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
“在下徐元直,到新野已有数日。”
徐庶一来就直接开门见山的介绍,得见刘备亦是好生端详了许久。
脸色平静,仪容端正,始终执礼躬身而不曾变:“这数日来,见玄德公每日亲自耕种,不辞劳苦,与百姓同耕同食,同出同息,公务亦可在田间办理,毫无官僚傲气,一心为民,令在下倾心不已。”
“先生谬赞了,”刘备倒也想休息,但是春耕不能废度,新政不得半点携带,一旦有所差池,土地的收成绝不会来半点马虎,它会实打实的回报给你全年欠收,“我刚到新野,不可辜负百姓。”
“玄德公大义,正是亲眼得见,故此才来奔投。”
“好啊,”刘备放下了手袖,将衣衫一番整理,把田里的事交托给陈到,自己和徐庶走在小路上,往军营去,“我营中军师亦是最近刚设,如今正在随同舍弟招募兵士。”
“军师年纪尚浅,但是才学甚佳,亦是唤作元直。”
徐庶凝思片刻,问道:“荆州神童周不疑。”
“正是。”
“没想到,周元直亦能堪为玄德公之军师,在下早年看过他的文论四首,只以为有早慧,知礼节,日后乃是文坛匠人,却不料他还懂行军打仗、兵法军略?”
刘备笑而不语,乐着沉吟了十几步,才道:“非是我自夸,元直第一个到此,为我设下方略,以图扶得汉室天下,其中大略精妙绝伦,大势推及步步为营,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哦?”
徐庶凝目皱眉,心中一凛,对这周元直更来兴致。
若是有如此才能,还有胆略第一个资助玄德公,那这样的孩子哪里是用“神童”来形容,这怕不是个妖孽。
“竟有如此才智?”
这般看来,刘荆州将之放走,无形之中损失了一位经天纬地之才,他如今不过十岁,还有十年可求学,若是能够通军略、知易学、懂辩言、晓兵法,十年之后,或许其才不亚于孔明。
当初那二位师长对此学子置若罔闻,许也是看走了眼。
其舅父刘先不是没有拜会过庞德公与水镜先生,而是被笑而婉拒了。
“有如此神人,在下更愿跟随前往。”
“先生请。”
……
俄顷,到军营主帐,刘备询问之后,回身和徐庶说道:“元直有巧思,常彻夜改良军器、农具,现在还未醒,先生随我轻声进账吧。”
“好,彻夜不眠,确实辛苦。”
徐庶亦是暗暗心惊,竟还有改良军器、农具之巧思,这方面倒又是和孔明极为相似。
两人进账后,徐庶见到在营帐角落处置床榻,其上便有一孩童侧卧睡着。
跟着疾步进来的张飞掀开帐帘:“卧聋呢,醒了没?!”
他探头一看,有客在此,忙抱拳笑道:“抱歉,俺没注意有先生到访。”
徐元直器宇轩昂,脊梁笔挺,挎剑站立颇具锋锐,只是儒雅的气质将这锋锐藏于剑鞘之中,早年他亦是怒而杀人的剑客,现在却是自修儒道,笃行律己。
听闻此言,忙躬身回礼,但却是奇怪的问道:“将军,敢问这卧龙先生——”
“哦!”张飞咧嘴笑道:“俺说的是这位榻上的小先生,一旦卧睡,跟聋了没什么分别。”
“哈哈哈哈!!”
徐庶没忍住放声大笑起来,笑得乐不可支,连连摇头。
“先生何故大笑?”刘备看得奇怪,忙出言询问。
“不可说,不可说……”徐庶摆了摆手:“玄德公迟早会知晓的。”
他想起自己那位友人孔明也是自号卧龙,总感觉这榻上的小先生在骂人。
而且,他现在觉得若是日后周不疑的声名传遍荆州,这军营里的趣号当然也会为人所知晓,到时候孔明再自号卧龙,人们想到的还能是他?
不过此时不能与人分享此乐。
徐庶知道,那几位好友还未曾决定去处,仍然还在观望之中,而且他们若是下决定,定然会早布局,此间尚且时机未到。
在友人有所决断之前,徐庶不会透露半分消息,以免影响到好友。
落座之后,刘备和徐庶轻声聊起了当下治政。
徐庶夸赞刘备之仁义,用赏赐分田这等恒产来激励流民百姓、用减刑来掌握罪犯恶徒同时以劝得周围贼匪投奔。
此政令,虽最初沿用的是许下军屯之略,规模等同、传情等同,可实际上经过改良之后,让百姓多了几条生路,光凭此,便足以说明玄德公有仁义爱民之德,有值得拥戴之举。
更何况他还亲自耕种,不辞辛劳。
大汉的官吏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刘备听完夸赞之后,谦虚的笑了笑,长舒一口气,感慨道:“先生,实不相瞒,我在刚来荆州投奔时,想的是得景升兄之助,以钱粮招募志士,再去夺回汝南,以威胁曹操之南部。”
“如此,可令他分兵囤鲁阳,不能大举进取冀州。”
“当时还并未有这般长远的军屯大略,乃是元直为我所谋。”
元直……
徐庶一听这元直,总觉得是在说自己。
他瘪了瘪嘴,眼角瞥见那翻了个身躺得四仰八叉的孩子,心里更是惊奇。
“没想到,周元直竟也有农耕之才。”
刘备笑道:“先生既已在新野走访了七日,应当知晓如今的新野,是车马川行,牛马遍途,百姓依附已有八万余人,汝南在开春之后,仍然还有流民迁徙而来。”
“这天下,不满曹政之人尚且大有人在。”
他起身去倒了一碗水来,颇带歉意的道:“我在境内施行禁酒令,许要来年才会有佳酿,以此水酒暂且相饮,我自藏了几坛价值百金的美酒,却是与一人约定,等他到来时款待,不可送与先生痛饮。”
“何人?”
刘备苦笑道:“我也不认识,他未曾告知姓名,只是有一面之缘而已。”
“真乃豪士也……”
为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竟愿如此约定,玄德公之信诺不下季布。
喝完了水后,刘备问道:“先生此时来得倒是正好,当下确有一事,需要商议计策。”
“玄德公请说,若蒙不弃,在下愿为驱策。”
“开春回新野时,”刘备凑近,稍稍握住了徐庶的手腕,谨慎的说道:“景升兄曾密令我取下穰、宛两城,以治理南阳。”
“此次巡使中,便有二千石粮食,沿途又为我购得牲畜家禽,补得肉脯。”
“前段时日,安众有山匪劫掠蔡瑁之事,先生可知晓?”
徐庶点了点头:“自然是听闻了,想来,是玄德公之手笔。”
刘备一愣,旋即眼神逐渐亮了起来:“哈哈哈,瞒不过先生的眼睛。”
“眼下便是明令剿匪,实则暗取穰、宛两城,此为景升兄赠我之机遇也,先生可有良策?”
徐庶低头思索。
营中有周不疑为军师,但却不曾有破敌良策,还需玄德公亲自谋略,如此看来,此子善內治而非奇谋,总归是各有善短,唉,这才如同一个真实的人,否则奇思妙想均出于一人,太过妖孽了。
他面容耿直,抬头拱手道:“穰城为宛城之屯仓,粮运便利而要道数道,玄德公只需遣三千精兵围穰城向东之道,切断其明暗道路,宛城必然来救。”
“如此,则再令千余精锐持弓箭、滚石伏于山林隘口,大道上以炊烟惑人,此二城现在并无良将,定会急切而走小道,便可伺机尽取两城。”
“善,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先生深谙兵法,我得先生相助,乃备幸甚,汉室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