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降罪
“死罪?!狗官!你莫要颠倒黑白!”
王仙芝忍无可忍,此僚当真是不要脸到了极致。
“本官所言句句属实,你与身后这些弟兄为州出力,我自当要赏金银,今后濮州这生意,也多多靠诸位照顾啦!”
荆允中满脸堆笑,甚至对着眼前众人行了一礼。
李封见刺史拿出利诱,还摆出这般姿态,心中暗道一声不妙。
金银珠宝,是个人都难以抵抗。更何况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
果不其然,王仙芝正要怒骂荆允中这无耻行径,但发现身后刚还在一起奋战的弟兄们却都默不作声。
徐立和几人面面相觑。
很明显,他们动摇了。行商为的不就是钱财吗?仗义出手解救百姓的目的也已经达成。
如今只要出卖这个几面之缘的陌生人,便可以得到钱财和名声以及一切。
“几位只要在主典受理诉状时一五一十指出此人罪名,我自会将其死刑奏报圣人,本官对有功之人也自当论功行赏!”
荆刺史看着眼前摇摆的众人,再度开口。
百姓提着粮食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无人出声,他们中或许有人知道荆允中是何等宵小之徒,但布衣身份早就教会了他们不做这出头鸟。
李封看着眼前无动于衷的众人,即使是王仙芝一人奋力辩解,也难以改变如今的状况了,甚至还会连累他自身一同连坐入狱。
荆刺史见众人不再作声,挥一挥手来人将李封直接带走。
王仙芝猛的一个箭步要冲上前去,却被身后的弟兄死死的拉住。
“当家的,使不得。”
王仙芝身后吴通紧皱着眉摇了摇头。
如今灾情已经显著的缓解,城中粮商纷纷降价,百姓的日子一下子好过了许多,或许说至少熬过这个寒冬是有机会的。
再添伤亡,便不值当了。
…
李封很快被带进了牢房,刺史与州内刑事官员皆是串通一气,乌烟瘴气的濮州官场,势必要将李封永远留在这里。
唐朝的死刑按理来说处理的非常慎重,州郡县皆要上报皇帝后得到其或宰相的批准才可执行死刑。
但若是荆允中给自己编造一个十恶不赦的罪名,自己又如何能逃过死刑?
“唉…”
李封甩了甩手中镣铐,望着一角天空长叹了一声。
还是低估了人性的险恶和自私啊…
自己还是太单纯了些,虽然靠着前世知识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但心性终归是比不过这些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
他想过刺史会翻脸不认人,但实在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颠倒是非之法,那么多人居然也…
这样看来,洛阳皇鱼一事若非是朝廷出手,父亲相助,自己也难逃此劫。
在这昏暗之中,李封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按理来说,别人穿越到史书有载的人物上至少能通晓自身未来境遇,趋吉避凶。
李封这穿越,他甚至都不认为历史上真有这号人,自己怕不是大唐气运所化千年遗憾所积,企图救世的吧。
抛开了这不切实际的想法,自己的未来当真是一片迷雾,甚至不知能活到何时,又何去何从…
荆刺史的动作同样很快,随着越来越多的商贾卖粮撤出,他原本想要得到的收益荡然无存,更有甚者联合痛斥被其诓骗。
州中告示已出,荆允中仗着有监察御史保护,还未经过审批的死刑直接公示于众,将在三日之后问斩。
“李兄…”
王仙芝在人群中看着告示心酸不已。
四顾一番周围,原本几乎空无一人的街道又热闹了起来,面黄肌瘦无力起身的百姓也有闲情在这里挤着看告示…
一个本不必参与濮州旱灾的盐商,为民谋生至这个地步,可为什么也是他来承担本应恶人受到报应的结果。
王仙芝越看心潮越是难平,百姓的议论声一声声刺在他的心中。
“害人啊,还是个外乡人,好恶毒的心。”
…
一句又一句,无数的谩骂居然也逐渐汇聚成声浪,在告示前不断翻涌。
“欺上瞒下,残害百姓。”
“商贾心恶,天人诛之。”
告示旁有人大声念道,给不识字的百姓一五一十的说着其中内容。
“住口!”
王仙芝再也忍无可忍,眼眶已经泛红,手中青筋暴起。
“你们是当真不知荆允中面目?还是惧其问罪于你?”
“当初你我难求一生,诉状开仓被拒,可都忘了!”
王仙芝在人群中怒喝,一眼一眼的扫过,大多人却都低下了头,不敢与之对视。
“王当家…我们也想活下去…”
一年纪稍长的老者慢慢的开口。
活到如今,他又怎么不知这是荆允中的陷害,但百姓又有什么能耐去辩驳官家人,搭上性命也改变不了什么。
人群沉寂,再也没人开口。
明明大家都是好不容易挺过了旱灾…
“那他李封与你们无亲无故,大义相救就该死吗?”
王仙芝呼出了一口浊气。
谁不想活?谁不想好好的活?
世道逼得人如此,总有几个英雄之辈挺身而出,但落的这般下场。
无人能救,无人可救,或者说是无人愿救。
王仙芝紧了紧腰间的佩刀,转过身离人群而去。
“掩鼻人间臭腐场...”
从第一次读到这篇词文,他便觉得定要与此人把酒言欢。
若是当真无人愿意相助,他王仙芝也不能就这样袖手旁观。
他早就觉得这世道不顺人心,既然有了这反意,那便从这濮州,从荆允中开始吧…
想着,他走遍盐帮弟兄们的屋宅,留下了已经准备好的信封。
随后来到徐立等人落脚的客栈,最后一次敲开了他的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