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针对组织内部讲师的培训,自20世纪90年代初,由外资企业带入国内开始算起,至今已经有了30多年的时间。
30多年来,各类组织在增量逻辑的感召下,快速裂变、野蛮生长,规模和体量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增长。迫于外界形势要求,组织里的新成员短短几年就要成为骨干精英,日后更要成为独当一面、统领一方的中坚力量。培训,则为组织达成该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组织内部讲师(即内训师)作为内容专家,开始大量地走上(线上、线下)讲台,宣导理念、训练技能、解决问题,让受训者的工作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在大量培训的加持下,不仅组织获得了更为优秀的人才,内训师同样收获颇多。一方面,他们成就了自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鲜活的案例、高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申报了知识产权、完成了相关的专业著作,开辟出新的职业上升通道;另一方面,他们不断复制出“同类”,帮助组织构建内训师梯队,升级内训师的核心技能,为组织留下了珍贵的人力及智力资产。
内训师培训在引入中国的30多年时间里,被快速普及、不断深化,已完成了对国外的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那后续是不是相当于无路可走了呢?
行路难、没路走,只因领先已太久;“卡脖子”、总会有,只为核心技术不在手。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掌控未来的命运。于是,这本小册子应运而生,用5个章节的内容,详细阐述了内训师行业的20多项核心技术。
如今,众多组织面临着太多的新的人才发展难题,招聘、裁员等手段并不能很好地调理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成人的学习特点和其对岗位成长的热切期待,无形中抬高了内训课堂的门槛。内训师需要具备相当高的素质,才能在教与学的技术博弈中,躲过课堂的噩梦和难忘的羞愧,更有信心地担负起组织培训的向导责任。
不可否认的是,“决定培训需求”是一项相当重要且费力的前端过程,这也是内训师见证和参与组织战略落地的最好时机和有益尝试。把时间、精力等全部浪费在无效培训上,肯定会令你感到沮丧。如果你能关注组织现状与预期,然后通过实施培训缩小与其他组织的差距,同时不与培训无法解决的问题较劲儿,时刻关注组织绩效改善情况的话,那么,你就有极大可能在众多的内训师中脱颖而出。很多时候,你不仅是培训内容的构建师,更是从供给端为组织战略发展提供智力“军火”的培训项目主导者。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宾(Albert Mehrabian)在1971年提出的梅拉宾法则(The Rule of Mehrabian)中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对语调、停顿、重音、声调、手势、表情等辅助表达的手段的综合运用,被今天的短视频主播称作“网感”,即对网络内容的感知能力和敏感程度。上述内容代表了内训师的技术“颜值”,可以帮你俘获受训者足够多的注意力。
开课三分钟,得到的反馈是拍案称奇还是拂袖而去,完全取决于内训师的导入技术如何。在课堂制造“内啡肽”合成分泌的收结技术,有利于保持受训者的正向情绪,使他们乐于进行训后的尝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反对在培训中采用单一教学策略。单一会让人感到厌倦,也会削弱培训效果,多策略交替使用则要好得多。在组织内部的培训课堂上,内训师没有话语“霸权”,只有用好课堂问答,才能有效应对突发情况、保护自我安全。不要相信什么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加工素材从来都是靠千锤百炼得出的。现在这个时代,内训师需要努力提高PPT制作水平,增强视觉冲击效果,以符合人们崇美的本性。尽管课件只是培训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形式总是高于内容。
“庖丁解牛,功不在刀。”如果你还没有在讲台上站够,那就去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反复研磨课程,坚持碎片化的写作,用课时数量的积累换取足够的成长空间。时间久了,你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终厚积薄发。
本书是写给内训师和想成为内训师的有志者的,意在帮助你通过更新核心技术“重装系统”,再次上路。内训师未来的路注定崎岖,拥挤难行,现在的核心技术不久就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重装系统”也将成为常态。
这本书的成书过程也是如此。从2021年7月开始为本书罗列大纲,到2022年3月正式将书稿交给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书,历时两年有余,过程坎坷,状况频出,好在否极泰来。这里要特别感谢马兴欢女士的真诚付出,她在前期的反馈及后期的奔波,让本书终得圆满。也要感谢对本书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朋友、师长和家人,你们的陪伴让我并不孤单。此时此刻,我的耳边响起了燊予、奭予的诵读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为序。
高岩
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