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战再起
明王屠尽梁州世家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京城。
天下震动。
朱博这种行为,无异于要刨掉天下所有统治阶级的根基。
原本都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世家大族们,都坐不住了。
新元七年,元月。
九州各个世家大族的掌权者们,都无心过节。
全都在商讨,究竟如何应对梁州的乱局。
如果放任至阳国扩张,很容易出现一些超出所有人预料的事情。
群情激愤,就连已经准备默默迎接死亡的皇帝,也终于坐不住了。
一道讨逆圣旨降下。
“八洲之地,精锐尽出,集结于荆、雍两州,务必于新元七年之内,荡平梁州叛逆。”
……
历朝历代,暗探,一向是立场最模糊的一个群体。
姜元能在两国联系近乎完全断绝的情况下,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将情报传递出来,本身便在表明一些事情。
南司镇抚使并没有去纠结姜元究竟如何活下来,又是如何把情报送回来的。
他只是嘱咐姜元,从现在开始,他的任务就是潜伏,并向锦衣卫不时提供情报。
至于其他的任务,从此与姜元无关。
有意无意间,他还按照姜元的要求,反送回去一些看起来不是那么重要的模糊情报。
比如一些军方在梁州暗探的线索。
争斗,从来不仅仅是在两国之间。
排除异己,也是争斗的一部分。
这一点,双方心照不宣。
附带着送到姜元手上的,还有部分锦衣卫的暗探网络,以及部分在梁州的产业名录。
既然确定了姜元这个重要的情报来源,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必要的支持是要给的。
并且镇抚使也不是真的把所有东西都交给了姜元,他的要求很简单,在南司的情报网络重建之前,情报不能完全断绝。
锦城,收到镇抚使回信的姜元,不由无奈摇了摇头。
“这还真是,两边都把我当宝贝了。”
没有招呼朱老三,姜元清楚,每一封给他的信,朱老三或者是朱博的人一定会比他先看到。
同样的,锦衣卫那边也清楚这一点。
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姜元提供的情报。
那才有多少东西。
最重要的是通过姜元建立的这条情报路径,获得更多的其他消息。
双方都在以姜元为枢纽,建立一个互相之间近乎透明的情报路径。
对至阳国来说,这条路径上能获取的情报,是要多于自行建立的情报网络的,他们不亏。
对锦衣卫来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暂时交差。
对天渊朝来说有损失,但对锦衣卫来说没有。
就算是于烨和于诚知道了这件事,也只能捏着鼻子当做不知道。
总不能告诉所有人,锦衣卫是个摆设。
那岂不是在打皇帝的脸?
在所有人看来,当今皇帝,依然春秋鼎盛。
这个霉头,不能触。
姜元对自己接下来的定位很准确。
当个传话筒,然后就是练功,享受生活。
等到三四月,再找机会上一趟武灵山。
那个传说中的武道圣地,位于蜀郡最南端。
如今天气尚未转暖,山上积雪未化,道路难行,姜元准备春暖花开之后,便上山转转。
看看有没有适合他的仙道之路。
-----------------
新元七年,元月二十。
身处梁州大营的邱浩,收到了皇帝圣旨。
趁梁州动乱,即刻挥师南下,奇袭蜀中。
战鼓隆隆,天渊的两只铁拳,同时从荆州和雍州方向,一东一北向梁州挥出。
两支军队,连上辅兵,共计近五十万人,浩浩荡荡向蜀中杀去。
大战顷刻爆发。
然而,战况并未如天渊朝想象的那般顺利。
荡平了境内所有世家的至阳国,没有丝毫受创的迹象。
那些大多出身贫民或是大族附庸的士兵们,为了家中分到的田亩牲畜,为了去争取那似乎触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一个个不要命般与天渊朝的军队搏杀。
哪怕是邱浩麾下那最精锐的北军铁骑,在蜀中群山的阻隔下,在狂热的至阳国军队面前,同样没能讨到一丁点好处。
更不要说本就鱼龙混杂的荆州大军,直接被少数游骑拖住,十数日不得寸进。
梁州大营,邱浩面色凝重。
由于提前开战,大军的粮饷并没有筹集到位,军中存粮最多能坚持三个月。
北军是攻方,韧性远不如至阳国的守势。
如果继续这样僵持下去,北军的溃退一定会先于至阳守军。
到时候无功而返,他很难向朝廷交代。
他面色变了又变,终于下定决心。
“来人,取我长枪来。”
新元七年,元月三十。
天渊朝骠骑将军邱浩亲率麾下浮屠铁骑出战。
三千浮屠铁骑下马,化身重甲步卒,在邱浩带领下,如同天兵降世。
以三千对两万,在狭小的蜀道上,正面冲溃至阳国防线,北军大胜。
五万北军,长驱直入,于七日内杀穿三百里山路,直逼蜀中藏剑关。
此关一过,便是越过群山,后方尽是平原,再无任何阻碍,可以阻挡北军铁骑。
战报传到京城,朝堂之上再无对邱浩的质疑之声。
皇帝降旨,若邱浩能拿下藏剑关,便是新任大将军。
但邱浩却没有丝毫喜色。
藏剑关乃是梁州第一雄关,李越当年曾有言,便是十万大军,短时间内也很难攻克。
因此双方在这里,必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将军,锦衣卫的最新情报。”
邱浩眼睛一亮。
最近一段时间,他听说锦衣卫似乎在梁州埋下了一个大谍子,可以搞到一些重要情报。
他立刻提出了一个让他疑惑多年的问题。
明王朱博,到底是何来历?
多年来,明王朱博到底来自哪,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是前朝皇室后裔。
有人说他是天渊朝某位夺权失败的皇子后人。
也有人说他是某个世家培养出的代言人。
但是邱浩总有些疑惑,此朱博,真的不是彼朱博?
只是由于梁州地处偏僻,人烟不多。
刚刚开始叛乱时,天渊朝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他们反应过来时,知道朱博底细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已经降了至阳。
从那之后,那位明王便很少在人前露面,其来历也渐渐成了一个未解传说。
很快,锦衣卫的情报便来到了邱浩手中。
邱浩带着五分好奇,五分忐忑,迅速封蜡拆开。
那是一张男子的画像。
邱浩当场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