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攻防易形
“你们两个一起去,老阎的措词儿造句是院儿里数一数二的,预估年底能评个先进四合院儿。”
要想让其跌重,必先促他登高。
看似思虑周全的话里暗藏玄机,把何雨柱救人的事儿跟年底的评选直接挂钩,也是没谁了。
二大爷刘海中要名,三大爷阎埠贵要利,直接应承道:
“没问题,这点事儿还不是手拿把掐。”
“那就辛苦你们两个了。”
“不辛苦,应该的。”
何雨水被何雨柱留在自来水管儿旁,一声声夸奖犹如梨花暴雨向她袭来:
“雨水今天好勤快啊,真少见。”
“雨水长大了,也懂事儿了,知道心疼哥哥了,柱子这下省力了。”
“脏衣服攒了这么多,还得是你们家。”
不论是虚情还是假意,每一句话都化成了雨水的力量,忿忿的小手加大洗衣的力度。
回到家中的何雨柱开始善后,出门前无节制的一阵收收收,此刻的何家就像拔干净毛的大公鸡。
“鸡蛋放桌子上,木箱放床下,还有饼干儿......”
“哎呀,刚才全院儿大会忘了哭穷了,这是失策。”
俗话说,经验里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儿,哪里没有点哪里的何雨柱,还有余力分析得失。
物品很快到位,配上干净整洁的屋子,流露出令人心安的感觉。
“哐当。”
大大咧咧的刘海中直接推门而入,正在给茶壶灌水的何雨柱吓了一跳,滴滴溅落在泥灰地上。
“谁啊,爹娘没教你敲门吗,原来是二大爷啊,看来是粗鲁惯了。”
“一大爷你帮我看看门坏了没,说不得要给我们家换个新门儿。”
斗志昂扬的刘海中哪会束手就擒,立刻反怼道:
“何雨柱你别没事儿找事儿,串门儿一直这样子的,你要是把门闩(shuan)了,我们就得敲门儿了。”
正如刘海中所说,敲门儿这事儿全看个人习惯。
不过何雨柱打定主意做个浑人,要放下个人修养,融入禽满四合。
“一大爷你要是也认同这道理,等我好了天天去各家各户串门儿,兹当是教学费了。”
“柱子!”
易中海有心想死死压制何雨柱,但顾虑到他还是个病号,及时刹了车:
“你二大爷这是急着来看望你,礼节这事儿放到下次全院儿大会的一件事儿。”
“对呀,我们是着急来看你,何雨柱你这摔了一下,怎么这么多事儿。”
“二大爷你说对了,爷们儿这是应了说书先生的那句话,开了窍儿了。”
“我来跟你们讲讲摔到脑袋的感受......”
卡在门口的三位管事儿大爷已经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平生第一次听人把脑震荡编成了故事。
“晕乎啊,就是那种从墙上跳到秸秆儿堆上的感觉,仨大爷你们跳过秸秆儿堆儿吗?”
“没有。”
这种问题必然会得到否定回答的,仨人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人了,谁会承认自己小时候的淘儿。
“真可惜,你们小时候都玩儿什么。”
眼看话题越来越离谱,阎埠贵出言说道:
“何雨柱你别光说感受,等我们坐下,给讲讲救人的前后,说不得街道给你个奖励。”
“仨大爷你们自己坐呗,二大爷踹门子都那么顺溜,不差直接坐下了,这素质忒高。”
三言中夹杂两语嘲讽,惹得刘海中一阵气急,要不是词汇匮乏,他肯定跟何雨柱对着呛。
“柱子你安生点儿。”
“哦。”
热乎的场景变得冷寂,按照分工,阎埠贵开始询问:
“你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救的人?讲的详细一点儿,拿出你刚才的架势。”
“嗯。”
“嗯什么嗯,开口讲讲。”
“啊。”
“啊什么,犯浑是不?”
“哦。”
一问一答,简洁干练,易中海又又又拿出了一大爷的威严,直接命令道:
“柱子,问你什么就回答什么。”
“不是一大爷你让我安生点儿,这还不够吗,那你们回去吧,这会儿肚子饿的头晕,回头让街道的同志自己来问。”
何雨柱表示自己只是听话照做,你要的威严给你就是。
反正这消息只有自己可以提供,另外一个当事人就算想说,也不归这个片儿区管。
“我......”
易中海懂了,何雨柱似乎真的开窍了,以前是有仇后报,现在是当场就报,这耍赖的重点儿变了。
“我个人给你两斤棒子面儿养养身体,好好回答问题,别扯别的了。”
“还得是一大爷,突然有了力气,三大爷你接着问。”
另外两人突然宕机了,这一老一少是怎么扯到粮食的,半点儿征兆也没有啊。
阎埠贵略一分析就明白了,再一次选择了闭口不言,他也相信傻柱开窍了,都会张嘴要价儿了。
“老易,你给他粮食干嘛?”
“饿的没力气,你仔细品品。”
阎埠贵小声的提醒过后,接着询问起来。
何雨柱差点儿没忍住,这场景太好玩儿了,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聊天儿。
白得的棒子面儿只是为了释放一个信号,本柱子已经不是你们能随意拿捏的了。
猫在墙边儿的贾张氏在管事儿大爷离开时进行了无缝衔接,得到了易中海深深的一个眼神儿。
“何雨柱你给我带的布头儿呢?”
“没给钱没给票,人都差点儿没喽,还给你布头儿,我看你长得像布头儿。”
“没带就没带呗,借大妈两个鸡蛋咋样,我家棒梗营养缺的厉害,淮茹又有了。”
多年不‘借粮’的贾张氏,心里多少有些埋怨又怀孕的儿媳妇儿秦淮茹。
要不是她又怀孕了,这种卖惨借钱借粮的活计也落不到自己头上。
别看贾东旭是轧钢厂正式职工,但每月钱粮只够一家人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生活质量反倒比何家差一点儿。
“不瞒贾大妈,刚走的一大爷都要接济我两斤棒子面儿,可以看出我家有多困难了吧。”
“贾嫂子这次是为我怀的孩子吗,要是她以后姓何,别说两个鸡蛋了,我给仨都成。”
“呸,傻柱你胡说八道,我贾家的孙子能跟你的姓吗,不借就不借。”
贾张氏还盼着秦淮茹再给贾家添个孙子,气愤的转身向易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