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昆仑山下红绿姻缘
张辉,黄河岸边的有志青年,1962年出生在黄河滩区一个名叫柳林村的小村庄,擅长绘画,爱唱民族音乐的歌。1980年高中毕业之后,抱着对祖国的爱投入军营的怀抱,被分配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昆仑山上保卫边疆。
玛丽莎,XJ维吾尔姑娘,一个维吾尔音乐歌手。XJ乌鲁不齐人,1963年出生,民族大学音乐系毕业,中学音乐教师。
一次部队中学元旦联欢晚会上,二人组合演唱歌曲《雪莲花》而结缘,走上恋爱之路……
到了谈婚论嫁的季节,部队批准了张辉的结婚申请。
一个元旦联欢晚会上,部队为他们组织了集体婚礼……
张辉和玛丽莎演绎了一个民族大团结的浪漫爱情故事……
昆仑山!
雪莲!
黄河!
长城!
绿水青山!
白雪绿草!
见证了一个家国情怀的爱情故事……
——题记
《昆仑山下的红绿姻缘》
在华夏大地的广袤版图上,黄河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奔腾不息,滋养着沿岸无数的生灵;而在遥远的西北边陲,昆仑山巍峨耸立,像一座沉默而坚毅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戍边的忠诚。就在黄河岸边与昆仑山下,一段跨越民族、饱含家国情怀的浪漫爱情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赞歌,传唱在人们心间。
张辉,1962年出生在黄河滩区那宁静又略显贫苦的柳林村。村子不大,四周是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芦苇荡,黄河水的涛声是村民们生活的背景音乐。自幼,张辉便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他对绘画有着独特的领悟力,一支画笔在他手中,仿佛能赋予万物灵动的生命。他画黄河的波澜壮阔,画岸边劳作的乡亲,画夕阳下错落有致的村舍,每一幅画都饱含着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除了绘画,张辉还痴迷于民族音乐。那些悠扬的旋律,带着浓厚的民族风情,总能让他沉醉其中。闲暇时光,他总会站在黄河岸边,迎着风,放声高歌,那清亮的嗓音和着黄河水的潺潺声,飘向远方。1980年,高中毕业的张辉,怀揣着对祖国满腔的热爱,毅然决然地告别了熟悉的黄河岸边,投身到了军营的怀抱。他被分配到了祖国西北边陲的昆仑山上,那里条件艰苦,高寒缺氧,常年被冰雪覆盖,但张辉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保卫边疆的神圣使命,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关乎着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而远在XJWLMQ的玛丽莎,1963年出生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维吾尔族家庭。她自小就对音乐有着非凡的感知力,那维吾尔族传统音乐里的热情、欢快与深沉,仿佛是流淌在她血液里的音符。她常常跟着长辈们学习各种民族乐器,手鼓在她手中敲打出灵动的节奏,热瓦甫在她指尖流淌出美妙的旋律。
凭借着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出众的天赋,玛丽莎考入了民族大学音乐系,在那里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和演奏水平。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用自己的所学,将民族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让那独特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将这两个原本生活轨迹毫无交集的年轻人牵到了一起。那是一次部队中学的元旦联欢晚会,为了丰富战士们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大家都精心准备了节目。张辉本就爱唱歌,在战友们的怂恿下,他决定上台一展歌喉。而玛丽莎作为学校的音乐教师,自然也被邀请来参加演出。
当主持人报出张辉演唱的曲目是《雪莲花》时,台下的玛丽莎心中一动。这首维吾尔族歌曲,承载着家乡人民对雪莲花的赞美与向往,它象征着纯洁、坚韧和美好。张辉那略带黄河边口音的普通话报幕,让玛丽莎不禁好奇,这个来自远方的战士会如何演绎这首家乡的歌呢?
