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从村到城到国,到天下
朱慈煊明白邓凯王启隆的担忧。
实际上他可不是瞎莽。
真是万人大军阵型稳固,排列严谨。
除非他有懂王聆听上帝之音的天命,否则才不会冒着枪林弹雨冲阵。
但永贵侯也不知人菜瘾大,还是想尽量多歼灭明军士兵。
看到三清军实力和洪沙军差不多。
主动拉开阵线,执行反包围。
将自己的中军暴露出来。
本来朱慈煊率禁军执行斩首,邓凯见机再以五千兵马围剿,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永贵侯的两万兵马。
可邓凯王启隆见他冲阵,慌了神,急于救援,白白多损失几百士卒。
当然,以一万军队全歼两万敌军,俘虏近万人,仅伤亡千余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胜。
“殿下。”王启隆脸色有些不好。
“臣的三清左军,伤亡八百人。”
“但臣乱了阵脚,一时没有指挥监督,足有上千三清军士卒趁着混乱,和洪沙军一起逃走。”
三清军本就是纯化教育殴打体罚,训练组建的临时部队。
就算在阿瓦城中,都不乏逃亡的。
短时间内还产生不了斯德摩尔综合征的认同感。
到了前线,只要看管不当,定然会找机会逃走。
朱慈煊一时间有些想念校长的微操大师。
玩游戏时,只要有这个天命,甚至能越级指挥前线。
说到底。
还是他在军队的威望不够。
换成李定国和亡故的刘文秀,他们部下绝对坚决执行命令。
不会像不知道他有挂的邓凯王启隆自以为是。
和昔日竹城内力劝他不要亲身临险时一样。
“从战俘中挑选两千可战之兵补充三清左军。”
朱慈煊又转首看向潘璜:
“和那些民夫说,蒲甘侯为东吁新王,分发土地给农民和奴隶,并且两年内不用纳粮。”
“让他们自己举荐头人首领,找一些人运送辎重,剩下的就留在央米丁郡,看管战俘。”
潘璜领命下去安排。
即将进入东吁郡,朱慈煊吩咐军队就地修整。
没过多久。
在后方平定地方村落土司的白文选带着三千骑兵赶来。
也带来了新的消息。
莽白一路水师北上抵进蒲甘郡,并没有顺势直趋阿瓦城,仅有两万军队在蒲甘郡下方的沙林郡驻防。
和东吁郡央米丁郡相邻的卑谬郡,则陈重兵在三郡边界,勃固山脉的波帕山一带。
知道莽白部署,朱慈煊让人给自己战车换一匹骏马,随口说道:
“再遣使告诉莽白。”
“我大军已经攻下央米丁郡,此时若投降称臣。”
“便不以此前瓜分央米丁郡沙林郡,而是以卑谬东吁二郡为分界。”
“若仍然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待我攻下洪沙族复兴之地东吁郡。”
“他连城下之盟也签不了,下洪沙的勃固王也做不成。”
朱慈煊没期待莽白来信服输。
处理好俘虏,留下五百神机营驻守央米丁郡南部。
大军稍作修整两日,便继续南下,进入锡唐河谷。
勃固山脉坐落洪沙瓦底中南部,迫使大金沙江西转,和阿拉干山脉夹着大金沙江南下。
在山脉东面,又和麓川高原西麓的本弄山裹着锡唐河南下。
锡唐河谷作为洪沙族复兴之地,自然有极为优越的地利。
北依山势,南望平川。
在蒲甘王朝末期三国鼎立时,让偏安一隅的洪沙族很好的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等到莽应龙的兄弟莽瑞体得到掸族阿瓦国的皎克西,便率军南下勃固,统一下洪沙,北望阿瓦,西进阿拉干。
正如朱慈煊所说。
只要得到东吁郡,下洪沙就无险可守。
大军前进三十里地,在驱赶几支袭扰的小股军队,抵进锡唐河转弯处。
已经能隔河相望一座不小的城镇。
“平满纳,人口两万左右,是东吁郡第四大城。”
熟知洪沙瓦底诸事的潘璜作为临时参谋,开口介绍道。
