲门提醒,她才惊觉已是深夜。
竞赛前的一个月,她遇到了一道极其复杂的数学难题,那是一道关于数论的题目,涉及到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计算。
这道题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她通往竞赛胜利的道路上。
起初,玲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运用所学的数论知识,一步一步地进行推导。
她坐在书桌前,面前堆满了草稿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公式和计算过程。
但随着思路的深入,她发现常规方法根本无法找到突破口,复杂的条件和交错的逻辑让她陷入了困境。
她开始焦虑,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手中的笔也不自觉地停顿下来。
“难道我真的解不出来吗?”她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怀疑,这是她在数学学习中很少出现的情绪。
但玲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很快被激发出来。
她想起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分昼夜地计算、推理,稿纸装满了几麻袋,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不能就这样放弃!”她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于是,她决定转换思路。她放下手中已经写满的草稿纸,起身在房间里踱步,试图让自己的大脑放松一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道难题。
她回忆起曾经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关于数论新解法的文章,虽然当时只是匆匆一瞥,但也许其中的思路能为她提供新的方向。
她迅速来到书架前,翻找出那本杂志,重新研读起来。
文章中提到的一种创新的数论分析方法,让她眼前一亮。
她迫不及待地回到书桌前,按照新的思路开始尝试。
然而,新方法的运用并不顺利,其中一些概念和计算方式与她以往所学的大相径庭,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在尝试新方法的过程中,玲遇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一个复杂的公式推导让她再次陷入僵局。
她反复思考,尝试了多种变形和假设,却始终无法得到合理的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离竞赛的日子越来越近,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但玲没有被压力击垮,她深知梦想的实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付出。
她决定向外界寻求帮助。她先是找到了学校里最资深的数学老师,向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遇到的问题。
老师认真地听完后,和她一起探讨起来,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启发。
受到老师的启发,玲又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学术论坛,与其他数学爱好者交流。
在一个专业的数学论坛上,她遇到了一位对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大学生。
两人通过邮件和线上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见解。在这位大学生的帮助下,玲终于找到了那个关键节点的突破方法。
那一刻,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鼓作气,运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成功地解开了那道困扰她许久的难题。
通过这次经历,玲不仅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更在面对困难时,学会了坚持、创新和寻求帮助,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伴随她在未来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芳,作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女孩,她的画板上是一幅未完成的《莲池月色》。
她半跪在池边,用画笔仔细地勾勒着池中的莲花和倒映在水中的月色。
每一笔落下,都像是在与眼前的美景对话,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倾注其中。
她的眼神中满是专注与痴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莲花的花瓣纹理,到水面上光影的微妙变化,都被她敏锐地捕捉并呈现在画板上。
芳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房间里贴满了自己的画作,从简单的涂鸦到后来的水彩、素描,每一幅画都是她成长的记录。
她的第一幅画是在幼儿园时,画的是一家三口手牵手的场景,虽然线条稚嫩,但却充满了童真。
她的父母发现了她的绘画天赋,便为她报了绘画兴趣班。从此,她便踏上了绘画的旅程。
在兴趣班里,她结识了一位对她影响深远的老师。老师不仅传授她绘画技巧,更引导她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
她常常在放学后独自来到蓝莲花池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静静地观察着这里的一切,感受着自然的美好,将这些美好的瞬间都融入到她的画作中。
有一次,为了画好蓝莲花在雨中的姿态,她在池边等待了整整一个星期,终于等到了一场小雨。
她不顾雨水打湿自己的衣服,专注地观察着莲花在雨中的摇曳,雨滴在花瓣上的滑落,以及水面上泛起的涟漪。
回到家后,她立刻拿起画笔,将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那幅画成为了她的得意之作,也让她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
想起梵高,他一生执着于绘画,尽管生前画作不被认可,生活穷困潦倒,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他笔下的《向日葵》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那明艳的色彩仿佛是他对梦想的热烈追求。
芳从梵高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绘画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哪怕未来充满未知和挑战,也要像梵高一样,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热爱与梦想。
兰,她的袖口沾着丝绸厂的染料,那是她对家族事业热爱的证明。
