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请立世子
“小子有闻:国之大本,在于继嗣,事关社稷,不可不慎。今有阿弟刘禅,年岁虽小,尚在冲龄,然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其勤勉而好学,德厚而仁爱,能通古今之理,明善恶之分。以阿弟之聪慧仁义,若加以悉心栽培,必能成贤明之主。“
“况且阿弟为主公之嫡亲血脉,血胤相续,骨血相连,以其承宗庙之祀,系祖宗之荫,实乃天地之纲常,于情于理,合乎正统。”
“因此,请主公进位汉中王后,循宗法之理,秉人伦之情,立阿弟刘禅为世子。如此,则上可告慰祖宗,下可安抚军民。我等必当肝脑涂地,誓死效命。”
“这是我为主公陈说的第二件事。”
对于前世刘封的结局,有很多人包括后世的网络论坛上都觉得刘封是罪有应得,该杀。
毕竟刘封确确实实是拒援关羽,侵凌孟达,丢失上庸,但这些原因就足以要刘封以死谢罪么?恐怕不见得。
其他不论,单说当年在徐州,刘备与袁术争盟淮隅,以张飞为留守,可张飞却激反曹豹,致使曹豹勾结吕布,导致刘备再一次丢了徐州,甚至刘备的妻子女儿都被尽数俘虏,刘备自己也被逼到了“吏士自相啖食”的窘境。
试问,这样的罪过比之刘封如何?可刘备对张飞明正典刑,赐他死罪了么?
其实,刘封真正的死结就在于陈寿的那句“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这句评价可谓是鞭辟入里、直击要害。
要知道,陈寿可是正儿八经的蜀汉遗臣,甚至还做过蜀汉卫将军,即不是姜维就是诸葛瞻的主簿,他的看法可是很能代表蜀汉时人对刘封的态度的。
所谓的“处嫌疑之地”无非就是说,刘备曾经“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让刘封有了继嗣的可能。
就是这一点继嗣的可能,让刘封有了“嫌疑”。
而历史上的刘封,面对这种“嫌疑”,却一点不知道收敛自己的锋芒,反而骄横跋扈,肆意妄为,终于捅出了篓子,授人以柄了。
最终刘备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含泪痛下的杀手。
这也就是陈寿评价刘封“思防不足以自卫”的原因所在了。
好在刘封是穿越而来,他知道自己前世的悲剧经历,他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他甚至知道是诸葛亮进言帮刘备下的决心,以及刘备在刘封死后的痛哭流涕。
要在这一世里逆天改命,刘封就要多多思虑防范,做好“自卫”。
而“自卫”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断了自己的“嫌疑”。
就是干干净净断了自己成为刘备继承人的可能,哪怕这种可能只是微乎其微。
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世人,自己对刘备的继承人没有一丁点儿非分之想。
就是大大方方请立刘禅为世子,表示两人之间的兄友弟恭,毫无嫌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一世的刘封早就抱定明哲保身的想法,刘备的继承人谁爱当谁当去,自己反正不稀罕。
再说了,有道是亲疏有别。自己虽然与刘备虽然名为父子,但终究还是有血脉隔阂,自己再怎么努力怎么敌得过人家血浓于水的感情,天性使然嘛。
索性自己做个顺水人情,主动推荐刘禅做世子,既体现自己虚怀若谷,坦坦荡荡,又迎合了刘备内心确实想传位刘禅的想法,岂不美哉。
与刚才刘封劝进之后引爆全场不同,这一次他话音甫落,整个酒宴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方才还交头接耳、熙熙攘攘的众人,瞬间僵住,脸上的笑容被刘封这突如其来的话语冲刷得一干二净。一张张表情似乎定格在那里,错愕像是一层寒霜,迅速爬上每个人的脸庞。
后排的寇延、寇真以及廖光等人,刚还交头接耳,此刻也都噤若寒蝉。他们纷纷将目光扫向袁秋,眼中的疑问和震惊相互交织。
毕竟大家都知道,刚刚刘封劝进,对众人来说,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可现在的劝立世子,则是刘备家事,而且颇为敏感,众人不便发言议论。
不过众人也多好奇,刘封今天这是怎么了?刚刚才冒天下之大不韪,劝刘备进位称王,这会儿怎么又要劝立世子了?
再说了,刘封目前还是刘备的嗣子呢。之前因为是嗣子的缘故,刘封虽谈不上不可一世,但也是颇为自负的。怎么今日的刘封性情大变,反而想起来退位让贤了呢?
“痛快啊,痛快。”一声沉闷的炸雷声打破了场中的宁静。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张飞张益德。说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在座众人中,除了刘备,也就只有张飞有这个资历威望能论说一二了。
此刻的张飞俨然是一幅满脸醉态、眼神迷离的模样,可他那张阔口可一点儿也不含糊。
“以前只知道公授你身手不凡,武艺出众,没想到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啊。我张飞张益德就是喜欢这样的汉子。”
“主公不妨遂了公授的愿,让公授以后就像我等辅佐主公一样,来辅佐阿斗,不是皆大欢喜嘛。”
听得出来,张飞是在顺水推舟,劝说刘备应允了刘封的请求。
“原来连张飞这样的元勋旧臣都不支持刘封啊,那还争什么争啊,好在自己主动放弃了事了。”刘封不禁暗中感叹自己的抉择是何等的“英明”。
“益德,你酒多了。”高居主位的刘备发言了。他的脸上仿若深冬古潭,风过无痕,看不出一丝的喜怒哀乐。
但刘封敢断言,此刻刘备内心的狂喜肯定如汹涌暗流,翻涌奔腾。这也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人之常情嘛。
甚至于对刘备来说,这也是一种成全和解脱。
毕竟,当初是他因为没有子嗣,主动收刘封为养子的。
可现在有了自己的嫡亲骨肉,他纵使想让刘禅继承家业,但顾及刘封先入为主的名分,生怕别人说他有了真儿子就不要假儿子,落个始乱终弃的骂名。
因而在这个问题上,刘备自己都十分纠结,以至于一直没有主动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