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管理者与领导者

管理者要向领导汇报

一般来说,当管理者碰到领导的时候,管理者应该向领导汇报,而不是领导向管理者报告。这一点体现了低层尊重高层、以高层意见为主的传统意识。我们很少碰到领导会向管理者去做任何报告的情况,这是不可能的。

到底是低层看到高层先开口,还是高层碰到低层先开口,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一门学问。

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实际上,在中国企业中,领导比管理更重要,因为人性化比法制化更有效。

西方人的管理是以事为中心,而中国人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则是以人为中心的。中国人不可能以事为中心,我们嘴上都会讲“这件事情上我是对事不对人的”,但心里却比谁都清楚这事就是专门对人的,他不对人就不会讲这种话。所以中国人嘴上都讲得很好听,只对事不对人,但却统统做不到,因为中国人是以人为本的。

既然中国人以人为本,那就不可能以事为中心。一个人事情做得再好,只要你人做得不好,你也就算完了。所以在国企中,除了要做好事,还要做好人。

思考

我们仍然用前面提到的员工违规看杂志为例,对于某甲公然违反规定在上班时间看杂志这个问题,管理者认为某甲平日表现良好,不打算按照规定对其实施处罚。

请问:怎样才能合情合理地做到这一点呢?

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下来:

分析

1.管理者的顾虑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管理者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照章处理,最终很可能会对自己非常不利,对公司也很不利。因为这件事很可能会使公司发生问题,影响其他员工的情绪,甚至出现派系对立;如果马上将其送往人事部门处理,很有可能会被对方反咬一口,如果对方死不认账,就会让自己变得很被动。

要避免这种情况,最好能确定几个证人来为此事做证。但是,某甲是为公司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员工,公司领导平时对他非常器重,一旦因为这点小事将其揪出,让领导大发雷霆,使公司蒙受损失,显然也不合适。

既然如此,就应找出一个合适的方法来使其免于处罚。之所以必须找出合适的方法,是因为他的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司规定,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形成失职之过,而这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2.管理者找到的解决之道

现在书报杂志摆在某甲的桌上,这显然是违反规定的。于是,管理者赶快也拿上一本书报杂志,走到某甲身边,小声对他说:“你在看什么?有好看的也给我看看,不要只顾自己看。我这本里有一篇文章对你很有帮助。”然后顺手把他的杂志拿起来,两个卷在一起,再大声说:“把这两本书都带到外面去看,免得大家误会你上班看书报杂志。”

为什么管理者讲话要有大声、小声呢?小声是讲给他听的,大声是讲给所有人听的,这里面包含的意思非常清楚:小声跟他讲“你有什么要给我看?”就是在提醒他上班看杂志是不对的;告诉他“我这里头有些对你很好的文章”,实际是说“我是在给你台阶下,给你留面子,你不要再搞下去了,再搞下去大家都难堪”。然后两个卷在一起,则是卷给大家看:“你们不要以为他上班看杂志,根本没有,他只是看看目录,有没有好的要给我看,我们只是在交换好的资料而已。”

你说我没有处理,我处理了;你说我处理了,我根本没处理。这就叫领导。因此,领导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化的方面,这绝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3.领导者先要得人心

有些人确实具有专长,而且在品德上也没有重大的缺陷,但就是不能有效地进行领导。究其原因,就在于其无法得到部属的心,使部属不乐意和他相处,自然也就更谈不上乐意接受他的领导了。

但得人心并不是去讨好,领导者绝对不可以讨好部属,那样势必无法达到目标。

不讨好、不纵容、不娇宠,却又能得到部属的心,其三步骤分述如下:

第一,关心。把他的心关起来,使其跑不掉。

第二,开心。让部属因受到关心而开心,丝毫没有抗拒的力量。

第三,放心。部属开心之后自会好好做事,乐在工作,主管自然也就可以放心了。

4.例行事务与例外事宜

任何事都有例外,管理只能管好例行事务,领导却还要照顾到例外事宜。基层无法对例外之事负责,管理者也可以不负责,只有领导一定要承担例外的责任,这是中国企业的领导必须要面对的。

如果公司有保安,你告诉他“凡是有预约或出入证的,你就让他进来”,这个保安肯定做得到。但假如现在有一个人没有预约,也没有出入证,保安就不能让他进入公司,但他就是不出去,就要进来,该怎么办?因此,制度只能管好人,而管不了坏人。

美国人很简单,制度怎么规定他就怎么做;中国人就不简单,制度怎么规定他就是不理。所以公司要告诉保安,如果有人要硬闯进来,不遵守规定的,他不要去处理,应报告队长,报告主管,主管会处理的。那主管怎么处理呢?主管出去,通常先看看认不认识这个人,是不是公司的关系户,如果不是也不会让他进来,就让他等等,自己再找上面的人,找领导,因为领导总比主管有办法。