她站在一旁,摩挲着真丝校服上的蓝莲花暗纹,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她的眼神中既有对家族传承的使命感,又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兰从小就跟随母亲在丝绸厂长大,看着母亲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纺织机器,将一根根丝线变成精美的丝绸制品,她的心中便种下了热爱丝绸的种子。
她对丝绸的热爱,源于一次家族的丝绸展览。
那时她十岁,在展览上看到那些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丝绸作品,她被深深震撼了。
从那以后,她便开始主动学习丝绸制作工艺,从选丝、缫丝到染色、织造,每一道工序她都认真钻研。
她还对丝绸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知道丝绸之路的故事,知道丝绸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
为了学习丝绸染色工艺,她跟着母亲在染坊里度过了许多个暑假。她从最基础的染料调配学起,了解各种天然染料的特性和提取方法。
有一次,为了调配出一种独特的蓝色染料,她尝试了十几种不同的植物和矿物原料,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成功地染出了她心目中理想的颜色。
香奈儿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兰。香奈儿打破传统时尚的束缚,创造出简洁、优雅的时尚风格,她对时尚的执着和创新精神,让香奈儿品牌成为了时尚界的传奇。
兰希望自己也能像香奈儿一样,在家族丝绸事业中融入创新元素,让古老的丝绸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家族的丝绸品牌推向世界。
“我要去华尔街,去看看资本变成数字的魔力!”玲突然大声说道,声音打破了池边的宁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说着,她竟然撕碎了在父亲指导下申请来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可是世界计算机领域顶尖名校。这份通知书在她的书包里已经存放了快半年。
她将碎片撒向池水。那白色的碎片在风中飞舞,就像一片片承载着过去梦想的羽毛,然后缓缓落入水中,随着涟漪渐渐远去,仿佛是她对过去既定轨道的一种叛逆告别。
她的心中燃烧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挑战未知的勇气,她不愿意走父亲计算机科学的路,不愿意被传统的名校光环束缚,坚信自己能以自己的选择,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书写传奇。
斯坦福的录取通知书,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可对玲来说,却像是一种束缚。
她早已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未来蓝图,那是在金融领域的拼搏与闯荡。她关注着全球经济的动态,研究着华尔街的金融模式,她深知那里才是她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她看来,真正的成长是在充满挑战的现实中摸爬滚打,而不是在名校的光环下按部就班地前行。
当她把撕碎通知书的念头和举动告诉父母时,父母十分震惊和不解。
他们认为斯坦福是世界顶尖学府,能去那里深造是难得的机会。
玲耐心地向父母解释自己的理想和规划,她表示自己对金融的热爱和对华尔街的向往,她相信在国内的顶尖财经大学,同样能为她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她已经开始自学金融知识,做好边读书边参加国内创投公司各种活动的准备。
经过多次深入的沟通,父母最终理解并支持了她的决定。父亲也同意把自己在国内外创投领域的资源,都推荐给她。
芳用画笔勾勒她倔强的侧脸,笑着说:“那你可别变成冷血的数字机器。”
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调侃,但更多的是对玲的关心和担忧。她了解玲的执着和冲劲,知道一旦玲决定了的事情就会全力以赴,但她也害怕玲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被现实的残酷磨平了棱角,失去那份纯真和善良,变成一个只知道追逐利益的冰冷机器。
芳希望玲无论走得多远,都能保持内心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芳的眼中,玲一直是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女孩,但她也明白华尔街的复杂和残酷。她担心玲在那个充满金钱和利益的世界里,会迷失自我。她希望玲能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忘生活中的美好,比如这蓝莲花池边的宁静与快乐。
有一次,芳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华尔街金融从业者生活状态的报道,文章中描述了他们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让芳更加担忧玲的未来。
她找到玲,和她聊了很久,提醒她要注意身体,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要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兰看着她们,眼中满是不舍,但她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最好的朋友,蓝莲花的约定永远不变。”
她微微有些哽咽,心中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
她们三人从幼儿园起就相识,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那些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和烦恼的日子,是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她相信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遥远和艰难,她们的友谊都将永远不变,就像蓝莲花池里的莲花,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会如期绽放。
她们的笑声在蓝莲花池边回荡,那笑声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期待。
高考的日子终于来临,她们三人都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走进了考场。
在考场上,她们全力以赴,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书写着未来。
不久后,高考成绩公布,她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玲被国内一所顶尖财经大学录取,芳被著名的美术学院录取,兰则被一所知名的商学院录取。
