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从凿冰求鲈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赠书圣墨宝

陈操之在回去的路上,想着今天与刘浚之的见面,心中不禁想起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刘浚之兼具风流与才气,年龄也才比我大一岁,按理来说,日后应该盛名一时,却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

“肯定是遭遇了什么变故,可能是英年早逝,也可能是遭逢其他变故……”

陈操之已经决定交定刘浚之这个朋友了,无论是什么原因,他将来一定会出手相助。

“士为知己者死。死,我可能还做不到,但一定会尽力的。”

此时牛车已经走远,陈操之看着手中的狭长木匣,在好奇心驱使下,轻轻打开看看里面是何物。

刘浚之说是非金银玉石,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太过贵重的礼物。

交浅而礼重,也非君子之谊。

推开木匣盖子后,陈操之发现里面是一卷平平无奇的纸,似乎还是写过字的。

“这是何意?”

陈操之心中一阵疑惑。

他取出卷曲的纸张,打开之后,上面写着“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几个字。

“王羲之的真迹!”

陈操之又惊又喜,今日与刘浚之鉴赏揣摩王羲之书法的时候,其中便有这一张。

这句话是小仙翁葛洪所著,王羲之写下来,用它勉励弟子刘浚之。

如今竟然出现在自己手中木匣中,自然是刘浚之送给自己的。

在颠簸的牛车上,陈操之唯恐把珍贵的王羲之真迹损毁,赶忙重新放回木匣,郑重的抱在怀中。

一路回到陈家坞后,陈操之谢过送他回来的车夫,想要让他稍后,准备给与一些酬谢。

刘家的车夫直接婉拒,就径直驾车离开。

陈操之目送片刻后,才抱着木匣子,迈进了陈家坞。

一进门,陈操之便看到母亲正坐在门廊下等候自己。

此时天色已经快过未时,陈母李氏一见到儿子回来,立刻上前来询问。

“阿丑,你怎么去了这么久,午饭吃了吗?”

一听到这话,陈操之心中就是一暖。

早上时候,自己跟母亲说中午之前回来,一直晚了这么久,令母亲担忧挂怀,但她并不责怪自己,反而更关心自己有没有吃午饭饿着肚子。

陈操之挽着母亲的手臂,轻声的说道:“儿子与刘兄谈得投机,忘掉了时间,让母亲担忧了。”

他扶着母亲一边向家中走去,一边说下今日的经历。

在得知西塘刘家的小郎君刘浚之,居然跟儿子阿丑非常相投后,陈母显得非常的开心。

陈母李氏笑着道:“西塘刘家虽然是侨姓,但也是士族,不仅借你藏书,今日还如此礼遇,我儿阿丑有出息啊。”

“母亲,刘舍人父子皆是友善平和,待其家中仆婢也是如此,并不是儿子多么了不起。”陈操之笑着说道。

此时,几个同宗伯母叔母在旁边聚在一起做女红,一个个如同情报队一样,竖起耳朵偷着母子谈话。

陈操之与母亲向众人一番寒暄后,便立刻回到西楼。

“阿丑,关门作甚?”

陈母李氏疑惑的看着陈操之,一进来就关门。

陈操之扶着母亲坐下,然后把怀中的木匣子,双手小心拿出来,恭恭敬敬放在了母亲面前的案几上。

陈母李氏更加疑惑,“阿丑,这是什么?”

他跪在母亲面前,非常认真的说道:“娘,儿子在离开的时候,刘兄说将此物敬增给你,还请娘打开过目。”

“给我?”陈母李氏有些惊讶,并没有伸手打开木匣子。

陈操之明白,母亲从小就教他们无功不受禄,她老人家与刘浚之并不认识,哪里会轻易接受什么馈赠,甚至连打开都不愿意,唯恐自己失礼影响到自己儿子将来前途。

于是,陈操之便把今日的经过,更加详细的跟陈母李氏说了一番。

当陈母知道,这是刘浚之为了表示让她担忧的歉意,特意馈赠,这才放下心来。

“刘家小郎君,如此知礼,又与你脾性相投,娘这就放心了。”

陈母慈祥的笑起来,脸上的皱纹仿佛都充满幸福的神采。

她虽然是妇人,但也知道刘浚之是钱塘士族子弟中的新兴翘楚,若是阿丑能与他结交,将来必会大受裨益。

“娘,你先打开看看吧。”陈操之一脸凝重的说道。

陈母李氏闻言,这才伸手打开了木匣子。

“一张纸?”

陈母李氏望着木匣中的礼物,顿时大为不解。

她展开卷着的纸张,发现上面写了两行漂亮的行书。

“咦?这字神韵非凡,比你兄长和嫂子的字,还要好许多,不愧是书圣弟子。”陈母李氏一眼变看出,纸上的行书功力非凡,属于从未见过的极高水准。

陈操之微微一叹,“娘,难道你没看出来吗?这是王右军的字迹啊!”

陈母李氏一听,连忙仔细又看了一遍。

世间多有王羲之的临摹之作,虽然神韵欠缺,水平参差不齐,但其中独特之处,陈母李氏还是能看出来的。

“果然,果然是王右军的真迹无疑。”陈母李氏瞬间激动起来。

“阿丑,这是刘家小郎赠予的?”她一脸惊喜的又问道。

陈操之点点头,“儿子是在路上打开,才知道刘兄赠予如此贵重之物,实在不知道,是该留下来,还是明日送还回去,还请娘帮我定夺。”

陈母李氏闻言,心中非常的欣慰。

王羲之的手书真迹,不仅在后世是无价之宝,在东晋现如今,那也是千金难求一字的存在。

如今刘浚之把这件墨宝,赠予陈操之,绝对算是一份大礼,而且还是以敬赠陈母的理由,更是显得人情练达。

陈母认真思考片刻,满脸慈祥的看着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儿阿丑,不贪不痴,不输你父亲和兄长的正直人品,娘是开心的,按理来说,王右军的真迹,何等贵重,不应该收下来的,可是,娘听你说了,那刘家小郎率性洒脱,与你一见如故,相交知己,费了这么仔细的心思,赠予你此物,若是奉还回去的话,你自己心中是不觉得亏欠于人了,可是本来应该高山流水的知音情谊,恐怕就要辜负刘家小郎的盛情,从此便要生分了。”

母亲一番教诲,令陈操之恍然顿悟。

“娘说的有道理,儿子明白该怎么办了。”

陈操之心中暗道:人家刘浚之率性洒脱,引我为知己,才赠送这般珍贵的书圣真迹,我若是因此患得患失,甚至奉还回去,倒是显得小气,幸亏母亲点拨,不然就差点有失魏晋风流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