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外国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罗马斗兽场:建筑奇迹背后的血腥历史

罗马斗兽场也被称为“罗马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奴隶主、贵族和有自由身份的市民观赏奴隶角斗和斗兽的场所。这个体量巨大的建筑已经成为古罗马的象征。如今这个斗兽场只有遗迹残存,坐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

72年,罗马皇帝苇斯巴芗为了庆祝征服耶路撒冷胜利,犒劳得胜归来的将士们,同时彰显古罗马帝国的伟大,下令修建罗马斗兽场,并以他的家族名命名为“弗拉维圆形剧场”。这里原先是尼禄皇帝的金宫所在地,不过金宫已经在8年前毁于火灾。有人说修建罗马斗兽场动用了俘虏来的8万奴隶,也有人说是用把奴隶卖掉换来的钱修的,而不是奴隶修的。这两种说法后者更可信,因为从建成之后的斗兽场来看,操作者都是专业的建筑工人。

罗马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长轴直径为188米,短轴直径为156米,由环形的看台和表演区组成。中心的表演区也是椭圆形的,长轴为86米,短轴为54米。表演区比周围的看台要低一些,并用铁栅栏围住,以确保观众的安全。在表演区的下方还有地下部分建筑,设有地窖,角斗士和猛兽在上场之前便被关在这里。当表演开始的时候,他们乘坐专门的升降机来到地面上。斗兽场还建有完善的输水设施,当初为了表演海战的场景,曾经引水进来,在场中央设置了一个人造湖。

斗兽场的看台区约有60排座位,按照身份等级分为5个区,一共可以容纳5万~8万名观众。最下层前排是贵宾区,坐在这里的是元老、长官和祭司等人;中间两区是骑士等地位较高的公民席,这个区的座位和贵宾区一样是大理石的。再往上木质的座椅是普通平民区。最顶层的柱廊则是专供底层人使用的区域,这个区域中没有座席,只能站着。即便是在同一个区中,也会根据身份和职业坐在不同的地方。罗马斗兽场虽然面积很大,但是观众席平均62度的坡度保证了坐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很好地观赏比赛。

古罗马斗兽场外观

古罗马斗兽场全景图 罗马斗兽场又被称为“罗马角斗场”“弗拉维圆形剧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看台,古罗马人在看台底部建造了7圈呈放射状的石礅,石礅之间是顶上覆盖拱券的环廊和放射状楼梯,形成纵横交错的内部通道。在斗兽场的底层,有80个入口供观众进出,此外每一层都有很多出口,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巨大的人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疏散,不会出现拥堵。后来的体育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筑都采用这种方式来保证安全。据说,罗马斗兽场坐满观众,全部疏散只用10分钟。

罗马斗兽场的外立面高达48.5米,分为四层。底下三层各有80个拱形开间,采用的是和马塞卢斯剧场类似的券柱式构图,从下到上柱式依次为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这是古希腊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柱式。第四层为实墙,装饰有科林斯式的方壁柱。檐下设计有240个中空的凸起,是安插支撑天棚的木棍用的。在当时,如果遇到下雨或者烈日天气,会有士兵负责撑起天棚。这些天棚并非固定的,可以像水兵在船上控制风帆那样来调整。

罗马斗兽场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混凝土,外面用灰华石或大理石饰面。当初为了从附近的提维里往市中心运石料,还专门修建了一条大道。罗马斗兽场具体用了多少石料,这个数字不得而知,但光是用来连接石头的抓钩就耗费了300吨铁。

217年,斗兽场曾经遭遇雷击,部分建筑毁于火灾。238年,斗兽场被损毁的建筑得以修复。442年和508年的两次大地震都对斗兽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坏。523年,斗兽场开始禁止举行角斗和斗兽比赛。中世纪时期,斗兽场没有得到维护,进一步损毁,甚至有一段时间被用来当作碉堡。到了15世纪,人们为了建教堂和枢密院,竟然从斗兽场上拆卸石料。直到1749年,罗马教廷宣布斗兽场为圣地,这种损毁才得以制止。

虽然至今还没有人知道罗马斗兽场的建筑师是谁,但是无论从规模上、结构上、技术上,还是功能上来看,它都是古罗马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古罗马曾经威严的象征。正如中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比德所说:“斗兽场矗立的时候,罗马也将存在;斗兽场坍塌的时候,罗马也将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