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我的科幻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8章 租房

晚上,陆奇特意请吴显奎吃饭,理由是拿了稿费。

吴显奎对稿费有点好奇:“这次你拿了多少稿费?”

陆奇得意的说:“千字12!”

“多少?”吴显奎有点吃惊。

再次确认之后,他有点后悔没投稿,心里已做好投稿的打算。

“怎么稿费一下子提高那么多?社里能支撑得了吗?”

他非常清楚杂志社的资金情况,对此很关心。

陆奇做了简单的解释:“主编想通过提高稿酬的方式吸引新作者,打破用稿荒。我估计明年将全年采用小说专刊的模式,也就是刊物的定位从大锅饭变成小说专刊。”

吴显奎此刻才明白,心中更加担忧:“页数翻一倍,明年提不提价?”

陆奇摇摇头:“社里还没说。”

看见对方脸上的担忧,他笑着宽慰:“放心,等《四大名捕》一书上市,到时候一切不成问题。”

吴显奎的信心明显没有那么足:“这温瑞安的名气很大吗?小说很好看?”

“在国外,还有港台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小说肯定不差的。”陆奇解释。

扯了一堆后,他才进入正题:“显奎,有没有认识租房子的人?”

吴显奎一愣:“你要换房子住?”

陆奇点点头:“住习惯山里的院子,不太习惯筒子楼的小单间。”

吃太多暖水壶煮面煮粥,都快吃伤了。

若不是手里的钱还不够,他都想直接买房。

只是这笔稿费,还得优先还债。

负债也是他努力码字的原因!

“行,我帮你看看。”

“就这事啊,直接跟我说就行,还特意请我吃饭。”

陆奇笑着说:“请你吃饭不需要理由,等我租个小院,再请你过去吃饭。”

----

到了周末,陆奇又请了两天假,时隔两个月,带着大包小包回家。

他打算拿500出来还债,留一百自用。

随他一起的,还有上百本各色书籍。

杨霄特意以杂志社的名义,从出版社那边购买一批青少年读本,捐给东山小学。

此外,陆奇带了十本杂志回家。

回到家时,老两口高兴坏了。

第一次那么久没见到大孙子,两人都十分想念。

小老太摸着陆奇的脸颊说:“我的孙娃子瘦了!”

说完,她取下厨房刚挂上去没多久的熏腊肉,切一小段,又到屋外掐几根大蒜,炒个蒜薹腊肉,就着面吃。

小老头则是关心陆奇工作,问东问西。

当听到陆奇说工作顺利,而且还拿到六百块的稿费时,两老人高兴不已。

陆奇取出50张大团结,塞到小老头手里:“爷,这些拿去还债。等明年我拿到更多的稿费,我们家的外债就差不多还清了。”

“等我在蓉城买个院子,就将你们两个接过去享福。”

小老太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将面、菜端上来:“多吃点,特别是自家的肉。”

小老头双眼微红,紧紧握着手里的纸币。

小老太叮嘱他好好吃,就进房间铺好被褥。

陆奇趁机问爷爷,麽麽的身体如何。

听到一切安好,这才放心。

吃饱饭,陆奇将杂志拿给小老头:“封面图就是你孙子的小说。”

在昏暗的油灯灯光下,陆升如获珍宝似的拿着杂志,左翻右看。

“孙娃子,你咋带回来那么多本?”

陆奇笑着回答:“这两本给村长,一本给达叔,其余的给那几个孩子。”

第二天,听到消息的陆大军过来探望,一进屋就看到地上的图书。

“奇哥儿,这又是给小学的书籍?”

“是啊。”陆奇取出两本杂志递过去,“大军叔,这上面有我的小说,封面就是。”

陆大军笑呵呵接过:“奇哥儿越来越有名家风范!”

心想:终于又有新的谈资。

喝了口热水,他才道明来意:

“奇哥儿,你帮我拿个主意。最近听说养鹌鹑挺赚钱的,你说村里能不能养?”

原来刘家兄弟养鹌鹑的事传到山里,刘大军琢磨着能不能给乡亲们增加一下收入。

陆奇仔细回忆前世内容,但没有多少记忆,不过根据刘家兄弟的事迹,应该没啥问题。

“要是有技术的话,可以试试。鹌鹑产蛋量大,比养鸡划算。”

突然想起同事们的嘱托,又说:“对了,大军叔,你帮我一些山货。上次我带些给同事们,他们都很喜欢。”

刘大军应下,带着两本杂志离开。

陆奇回屋子找小老太说:“麽麽,晚上跟爷说说,让他从别处移植几棵野茶树,用来送礼非常合适。”

小老太一听对孙子有帮助,马上记在心中。

在家呆了一天,从七叔手中买了一些腊兔,又拿到村长帮忙收的山货,才满载而回蓉城。

翌日一上班,他给每人送了半边腊兔和一些山货。

谭凯收下礼物的同时,还不忘催稿,痛心疾首的说:“你看你,又浪费了三天时间。若是用来写作,至少能写五六千字了!”

陆奇装作收回礼物的样子:“看来老谭不喜欢吃腊兔,下次不送了。”

谭凯眼睛一瞪:“你嫂子喜欢,你侄女也喜欢。”

然后在山货里翻了翻,嫌弃的说:“没有茶叶?”

陆奇两手一摊:“大哥,现在啥子季节?”

心想:要不明年让爷去山上多摘点苦丁茶,晒干后,冬天专门送给谭凯。

下午,吴显奎跑过来告诉他:

“我帮你打听到一间院子,下班后去看看?”

谭凯闻言:“啥院子?”

听到陆奇要另租房子,他不由重新打量:“呀,看不出来啊。怪享受的!”

“找房子的事,怎么不和我说一声?分分钟帮你搞定。”

陆奇这才想起谭凯是热心肠的谭凯兄!

只见谭凯又问起房租多少,吴显奎说:

“离这不远,一个瓦房加一个院子,大概60平,月租五块钱。”

谭凯对价格表示认同。

下班后,两人来到人民南路肿瘤医院附近的一间瓦房。

青砖瓦结构的两间房子、一间厨房,还有一个大概10平左右的小院子。

院子离主干道较远,比较安静。

摆着几盘枯萎的花草,属于点缀之类。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水井,打水得去水站。因为这个时候蓉城的自来水还未完全普及。

算不上很好,但比筒子楼的单间好。

陆奇逛了两圈就定下了。

反正是临时住处,等以后有钱了,再搞一处大房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