然而,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她们即将踏上各自的人生轨迹,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即将分别的时刻,她们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离别的不舍,但她们都知道,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她们要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玲在做出决定后,便开始为前往华尔街做准备。
她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大量金融知识,阅读了无数关于华尔街的书籍和资料。她还参加了各种金融投资模拟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
每一次比赛,她都全力以赴,从市场分析到投资决策,她都力求做到最好。
在一次全国性的创投模拟大赛中,她所在的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手实力强大,在比赛初期就占据了优势。
玲没有慌乱,她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形势,调整投资策略。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她凭借着自己扎实的金融投资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投资决策,成功扭转了局势,最终带领团队获得了冠军。
这次比赛让她在创投领域崭露头角,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她想起巴菲特,从小就对投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阅读各种投资书籍,研究市场规律,从最初的小额投资开始,逐步积累经验,最终成为了全球著名的投资家。
巴菲特的故事让玲明白,在追求金融梦想的道路上,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芳则更加专注于她的绘画创作。她参加了各种绘画比赛和展览,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她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风格,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在一次全市的绘画比赛中,她以一幅描绘蓝莲花池的油画获得了一等奖。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精湛的绘画技巧,更传达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芳提前两个月就开始构思作品。
她多次来到蓝莲花池边,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莲花的姿态。她还查阅了大量的艺术资料,研究了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从中汲取灵感。
在创作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色彩的搭配、光影的处理等,但她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最终创作出了这幅令人赞叹的作品。
兰也在为家族的丝绸事业努力着。她深入研究丝绸的创新设计,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丝绸工艺相结合。
她设计的几款丝绸作品,在学校的创意展览中引起了轰动。她还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家族的丝绸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丝绸的魅力。
她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自己的丝绸产品店铺,亲自拍摄产品照片,撰写产品介绍。为了提高店铺的知名度,她积极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电商创业大赛,在比赛中,她详细介绍了家族丝绸的历史、工艺和自己的创新设计理念,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也为店铺带来了大量的订单。
然而,随着高考的临近,她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玲在准备金融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课程,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芳为了准备绘画考试,常常熬夜创作,身体也逐渐吃不消。兰则在家族事业和学业之间艰难平衡,有时会因为过于疲惫而在课堂上打瞌睡。
在一次模拟考试后,玲的成绩出现了下滑。她看着试卷上的分数,心中充满了焦虑。她担心自己因为分心而无法考上理想的大学,从而影响自己去华尔街的计划。
芳发现了玲的低落情绪,她放下手中的画笔,陪玲在校园里散步。她们回忆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让玲的心情渐渐平复。
芳鼓励玲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合理安排时间,一定能够兼顾学业和梦想。
她们回忆起幼儿园时一起玩过家家的场景,那时的她们天真无邪,对未来充满了幻想。
芳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做饭、照顾娃娃,玲则扮演着医生,给娃娃看病。她们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这些美好的回忆让玲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兰也在家族的支持下,逐渐找到了事业和学业的平衡点。她的母亲看到她如此努力,便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工人帮助她处理一些丝绸厂的事务,让她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兰的成绩也逐渐稳定下来。
大学毕业后,她们再次相聚在蓝莲花池边。
此时的莲花已经盛开,满池的粉色花朵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为她们的成长喝彩。
“无论将来如何,我们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已经做好准备决定硬闯华尔街探秘的玲,看着池中的莲花,坚定地说。芳和兰点了点头,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她们的梦想即将启航,而蓝莲花池边的约定,将成为她们心中永远的信念,陪伴她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
第三章华尔街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