所以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中国人总好这样推脱呀!其实自有他的道理,只是我们看不懂而已。中国人的推脱,就是把事情推到最合理的地步,然后找到最有办法的人来解决。而这不是往上推,就是往下推。如果领导对例外事情都不管,那么例外所带来的后遗症该由谁来负责?基层负不了责任,干部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最倒霉的就是领导,领导要去承受这些例外所带来的灾害性后果。

所以为什么领导层与底下人的想法永远不一样,就是因为最后是他在承受后果。领导人最痛心的就是干部每次都讲:“又不是我负责!”坏的事情往往都是老板倒霉,而管理干部不承担责任。

所以,领导者必须要想到例外,它是经常出现的,而且例外的事宜经常会比例行的事宜难处理。一般的人,他敢这样硬闯吗?他敢违反你的规定才怪呢!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领导的问题。

思考

中国人喜欢凡事看着办。

请问: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下来:

分析

“看着办”是中国人进行管理的一种办法,这种说法一般会让西方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让中国人自己也深感压力,因为“看着办”里面隐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看着办”可以是“我尊重你,我相信你,你有能力解决,你就照你的方法去办好了”;也可能是“这件事情你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你自己看着办,但是你要向我负责,你办不好,我也看着办”;还可以表示“这个根本无所谓,你看着办吧”;又可以理解为“我们两个在同一条船上,你要替我们双方着想,我们彼此都安全,对公司有好处,这种情况之下你才可以看着办”。

简而言之,对于“看着办”可能会有太多的解释。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看着办”是最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看着办”能让接受任务的人为了解决问题不断设想各种情况,寻找出各种具有可替代性的方案。而这也正好验证了每个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这一客观理论。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最终只能采用一种方案。所以在确定方案之前,必须先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明确各自的优缺点,找出各种方案实施后分别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及补救办法。这才是真正的“看着办”。

中国明智的领导一般都很会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他不会轻易对一个问题做出决定,而是让下属“看着办”,让下属逐渐明白,真正好的解决方法往往是没有想到的那一个,从而督促下属为寻找好的解决方案不断开拓思路。这是中西方企业领导在管理上很大的不同之处。

在中国,领导比较柔性,制度比较刚性。俗话说“以柔克刚”,这点很值得充分认识和正确引导。一个人如果总是个性刚毅,会让别人难以忍受;反之,一个个性总是柔和的人,恐怕自己也会很难忍受。过于刚毅的人容易折断,过于柔和的人容易被人欺负。

所以,只有在刚柔之间把握分寸,才能让自己无往不胜。比如,领导是柔性的,但是有时候却要显示刚性;管理是刚性的,但是实施起来却要很柔和。所以管理者要柔,领导者反而要刚。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管理是制度化的,很死板,所以执行的时候就应比较温柔;而领导本身就体现了柔和的特质,所以做决策时就要果断而坚决。这其实就是一种领导的艺术。

将员工当成科学的机器人来领导,把员工的活动以科学分析的方法一一加以固定化、模式化、数据化,事实上已经失去了领导的本质之义,可以说是只有管理而没有领导。把制度化放在人性化的上面,并不合乎人性的需求。凡是过分重视数据的组织,大都缺乏人情味。

中国人的领导,艺术气氛比较浓厚,多用“由情入理”来作为“依据处理”的先奏。

凡事先以情,而不是一开始就依据制度,所以看起来人治大于法治。

中国人的管理标准说白了很简单,那就是“合理就好”。这与西方人讲究的“合法就好”是不同的。西方人以法为中心,重视管理;而中国人则是以理为中心,讲究领导。对中国人来说,合理比合法更重要,中国人接受的是合理的法,而不是不合理的法。

由此可见,在中国,管理是有弹性的,而领导的弹性就更大了,因为他们要时时考虑到例外事宜。这种操作并不是不守法,而是要衡量特别的状况,进行合理的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此时此地我应该用作业的方式来处理,还是用管理的方式来解决,或是应该发挥一下领导的艺术”。

本章要点

与西方不同,中国企业一般将企业组织划分为基层作业、中层管理和高层领导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各自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形成了中国企业组织的一大特色。

在管理和领导上,中西方也存在着差异。中国人的管理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合理就好”,这与西方人讲究的“合法就好”是不同的。西方人以法为中心,重视管理;而中国人则是以理为中心,讲究领导。对中国人来说,合理比合法更重要,中国人接受的是合理的法,而不接受不合理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