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恭敬
一个男人,最看重的是什么呢?有人说享有事业成功、名誉地位、物质财富。其实这归根结底都是得到人的尊敬。人和人相处一起,最关注的就是被尊敬。
既然他希望被尊敬,那你提供恭敬,自然就能获得好感。
16 《八佾》 第二十六章 恭敬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孔子说:“做领导不宽厚,执行礼不恭敬,参加葬礼不哀伤,我还怎么看这个人?”意思是这人没救了。
解:宽厚、恭敬、守礼,这是社的标准表现。
故事:
吕布被曹操打败后,向东跑去徐州,见到刘备。他是来投奔刘备的,刘备也接纳了。
一开始见到刘备,吕布格外恭敬,说道:“刘州长,我和你都是北方边境之人(刘备在幽州涿县,吕布在内蒙古包头,都是‘幽并游侠儿’,生活在风高气寒的地方,人们义气相结,好勇斗狠)。我杀了国贼董卓,率数百骑出离长安东行,可是关东州郡没有容得下我的,都奉李傕的旨意而打算杀我。唯独你最仁义。”
刘备说:“他们都是不能以国家为重啊!”
吕布说:“我的媳妇吕太太,当初我从长安逃出来时,被迫扔在了长安不管了,好在庞舒私藏了她,辗转跟我会合了,我俩都是苦命来的。来,介绍认识一下,这是我的媳妇吕太太。太太,你快见过刘将军!”
吕布于大帐中,拉刘备坐在媳妇日坐睡的那床上,让媳妇下去,面朝刘备跪拜施礼,随后欢洽喝酒,喝多了之后就管刘备叫弟。
刘备虽然嘴上唯唯,但是内心开始不悦。大约让刘备坐在吕媳妇的床上,而女子的床级别低,这对刘备无礼啊。刘备大小也是个徐州牧啊。而且,你个来投奔依附我的,管我叫老弟,这是逃难者该用的词吗?
就这样,刘备多少有些不高兴。果然,也就半年多,他们俩就起了冲突,最后刘备和曹操联手,杀灭了吕布。
这就是将被尊重的突出价值,和敬的现实意义的。
其实人最怨恨的,就是轻视自己的人。这种不敬,自然就失去了朋友。
17 公冶长 第十六章 恭敬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这是评价晏子的,晏子是齐国的相国。
译:孔子说:“晏子这个人善于与人交往,跟人交接很久了,还是保持着敬。”
解:通常人交往久了必然厮熟,但晏子却依旧保持着“敬”,孔子认为这是懂与人交往的最高境界。但这也见出晏子心机蛮重的。
故事:因为私人关系熟,就不再保持距离感和敬意,可以看一下许攸的故事。
许攸是曹操从小的好朋友。在著名的官渡之战,许攸给曹操献出计策,叫曹操去火烧乌巢,于是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胜。
这一日,曹操带着一群文武随从出邺城东门,许攸也在里面跟着,许攸走出东门,回头看了一下,对左右人说:“此人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意思是,全靠着我,他才有今天这么耀武扬威。
有人听到了许攸这句话,觉得很有创意,就把它报告给了曹操。曹操于是不犹豫了:这样的人留着有什么用!传我的命令,把他给我抓起来。许攸被收进监狱里,随后就被杀了,至于找的什么罪名,就不知道了,作为官吏,他不可能没有短处。
自以为才能超群,就会触犯别人,所以多智者其实都是弱势群体,宝剑太锋利,不知收好,有时就会割了自己。所以古人贵“既明且哲”,既聪明又懂事,方能“以保其身”。
而晏子这个人,与人交往,久了熟了,还能继续保持着“敬”,这其实是他明哲保身的作法。
18 颜渊 第五章 恭敬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司马牛这一天又发愁了,说:“人都有兄弟,就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后来去山西当了大教授),说:“这你不要忧愁。我听孔老师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一切都是天意安排,你只要敬重,对人不要犯错误,对人恭敬和有礼,那四海之内,就都是你的兄弟了。愁什么啊?”
解:子夏这里强调敬,对命敬畏。对命运保持敬畏,那么面对失败就不会完全怪罪自己,不会自我否定和堕落,司马牛就可以从没有兄弟这样的负面悲观焦虑中走出来。
人相信的东西分两种,一种是现实中真实的,它属于事实,可以验证的;一种是为了适应实践而虚构的,但可以产生积极价值,比如民俗中的禁忌,又比如宗教中的上帝。爱,也许也属于这一种。这种适应性虚构往往带有神圣性,比如命和天,子夏说对它们要采取敬的态度。
现代社会流行的做法是实证主义和祛魅,对于实践性虚构一概排斥,更谈不上要敬了。而这是有待反思的。
19 子路 第十九章 恭敬忠信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又跑来问什么是仁了,从前孔子告诉过他仁就是爱人。这回,孔子说:“仁就是平时特恭敬,对职事特敬业,与人相处很忠(忠不是忠君的概念,而是人际关系和朋友相处的要求,全心全意替对方考虑,这也属于仁了)。这些要求,就是跑到夷狄那里去生活,也不可抛弃。”
解:忠信和恭敬,即便去了夷狄的社会,也是通行的。孔子借此强调了忠信这一道德概念的人类普适性。之所以它是普适的,因为人性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20 卫灵公 第五章 恭敬忠信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注:蛮貊(音mò),指蛮夷。
译:子张问:“怎么才能在哪儿都行得通,吃得开?”
孔子说:“说话要忠信,出门去哪里要笃敬,这样,就是去了蛮夷的地区,也能行得通,吃得开。如果不这样,无忠信笃敬,就是在州里(指文明地区),也行走不了。你立着的时候,就要看见仿佛忠信笃敬就在眼前,坐车的时候,这四个字就车衡上,这样,你就行得开了。”
子张把这话都记在了自己腰带垂下来的长条上。
解:忠信,就是厚道的意思,相当于现在说的这人靠谱。言忠信,就是说话靠谱。
行为要笃敬,看晋文公的例子。
故事:
晋惠公继位,天子周襄王从洛阳派来天使召武公、内史过,给晋惠公正式颁赐册命文告。这是必须有的程序,虽然有时会迟一点。在接受上岗证的时候,这个上岗证其实是一块玉,晋惠公表情怠惰,下拜也不把脑袋碰到地面,意思了一下,就站起来了。两个天使心说,这人也太牛气了吧,比齐侯还自以为是啊。
回去之后,俩人对周襄王报说:“我们看晋侯怕是未来无后于晋国吧。”
周襄王问道:“是吗,那为啥啊?”
内史过说:“大王赐给他册命,他却惰于受玉,这是证书都不要了,何以会有子孙之继呢。而且,礼,是国家的根本,敬,是礼的载舆。不知道敬,礼就搞不好。没有礼,上下秩序就昏乱。晋国如此怎能长享其国?”
晋惠公当政十四年后死去,他的儿子果然丢了君位。
在礼仪方面,敬的态度,是一种开放和谦虚的表现,就容易得到更多的朋友。而傲慢,就传达了轻视别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