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九零:卖辣条当厂长,创业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闯关东走西口

因为忙活秦家明的事,贺兰在卫宁市场的业务方面有些放松,等到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卫宁的销售额早不知被陈进峰超过了多少次,就连新开发的两个南方大省也隐隐有跟卫宁叫板的苗头。

村长说这是好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春,贺兰嘴上附和,心里却不服气,业务方面她说自己是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不信走着瞧。

而当她把重心重新转回到业务上面,赫然发现手下大将钱丽云已经开始将目光转投到下级市场。

卫宁市现在还隶属于隔壁省,去下级市场开拓业务明摆着要跟陈进峰抢行,贺兰当然不会同意钱丽云这么干。因此当钱丽云野心勃勃地提出开拓市场的要求时,贺兰直接建议她北上,首都、东北、西北、还有大片空白市场等待开发,何必非得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

钱丽云是有雄心壮志的,去年下半年加今年上半年,她在食品厂不仅赚到了做梦都想不到的高工资,还从贺兰身上学到了许多真本事,除了工作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如今她在家里是老佛爷一般的存在,不仅丈夫听话、继子孝顺,就连公婆都对她体贴入微,过年时二老居然破天荒地对她催生。

钱丽云从前恨自己不能生,如今却隐隐有些庆幸。她如果像赵培红一样有了绊脚石,肯定也会像她一样大半心神都放在家庭上面,哪还有精力跑业务,更别提去外面开疆拓土了。

卫宁离着相州县这么近,赵培红每每对孩子和男人还不放心,让她北上在钱丽云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让钱丽云自己孤身闯天下她心中难免惴惴,所以思来想去钱丽云便把主意打到了贺兰身上。

没有比贺兰更合适的人选了,她主意和胆量哪个都不缺,跟她搭档不愁闯不出名堂。

钱丽云能想到的,贺兰当然早就想到了。眼下她内忧外患皆无,自己也觉得是时候在事业上一展所长了。

两人一拍即合,贺兰便开始着手安排北上相关事宜。厂里有村长坐镇自然不必她操心太多,唯一需要她担心的可能就是卫宁办事处的负责人了。

说句实话,赵培红的业务能力并不如钱丽云,但她的强项是数据分析和预算,她能轻而易举从卫宁近一个月的销售趋势上判断出未来两个月的销售量增长幅度,其他省市也不例外,因此贺兰非常倚重她。

这样一个宝贝人才,贺兰真恨不得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然而赵培红自己不愿意,卫宁已经是她能接受的离家最远的地方了,再远一些她怕不能兼顾家里,如果贺兰强烈要求的话她宁愿辞职。

辞职是不可能的,贺兰宁愿把赵培红当菩萨一样供着。一开始她有心让赵培红接替自己来做卫宁办事处的负责人,深思熟虑后又作罢。赵培红的性格有些绵软,不爱出头,做属下尽职尽责,却实在不适合扛大旗。

而如果换别人来接替自己的话,需要考虑的就多了。首先这个人必须业务能力拿得出手;其次还要与赵培红关系融洽,不会亏待她;最后也是最主要的,这个人必须是贺兰信得过的自己人才行。

然而任凭贺兰掰着手指头将厂里业务员翻来覆去考虑一遍又一遍,最终却发现符合条件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陈进峰。

偏偏陈进峰是贺兰最不可能随便调派的人选。隔壁省的业务开展得如日中天,贺兰满心期望陈进峰能在年底拿出一份耀眼的成绩,这样才更方便贺兰为他的将来铺路,所以陈进峰势必不能动。

那段日子愁得贺兰百爪挠心,不停地在隔壁省会和相州两地来回跑,迫切想要从众多业务员当中找到一个合格的接替人,哪怕有潜力也行,可惜一直事与愿违。

赶上入夏,乡里和县里三不五时有人借机到食品厂参观。村长一个人分身乏术,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了胃下垂。

村长病了,厂子里总得有人坐镇,这个人选除了贺兰自然不做他想,因此贺兰只好搁置原定计划,忍痛给钱丽云安排两个手下送她去闯关东。

卫宁办事处这里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便只能让赵培红先顶上。

厂里没人愿意走西口,所以西北地区市场只能暂时任其空白。但是老天开眼,从天而降了一个西北地区总代理给贺兰。

总代理不是别人,正是国道边大集上卖烧饼的那位郭师傅,准确来说是郭师傅的妹妹一家。

郭师傅和他妹妹当年分开插队下乡,一个来到隔壁省会,一个去了大西北,各自落地生根后又开枝散叶。近些年郭师傅的生意日渐红火,有心照顾一下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妹妹和妹夫,于是便把两人叫过来学手艺。

手艺学成后妹妹和妹夫准备回西北,临行前郭师傅顺便给捎上了四箱辣条。两人回到西北后顺利开了烧饼摊,哪曾想未曾尝过的辣条却在当地人眼里成了紧俏货。当地人也吃辣,但不爱重辣,偏好微辣鲜香的口感,辣条正中当地人下怀。

烧饼摊开张三天不到,四箱辣条就卖光了,甚至因为辣条售罄还影响到了烧饼摊的生意。郭师傅的外甥高中刚毕业,正在家里蹲,一看辣条这么受欢迎,脑子一热大腿一拍就想做批发辣条的生意。西北地区多面食,小伙子认为辣条是面食的最佳伴侣,肯定会在当地畅销,所以直接求到了自己舅舅头上。

郭师傅当然知道省会这边的业务负责人是陈进峰,但他自从结识贺兰以后订货只找她,一方面是为了跟对面馒头摊别苗头,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她大小是个副厂长,说话肯定比陈进峰那个销售科长好使。

眼下外甥有了这个想法,准备投入的资金还不少,郭师傅就打电话问贺兰能不能照顾一下他外甥,毕竟西北那边光明食品厂暂时还没有业务往来,头一个吃螃蟹的总得给些优惠。

贺兰一听乐得能看见扁桃体,真是正瞌睡就有人给她送枕头,想什么来什么。她最近正觉得食品厂的销售方式该升级了,可巧就有人来帮她试水。

从厂里外派业务员出去推销有好处当然也有坏处,好处是对市场了解透彻,回款及时,坏处就是设立办事处的投入有点大。

而代理商这种模式就不一样了,食品厂只管发货就行,代理商自负盈亏,极大的减少了厂子的额外负担。贺兰原本准备明年下半年试着招一批代理商,没想到这个时机会提前到来。

她在省会与郭师傅的外甥见了一次面,觉得小伙子年纪虽小,却难得的言之有物,思路清晰,因此对他十分满意,很快便与对方签订了代理合同。

合同价格跟厂里给业务员的拿货价一致,只不过额外加了一些运输费用,毕竟这年头火车皮不好找,西北的运输线路更加不好批,贺兰且得找关系呢。

忙活完代理商的事,贺兰今年的业务量也就到头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回到陈庄村去接村长的班——当迎宾员。

那些打着参观学习的名义,实则借机吃拿卡要的特殊人群算是迎来了自己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