音乐响起,张辉一开嗓,那醇厚而又饱含深情的歌声便回荡在礼堂里。他把对边疆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像雪莲花一样纯洁美好的向往,都融入了歌声之中。玛丽莎被深深打动了,她没想到一个汉族战士能把维吾尔族歌曲唱得如此有韵味。等张辉一曲唱罢,台下掌声雷动。这时,不知是谁在台下起哄,喊着让玛丽莎也上台唱这首歌,和张辉一起。
玛丽莎大方地走上台,她微笑着看向张辉,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仿佛有一股电流穿过彼此的心间。音乐再次响起,这一次,两人共同唱响了《雪莲花》。玛丽莎的歌声婉转悠扬,带着维吾尔族音乐特有的灵动与热情,张辉的声音则沉稳有力,饱含着深情。他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就像黄河水与昆仑山雪水的交融,和谐而美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了这充满民族风情的旋律之中。
晚会结束后,张辉鼓起勇气走向玛丽莎,有些羞涩地夸赞她唱得好听,玛丽莎也笑着回应,说张辉唱得很有味道。从那之后,两人渐渐熟悉起来,他们开始一起探讨音乐,张辉向玛丽莎请教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和演唱技巧,玛丽莎则好奇地听张辉讲述黄河边的风土人情,听他讲那些儿时在河滩上玩耍、看着黄河落日的美好回忆。
随着交往的增多,爱情的种子也在两人心间悄然种下。他们一起漫步在昆仑山下的小道上,望着远处终年不化的积雪,玛丽莎会给张辉讲雪莲花的故事,讲在那冰天雪地中,雪莲花如何顽强地绽放,就像边疆的战士们一样,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张辉则会拿起画笔,为玛丽莎画下她在雪山下的美丽身影,那一幅幅画里,满是他眼中的深情。
时光荏苒,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节。张辉怀着忐忑的心情向部队递交了结婚申请,他知道自己和玛丽莎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他更坚信,他们之间的爱情能够跨越这些差异。部队经过慎重考虑,批准了张辉的结婚申请,大家都为这对跨越民族的恋人感到高兴,毕竟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见证了民族大团结的美好。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元旦联欢晚会上,部队为张辉和玛丽莎组织了一场盛大而温馨的集体婚礼。礼堂被装饰得格外喜庆,红色的彩带、绿色的植物,交相辉映,寓意着红红火火的生活和充满生机的未来。战士们和学校的师生们都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幸福时刻。
张辉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佩戴着大红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身披洁白婚纱的玛丽莎。玛丽莎那美丽的面容在婚纱的映衬下愈发娇艳,她的眼中满是喜悦的泪花,手中捧着一束鲜花,那是战友们从山下采摘来的,五颜六色的花朵,象征着他们多彩的爱情。
婚礼上,部队首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称赞张辉和玛丽莎的爱情是民族大团结的典范,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为祖国的建设、为民族的团结贡献力量。张辉和玛丽莎手牵着手,庄重地许下誓言,无论生老病死,无论风雨坎坷,都要相伴一生,守护彼此,守护他们的小家,更要为祖国这个大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婚后的生活,有甜蜜也有磨合。张辉和玛丽莎尊重彼此的民族习惯,他们的家成了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温馨港湾。玛丽莎会教张辉做维吾尔族的传统美食,手抓饭、烤羊肉串、馕饼等,张辉则会给玛丽莎讲述黄河流域的传统节日习俗,春节时,他们会一起贴春联、挂灯笼,把家里布置得充满浓浓的年味。
而在工作上,两人也都各自努力着。张辉在部队里表现更加出色,他不仅出色地完成各项戍边任务,还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为部队创作了许多展现战士们生活和边疆风貌的作品,激励着战友们的爱国情怀。玛丽莎则继续在学校里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热爱音乐的孩子,她把汉族的经典歌曲也融入到教学中,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诞生,让这个家更加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他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他们希望孩子能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既传承维吾尔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汲取汉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一个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人。
多年后,张辉退役了,但他并没有离开这片深爱的边疆土地,而是和玛丽莎一起,投身到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工作中。他们组织各种民族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维吾尔族文化,也让汉族的优秀文化在这里传播开来。
昆仑山依旧巍峨,雪莲花依然在冰峰上绽放,黄河依旧奔腾不息。张辉和玛丽莎的爱情故事,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汉族和维吾尔族紧紧相连,他们用自己的生活诠释着民族大团结的深刻内涵,用那份柔情似水又坚定如磐的家国情怀,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看到了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共同谱写着一曲和谐美好的乐章,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添上一抹绚丽的色彩。
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明白,民族大团结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家国情怀则是每个人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值得用一生去守护,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