“这座城起初是洪沙族躲入东吁山林时,修建与阿瓦国商贸交易。”
“东吁本意是山嘴,原为一个小村庄,指本弄山突出来的一块山脊,后来洪沙瓦底内乱,三国相争。”
“莽白平达力的祖先明吉瑜接纳逃亡的洪沙族故老移民,慢慢壮大。”
“便把东吁村庄建立成一座大城,孟族掸族人称其城为同古。”
“明吉瑜就慢慢北扩,占领平满纳后,相继得到良渊、密铁拉一带。”
“阿瓦国王为了拉拢复兴的东吁洪沙族,将自己的一个女儿许配给明吉瑜。”
“两国交往,此地的平满纳也因此繁盛起来。”
“等拿下平满纳,距离同古城就不足百里,称不上一马平川,也是路无险隘。”
朱慈煊微微点头。
东吁国开国兴盛也是奋四世之力。
明吉瑜,莽瑞体莽应龙,莽应里良渊王。
三代五王都是一时雄主。
从一个村庄到城池,然后立国称制。
逐步统一分裂近百年的洪沙瓦底,一度征服暹罗,进犯中土。
第四代的阿那毕隆,他隆王也不逊上三代。
平定割据再度复国,休养生息,犹如汉时文景。
实际上哪怕第五代的平达力莽白庸懦暗弱。
如果朱慈煊没开挂。
即便李白二藩能打,大明代清强势。
也能依仗四代余烈,度过难关。
此时哨探已经摸清楚周围地势。
“殿下,除了前方的石桥能过河,只有下方十里外的河势稍缓,能带马渡河。”
朱慈煊问道:“彼处可有敌军?”
“哨探只看到数百洪沙兵布防下流的一个村落。”
朱慈煊与白文选邓凯几人稍作商量。
攻下平满纳,整个东吁郡北部就握在明军手中,等拿下同古城,甚至可望勃固郡。
敲定白文选领汉军于彼处渡河至对岸,他们带着三清军试探能否强渡石桥。
朱慈煊手持望远镜,看着有千余洪沙兵和欧洲雇佣兵扼守石桥。
也不做其他安排。
驾着大马车,走到准备进攻的阵前。
新降的洪沙兵脸上还有些忐忑不安。
老三清军早已经被蹂躏的有些麻木。
任谁经过惨无人道,死亡率高达十分之一的体训,都会麻木。
朱慈煊略微扫视一番,朗声道:
“知道你们是谁吗?”
“你们都是地痞流氓,抢劫犯杀人犯,罪过最轻的都强娶过民女。”
“依照我大明律,一半都要处以极刑死刑,另一半要流放千里。”
朱慈煊露出洁白的牙齿,杀气腾腾。
见三清军露出惶恐之色。
话锋又一转。
“但这是洪沙瓦底,不是中土。”
“没有用中土剑斩洪沙民的道理。”
“相信你们经过教育改造后,纯化了不少。”
“眼下,孤就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
朱慈煊马鞭挥指石桥,和河对岸的平满纳城镇。
“攻下石桥,拿下平满纳。”
“孤就宽恕你们过去的罪孽,释放你们。”
“如果你们能替孤攻下东吁郡城同古。”
“孤和莽白签订盟约,也能许你们东吁土地,让你们这些洪沙族人回到复兴之地,重新居住下来。”
不少洪沙人空洞的眼睛开始有了光芒。
但也少许洪沙旧贵族仍有些迟疑。
朱慈煊接着许诺道:“第一个占住石桥。”
“第一个攻进平满纳和同古城的。”
“孤就让老侯爷东吁王和勃固王莽白应许和恢复你们原本的贵族身份。”
“功劳最大的,孤封他为东吁侯,做下一个明吉瑜,下一个莽白。”
“孤前日没有坐视尔等被围杀,今天也会亲自上阵。”
不等老三清军士兵反应,新投的洪沙兵已经俯身跪拜。
他们不少人都是锡唐河谷的本地人,东吁王室的阿赫木旦和奴隶。
本以为被俘虏后再难回家。
没想到明国太子还让他们戴罪立功,许诺他们一辈子难以望及的贵族侯王。
这可比莽白大方多了。
连土地都舍不得给。
行礼跪拜后。
洪沙兵如潮水般涌向石桥。
占住石桥就是一个贵族。
换成他们这些中下层阿赫木旦,至少要经历十几场生死力战,升至中层阿赫木旦,再到上层,最后才是贵族。
而眼下。
石桥两岸就一千人,他们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