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军衔少校,记特等功!
陈宏中将手中握着刚刚统计出的结果说道:“各位,经过统计,关于杨凌的荣誉与奖励的投票结果如下。”
“支持杨凌升官、升军衔的海军代表一共有997票,而反对的仅有3票,支持率极高,杨凌将获得升官、升军衔的机会!”
会场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杨凌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荣光与责任感交织在一起,让他感到无比振奋。
“此外。”
陈宏中将继续说道:“支持杨凌配备一支专业研发团队的海军代表一共有1000票,全票通过!”
“这将为杨凌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让他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才能!”
再次响起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大家都对这个决定感到欣慰与期待。
“而关于给杨凌记一次特等功的提议,获得的票数也达到了1000票,全票通过!”
“不过,关于在一次特等功的基础上,再额外给杨凌记两次一等功的提议,仅有132票通过,支持率不够,因此予以否定。”
经过海军代表大会的投票决议,杨凌的荣誉与未来终于尘埃落定。
陈宏中将在会议台上面带微笑道:“根据大会的表决结果,杨凌将被提升为少校军衔,并记特等功一次!”
全场响起如雷的掌声,众将领们纷纷为杨凌的成就喝彩,气氛热烈。
杨凌站在台上,感受到无数目光的聚焦,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动与自豪。
“此外。”
陈宏中将继续说道:“因海军科研所的上尉王琳对杨凌心怀敬仰,愿追随杨凌的工作,杨凌本人也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决定将原海军科研所上尉王琳,及其麾下共计十二人的科研小队划归给杨凌,作为夏东军区海军本部直属少校杨凌麾下的科研部队。”
杨凌的心中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沉重了!
他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感谢大家的支持与信任!”
“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带领我的科研团队,继续为国家的海军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掌声再次响起,众人对杨凌的信念与决心表达了热烈的支持。
此刻,杨凌的心中充满了激情与使命感。
他即将踏上一条崭新的征程!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交织在一起,等待着他的探索与奋斗。
王琳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崇敬与期待的光芒。
跟随杨凌这样的领袖,将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选择!
此刻,她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憧憬,暗自立誓,一定要为杨凌的科研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
国旗台下。
阳光洒满了整个广场,映照出国旗的鲜艳与庄重!
陈宏中将以及一众海军将领肃穆而立。
今天是杨凌荣升少校的重要时刻,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里程碑!
随着庄重的音乐响起,杨凌缓缓走向国旗台,心中涌动着激动与自豪。
他身着崭新的军装,军衔的金色光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他的荣耀与责任。
“杨凌,夏东军区海军本部直属少校,今天你将在这里接受海军少校的授勋仪式。”
陈宏中将看着杨凌,语气坚定而庄重:“你所取得的成就与贡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与尊敬!”
杨凌站在国旗台上,心中澎湃。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注视着迎风飘扬的国旗,内心默默发誓,要为祖国的海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现在,请接受这枚象征着你荣誉与责任的军衔!”
陈宏中将缓缓将少校军衔佩戴在杨凌的肩上,仿佛将国家的期望与信任一同赋予了他。
随着军衔的佩戴,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的海军将领们齐声祝贺,赞扬着杨凌的卓越与功绩。
杨凌感受到来自同事的支持与鼓励,内心充满了感激与自豪。
“我将不负重托,继续努力,为海军的建设贡献我的全部力量!”
杨凌激昂地说道,声音在广场上回荡,传递着他的决心与信念。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杨凌不仅仅是在接受一个荣誉,更是在铭记心中那份责任与使命。
未来的征程充满挑战,但他已做好准备,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去开创更辉煌的明天!
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象征着祖国的尊严与荣耀,也将杨凌与海军的命运紧密相连!
……
成为海军少校后,杨凌面临的新挑战接踵而至。
为确保红星造船厂的顺利运转,他与红星造船厂的厂长及陈宏中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旨在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难题。
陈宏中将的办公室内,气氛凝重。
红星造船厂的厂长神情严峻,语气中透着无奈:“陈将军,早在FFGS-8护卫舰开始动工之前,我们红星造船厂的工资,便已经欠发三个月了!”
听言,陈宏中将面露惊异之色,似乎没想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红星造船厂,情况竟然如此困难!
“如今,红星造船厂之所以能够支撑下去,凭的全是全厂人们的满腔热血与信念!”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才让他们在短短八个月内,完成了原计划至少需要两三年的FFGS-8护卫舰建造任务。”
“每一位工人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了整个国家的海军事业而拼尽全力。”
“然而,尽管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红星造船厂的现实却是令人心痛的。”
“如今,工人们已经整整欠发一半工资一年了!”
“工资的拖欠不仅让工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也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他们的士气和信任。”
“在红星造船厂的车间里,工人们的脸上全是疲惫与无奈。”
“这一年以来,生活的困苦如同一座沉重的枷锁,压得每个人喘不过气来!”
“工资的拖欠让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很多工人不得不四处举债借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勉强维持生计。”
厂长面色凝重,声音中夹杂着无奈:“工人们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
“如果再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红星造船厂就再也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