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这下,事儿大了……
心里记挂着早集,陆峥这一觉睡得并不长。
天刚蒙蒙亮,他就猛然翻了个身,自梦中惊醒。
透过窗沿看了一下天色,只见漆黑的云层中尚挂着一轮浅浅的月牙,陆峥这才松了口气。
怕吵醒赵春雷,陆峥轻手轻脚的穿鞋下床,一个人来到了楼下。
支起炉子,又随手从树上掰了点枯枝,他便生火煮起了酸梅汤。
天黑不太好掌握火候,陆峥半点儿不敢马虎,时刻都关注着锅里的状态。
好在重生之前他已经制作过好几次酸梅汤,对流程异常熟悉,再加上昨天刚煮过一锅,也不存在手生的问题。
就这么紧张的忙碌了快两个钟头,陆峥终于赶在大部分冰糕厂职工睡醒之前,搞定了最新一锅的酸梅汤。
“哟,这么早就起来忙了?我还以为你找厕所去了。”
赵春雷踢踏着个拖鞋刚要下楼刷牙,却正撞上陆峥收工,不由有些诧异。
“这不是怕赶不上早集嘛,对了,赵叔,你知道咱们县城哪有卖早餐的吗?我想请您吃个饭。”
“早餐?”
赵春雷一愣:“那玩意儿不都是自己在家做的吗,最多也就厂里食堂有供应,咱这小地方可不兴搞小资产阶级那一套。”
听到久违的“小资产阶级”这一字眼,陆峥猛然回神,他现在还在93年。
后世那种早餐摊遍地都是的繁荣景象,至少还要再等个三、五年,才能普及到他们县城。
这个年代,就是一个方艾初兴,万物才刚刚有个萌芽势头的青涩时期。
尤其是他们下江县,地处内陆。
很多沿海城市早就已经开始时兴的东西,他们这小地方甚至连听说都还没听说过呢!
这还真是一个能让人一展雄图的黄金时代啊!
哪怕是开个早餐店,随便卖点油条包子啥的,只要够勤快,也足以过上小康生活。
心中感慨了一番,陆峥甚至萌生了要不自己也开个早餐店的想法。
不过,恨快这个念头就又被他打消了。
早餐店稳当是稳当,可惜,来钱太慢了。
且不说他想赶紧让于晓燕过上优质的生活,就家里那常年卧病的老爹,也还需要他赶紧挣钱领着去城里看病呢!
哪有这闲功夫混日子!
“叔,那要不,俺在请您喝几碗酸梅汤?”
请不了早餐,陆峥只能退而求其次。
“拉倒吧,那玩意儿味道不错,就是太反酸。”
赵春雷连连摆手:“大早上喝它,俺害怕等会上班再把胃里的酸水给吐出来。”
哈哈。
陆峥也乐了,拍了拍自己干瘪的小腹:“可咱爷俩也总不能饿着肚子吧?”
“嗨,跟着叔还能让你饿着?走,叔请你去食堂撮一顿,说不定还能碰上财务小王,正好让他把那二十五块钱顺便给你结了。”
说着话,赵春雷已经刷好了牙,一吐嘴里的泡沫碴子,硬是拉着陆峥就要向食堂走去。
“哎,叔,咱可先说好咯,这一起吃饭可以,但钱可得我掏。”
陆峥神色认真:“您帮了我这么老些忙,还收留我睡觉,这顿饭就当是谢您了。”
“行,叔知道你小子是个实在人,这顿饭,叔吃了!”
一把拉住陆峥,赵春雷拽着他就往食堂跑。
倒不是饿,实在是厂区食堂的营业时间就那么半个来钟头,错过了,这一上午就只能空着肚子干活了。
相比于供销社,职工食堂的饭菜虽然味道差点意思,但好在量大管饱。
尤其是像冰糕厂这种不对外开放的单位,买什么东西都不用粮票,倒是方便了陆峥。
花了一毛五,俩人一人整了一大碗小米汤、外加两个馒头。
也不用就菜,配着几根儿赵春雷从家里带来的腌黄瓜,就稀里哗啦的对付了起来。
吃的正香,赵春雷眼神一瞟,刚好瞥到财务小王正在打饭,赶紧叫过来跟他交待了一下采购酸梅汤的事儿。
这小王也是个痛快人,有条子就办事,随便扒拉了两口饭,就要带着陆峥去财务室领钱。
临分开的时候,赵春雷知道陆峥这几天都还在要在县城里逗留,怕他没地方睡,干脆塞给了他一串儿钥匙:
“六子,过几天省里就要来人抽查俺厂的冰糕质量,这几天叔可能要忙一阵,要是回来晚了,你自己回楼里睡就成。”
撂完这句话,赵春雷看着点也快到上工的时间,便急火火的离开了食堂。
“你是赵主任的亲戚?”
打开财务室的门,小王客气的给陆峥沏了杯茶,这才不紧不慢的拉开钱柜,开始给他数毛票。
“也不算啥亲戚。”陆峥嘴风很紧:“就是赵叔这个人心热,俺俩比较投缘。”
“那倒是,整个厂子谁不知道赵主任不但技术是一把好手,这心肠也比菩萨还善,这一回要不是因为资助那年轻小姑娘上大学的事儿被他媳妇发现了,俩口子也不至于吵那么厉害。”
小王似乎是个话痨,这话匣子一打开,该说的不该说的就全蹦蹦倒了出来:
“你说他媳妇儿也真是的,赵主任那么正派一人,咋可能跟小姑娘乱来嘞?再说了,赵主任自打那小姑娘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资助她了,赵主任总不能从那阵儿起就藏着歪心吧,你说,是这个理儿不?”
这番话说的陆峥一头雾水,迷糊了半天,总算是闹明白,赵春雷为啥会和婶子闹别扭了。
敢情,这赵叔还真是个热心肠,居然资助了别人七、八年,愣是资助出了一个大学生来!
要知道,这阵子的大学生虽然已经不像八十年代那么金贵,但左右一个县城,一年也就能出那么一两个来。
谁家要是有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指定得连放三天鞭炮庆祝,顺便还得把十里八乡的亲戚都请一个遍!
一句话,这叫光耀门楣!
当然,娃儿考上大学对大多数家庭都是天大喜讯。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对那些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来说,却无异于雪上加霜。
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闭塞、民智尚未完全开化的时代,很多人都保留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一个家庭贫困的小姑娘,就算是考上了大学,最终能不能上,那也完全看命了。
可以说,赵春雷的资助,甚至有可能完全改变了一个小姑娘的命运轨迹。
单是这一点,就让陆峥对他刮目相看。
不过,反过来一想,婶子也没做错啥,毕竟丈夫月月偷偷拿钱去贴外人,换谁,心里也不好受。
只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想到这,陆峥很明智的没接小王话茬,拿过钱数了两遍,见数没错,就含含糊糊的把这件事揭过去了。
回到筒子楼下,陆峥见酸梅汤也凉的差不多了,便拉车向着集市的方向赶了过去。
之前已经跟赵叔说好了,十一点左右的时候让他派人来给自己送碎冰。
在此之前,陆峥还要先在市集上弄个摊位才行。
市集离冰糕厂不远,以陆峥的脚力,只走了二十分钟,就到了地方。
看着周围热闹的人群,陆峥倒是没慌着摆摊儿,而是先观察起了其他摊位的老板,都在做什么生意。
沿着集市从东头一路转到西头,这一圈下来,陆峥也算是对哪里人气旺,哪里地段好有了个大概的印象。
不过,随着越转越久,陆峥却突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整个集市,没有多余地方让他摆摊儿了!
这下,事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