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移宫案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搁置想法

裴守静闻言,面色一怔,她拢手躬身道:“民女,民女……”

她没有立即应下,看起来有些为难。

教皇帝箭术,这可不是她一介女子有资格的,且皇帝说是请教箭术,但谁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要不是裴司动贸然举荐,她根本不会卷入这场是非之中,如今皇帝一句话,让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朱常洛看她支支吾吾的模样,眼中升起的火热之色渐渐消退。

他反应过来,自己有些唐突了。

招募裴氏入宫是为了给三位公主找女傅,可不是为了给自己找。

现场的氛围有些尴尬,正当朱常洛想说点什么,只见傅有容从箭阁二楼下来,快步走到朱常洛身边,自然而然的挽起朱常洛的胳膊,满眼笑意的道:

“这位娘子就是夫君为公主们招募的女傅吧。真想不到,娘子的射术竟然这般好,让妾身大开眼界。”

傅有容赞赏了一句,朝朱常洛道:“夫君,臣妾觉得不用再试了,裴娘子这手射术,够教公主们十年的了。”

朱常洛闻言,心中松了口气,傅有容递上台阶,朱常洛立即走下。

他笑着拍了拍傅有容的手,笑道:“朕也正有此意。”

而后收起部分笑容,语气略显严肃的道:“裴守静听旨。”

裴守静闻言,连忙拢手,单膝下跪。

朱常洛开口道:

“朕现在正式任命你为潇湘阁女傅,掌教三位公主弓马骑射之道。”

“赐正七品官秩俸禄,未央宫出入腰牌一面。”

说罢,朱常洛走到弓架处,将方才裴守静用到的那张弓拿起,单手递给她:“另赐你长弓一张,望你今后能悉心教导公主,不负朕望。”

裴守静闻言,心中大石落地,她一边将双手举过头顶,一边道:“民女谢陛下隆恩。”

朱常洛笑着点了点头,将弓放在她手心。

傅有容见状,上前将她扶起,而后自然揽住裴守静的小臂,朝朱常洛道:“夫君,您还有国事要处置,臣妾就不打扰了,我们先走一步。”

朱常洛闻言,笑着摆手,示意她们自便即可。

待到一众女子离去,朱常洛站在原地,手握凭栏,望向远处箭靶,心中暗暗想道:

“启用妃嫔和女官……形势似乎还没严峻到那个程度,此事还是暂且搁置吧。”

……

正月十六。

未央宫。

政事堂。

朱常洛坐在主位,一如既往的主持着御前会议。

一众大臣列席左右,时不时的发表看法建议,众人已逐渐习惯了朱常洛的执政风格。

“关于礼部奏请,追赠伍文定等七十三人谥号一事,有争议的就按方才最终议定的谥号追赠,没争议的按原定谥号追赠,礼部下去后照章执行。”

朱常洛提起朱笔,在礼部奏章题本上写下“敕”字,而后交给王安,让他转交礼部尚书周嘉谟。

朱常洛从左手拿起最后一道奏疏题本,展开后看了看,开口说道:

“这是吏部题本,大冢宰,你来为大家简要说明一下情况。”

朱常洛将题本递给左手边的方从哲,随手拿起茶杯润了润喉。

方从哲接过题本,微微拱手,开口道:

“新年以来,阁臣何宗彦、朱国祚、沈㴶三人,依次抵京,交帖吏部,等待授职。”

“只是如今内阁暂未恢复,一应军国大事均由御前裁定。”

“六部两院一寺,各级主官均已完备。”

“天下凡是赋闲和致仕的官员基本启用完毕,该授职的官也都授了职。”

“如今三位阁臣接连抵京,臣不知该如何安置,兹事体大,故上此章,请求圣裁。”

方从哲说完,将奏章交回朱常洛手里。

人事任命问题,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官员任命问题,皇帝没有下旨会推,任何机构都不能私自举荐,除非皇帝要求会推或廷推,大臣们才能按要求举荐。

三位阁臣的人事任命,是朱常洛登极时敲定的,一晃四个多月过去,三人终于抵京,但内阁已经没了。

因此要对三人的任命进行重新安排。

朱常洛想了想,开口问道:“诸位都有什么建议,说说看。”

众人闻言,相互看了看,只听户部尚书李汝华轻咳一声,拱手开口道:

“陛下,从今年开始,财税改革正式开始执行。”

“臣以为,改革一事不能只用经年老吏,也该同时掺用青年干吏,如此才能使改革一直后继有人。”

“臣建议,开恩科,选拔一批于富国财经之道有所见解的士子,加入到财税改革大计中来。”

“三位阁老恰逢此时入京,正可主持贡举之事,等此事结束后,再行授予官职亦不晚。”

李汝华再次拱手,表示自己话已说完。

朱常洛听罢,在手札上记下“科举、税官”两词,而后抬头看向众人:“其他人还有建议吗?”

大理寺卿孙如游拱手言道:

“陛下明鉴,臣执掌大理寺以来,每日决断案情数百,短短数月,经手案件已有万起。”

“管中窥豹,京师首善之地尚且如此,地方郡县势必败坏更甚。”

“富国财经固然重要,纲惟法度亦不可轻忽。”

“臣附议大司徒所言,只是能否在选拔富国财经士子之余,遴选一些通晓律法之士子?”

孙如游说完,拱手一礼。

朱常洛再次记下“法官”一词。

“还有其他建议吗?”

工部尚书刘一燝拱手:

“陛下,司农都水卿左光斗奉命于京畿之地开荒修渠,如今已经小有成效。”

“陛下此前多次明言,农田水利乃国之根本。”

“臣想,是否可趁此机会,选拔些许懂得农田水利之法的士子,给左光斗送去臂助。”

刘一燝说罢,拱手结束。

朱常洛写下“农官”二字,随后看了看众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改元后开恩科也是常例,此事朕以为可行。”

“内阁如今虽未恢复,但眼下的政事堂御前会议,其实就是在兼顾内阁的作用。”

“三位入京阁老皆是能臣干吏,主持贡举绰绰有余。”

朱常洛发表完意见,开口宣布具体安排:

“朕提议,授予三位阁老‘参知政事’差遣,每次召开御前会议可入末席参加。”

“此外,若有非部院寺所辖之事,需要高官主办,则可委三人执行。”

“譬如开恩科一事,便可委一人为主考,两人为同考,为国选材。”

“根据方才三位卿家的建议,三人分别负责筛选财经、司法、农事等专才。”

“诸位意下如何?”

——————

PS:

第二章晚些发ヾ(•ω•`)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