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适的示好
对于高适的拜见,李倓自没有拒绝之理。同样是对谈,高适就没有李泌来的直接了,而是先问起了昨日送来的文集,得了李倓的赞誉后,他才吐露来意:“今日圣人相召,又问起了永王之事。圣人有意新置淮南、淮南西道两节度,既是应对永王,也是防止叛军向南。”
“其中淮南西道节度使已经定下,由汝南太守来瑱担任,领汝南等五郡。而淮南节度领淮南道十二郡,却是并未定下节度与副节度。”
李倓听后,当即就对淮南节度使心动起来,但倏忽之间,望着浓眉大眼的高适,他意识到高适所言终究是还没定下的方略,他和高适的关系还没有近到能让高适冒着泄露禁中语的风险吧?
而且在他的记忆中,高适到底是有名的边塞诗人,应不至于是个谄媚之徒。
想到这,李倓心头一凛,却是反问道:“此是禁中之言,涉及朝廷大略,谏议大夫贸然告诉我,岂是为臣之道?就不怕传出去被圣人怪罪吗?”
高适闻言表情有些复杂,却又立刻对李倓叉手道:“大王莫怪,只是今日圣人有意以大王为节度,以我副之。是以才贸然登门,想要与大王商议淮南方略。”
李倓这才颔首,叉手回了一礼:“原是我误会了大夫……然圣人并未告诉我要担任淮南节度,并不合适与大夫相商。不过我昨日听大夫之言,深以为然。”
高适听后,也不多做停留,干脆的告辞离去,李倓又是亲自送他出门,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之内。
而就在高适离开后不过小半个时辰,便有内侍来寻李倓,又是圣人相召,和昨日一样,又是骆奉先。
“不知是何事?”李倓询问起了在前面引路的骆奉先。
骆奉先满脸笑意:“大王放心,是好事。”
李倓心头一动,应了一声后不复多言。
未久,李倓又见到了李亨,这一回地点乃是彭原郡太守府的后宅,李泌不在,倒是李辅国正侍奉在李亨身边。
惯常的行礼之后,李亨先是询问了李倓的近况,又问了问亲军的状况,李倓俱一一作答,之后李亨终于开口道:“元帅府举荐你为淮南节度使,总掌平永王事,并协助河南节度使抵挡叛军南侵,汝意如何?”
李倓当即拜道:“全凭圣人做主,臣定不负圣人厚望!”
李亨对于李倓的表态很是满意,随后示意李辅国取了个坐席,让李倓坐的离他更近了:“你我父子多久没这般亲密说话了?”
李倓略一思索便答道:“上一回还是在灵武之时,那时阿耶夜里兴起,乃唤儿等与先生共坐地炉(火锅)而食,因先生茹素,阿耶亲手为先生烧了两梨,还有几个阿弟争抢着想要呢!”
李亨听着李倓的讲述,也是想起了过往,那时候他刚到灵武,正要派人去寻找李泌,却没想到李泌已经一路追到灵武来投奔他了。后来郭子仪和李光弼自河北领军回师支持他称帝,正是他这一辈子在李隆基的压制下少有的畅快时光。
而在此之前,马嵬坡上李倓劝谏他北上以及一路护送之功,也都浮现在了李亨的脑海。
一时间,他竟对派高适试探李倓有了些羞愧之意。
不过这些情绪只是一闪而过,李亨旋即交待道:“倓,此去淮南,汝当以永王为戒。身为吾儿,更应谨言慎行,不可行跋扈之举。”
“阿耶所言,儿铭记在心。”李倓见自己的淮南节度使即将成为定局,心中甚是轻快,皇帝既然改君臣称呼为父子称呼,他自乐得配合,反正本就是他的便宜父亲,喊起来也不吃亏。
李亨又道:“此去要与淮西节度使来瑱,江东节度使韦陟好生配合,把你叔父好生送回行在……若是你叔父刀兵相向,不肯来此,你也要尽力为之。”
李倓自是领命不提。
随后李亨提了些过往之事,复又提醒李倓外任时的注意事项,自是应有之意,李倓也是一一回应。
唯有两点引起了李倓的注意,一是高适成了淮南副节度使,二是此前为李倓引路的内侍骆奉先成了淮南监军。
不过这些与李倓即将脱离牢笼的喜悦相比,都是小事了。
等到李倓从李亨处告退,天色已经变暗了。
回到住处后他才发现张岱正在替他招待高适,二人正在攀谈。
“高大夫久等了……哦,不对,现在该叫高节帅了。”心情愉悦之下,李倓还同高适开起了玩笑。
高适此前就知道自己的官职已经确定,心中自是欢喜,但还不忘一本正经地道:“副的。”
他自不知道,假如没有李倓横插一手,这个淮南节度使本来是他的,不然心情未必如现在这般愉快。
这一回两人之间谈话的氛围就不似之前那般僵硬了,毕竟主副已定,可以真正地讨论淮南方略了。
只两人说话间,原本外出的张岱忽然来提醒——广平王来了。
高适见状,立刻说道:“明日再上门叨扰,与大王讨论军情!”
李倓也未加挽留,于是乎对谈的人顺理成章的换了一个。
只是李倓与李俶对坐,一时间竟十分安静,好一会儿都没人说话。
就在李倓打算开口之际,李俶忽然说道:“三郎虽武勇,但淮南不比此处,尤其是叛军,并非往灵武路上的盗贼可比,莫要事事冲阵在前。”
听得此话,李倓一时竟觉得这个理论上和他有竞争关系的兄长竟然比李亨更真诚些。
而念及过往在百孙院兄弟相依的日子,这份感情并非毫无由来。
“兄长所言我铭记在心,”李倓也更真诚了些,他握住了李俶的手说道:“张淑妃一直觊觎储君之位,我离开后,兄长行事一定慎重,轻易不要得罪李辅国,否则一旦两人联合起来针对兄长,恐有祸患。不过淑妃长子十二郎终究年幼,只要兄长持重行事,值此乱局,当有惊无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