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外国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万神庙:罗马圆形穹顶建筑的代表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北部,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物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是拱券结构与柱式完美结合的里程碑,体现了古罗马建筑的伟大。

万神庙最早修建于公元前27年,是为了纪念当初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埃及艳后联军而修建的。主导者是古罗马军统帅阿格里帕,当时采用的是常规造型。之所以称其为“万神庙”,是因为这座神庙供奉的是诸神。在这一点上,古罗马的神庙和古希腊的神庙有很大不同,古希腊一般一座神庙只供奉一个神,而古罗马的神庙则可以同时供奉很多神。80年,一场大火让万神庙被毁。此后曾经有过一次重建,但不幸在110年遭到破坏。120—124年,皇帝德良对神庙进行了重建,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模样。

万神庙建造在一个台基上,由一座带山花的希腊式门廊和圆形神殿组成。门廊呈矩形,正面8个柱子,面阔33.5米,进深18米多。16根巨大的石柱排成三排,支撑着三角形的檐墙。这些柱子高14.15米,底部直径1.51米,到顶上缩为1.31米,是典型的科林斯式。柱子的柱身用整块的红色埃及花岗岩制成,光滑无凹槽。柱头则采用白色大理石,有蔓藤样式的装饰,下面有茛苕花图案装饰。柱础、额枋和檐部也都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口的雕像、大门的门扇和天花板都是铜制,外面镀金。整个门廊显得既庄严又华丽。

万神庙结构示意图

万神庙最为精彩和特别的是门廊连接的神殿。神殿的平面是圆形的。四周圆柱形墙壁是主要承重部分,有6.2米厚,墙上没有开窗。墙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层比较高,沿圆周布置有包括正门在内的8个壁龛。壁龛用科林斯圆柱和壁柱装饰。8个壁龛之间还有8个突出墙壁带山墙的小神龛。第二层墙体处理得较为简洁,由16个有山花像假窗的小龛构成。这些壁龛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减轻了墙体的承重。这种壁龛的建筑样式十分具有开创性,在后来欧洲各国的教堂中经常会出现。内部墙面还有彩色的大理石和镶铜做成的装饰物。

圆柱形墙壁之上就是巨大的穹顶。万神庙的穹顶十分壮丽,跨度达43.3米,高度也是43.3米,呈半球形。一直到19世纪之前,万神庙的这个穹顶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物,这个纪录万神庙保持了1700多年。拱不是古罗马人发明的,但是在使用和创新方面,他们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能造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巨大穹顶,显示了古罗马建筑师高超的技艺和精确的计算水平。

罗马万神庙 万神庙又被称作“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

万神庙巨大的穹顶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古罗马的混凝土采用的是意大利半岛上火山喷发后散落的火山灰加水和石灰作为黏结剂,加入碎石作为加强的骨料,混合而成。为了减轻重量,万神庙的穹顶从下到上选择石灰华、凝灰岩、砖等不同重量的石材作为骨料。到了最顶端,用的是最轻的浮石。同时,穹顶的厚度也随着高度不断变小,下部厚5.9米,但到最顶端开口处厚度就只有1.5米了。穹顶内部,壁上全是一个个凹陷进去的格子,上下共有5排,每排28个,这样做也是为了给穹顶减负。据说原先这些格子里面都放着镀金的玫瑰花饰物,现在这些已经不见了。在穹顶的最顶端,开有一个直径8.9米的大天窗。这个天窗设计得非常巧妙,一来减轻了穹顶的重量,二来让阳光照射进大殿,弥补了大殿四周墙壁没有开窗的缺陷。从宗教意义上来讲,这个天窗象征着人世间与上天众神之间的联络,虔诚的信徒可以在这里升天。

迄今为止,距离万神庙最初修建已经过去了将近2000年,万神庙虽然被多次修缮,但是依旧保持了最初的模样,无论是地板上的图案,还是天花板上的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