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参加科举
在大城的事情暂告一段落后,林楠等人并未停歇太久。他们听闻在遥远的边境,有一些村庄时常遭受外敌侵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三人商议后,决定前往边境,看看能否凭借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帮助那里的百姓抵御外敌,重建安宁。
一路上,他们穿越山川河流,历经风雨。萧凛利用他的武艺,在途中多次击退野兽与流寇的袭击;苏瑶则用她的琴音,为大家舒缓身心,鼓舞士气;林楠则不断思考着应对边境危机的策略,他深知,这一次面临的挑战与之前不同,需要更加周全的谋划。
“单凭我们几个人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不如我们步入朝堂,国家的边境稳定理应关乎到朝廷的安危,相信他们不会不管。”林楠提议道。
萧凛则回答:“我也可以一试,倘若考上被朝廷安排个一官半职,也能更好造福百姓。”
苏瑶则说:“我一个女子就参加不了了,你们去试试吧。”
林楠、萧凛点点头。
抵达京城时,正逢科举盛事。林楠与萧凛满怀壮志投身其中,期望能于朝堂施展抱负,造福天下。林楠聪慧过人,游历积累的见识更让他在乡试、会试中崭露头角。备考期间,萧凛常以坚毅态度激励林楠,助他攻克难题;苏瑶则悉心照料其生活,使其专注学业。
每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他们暂居的小院,林楠便早早起身,坐在书桌前诵读经典。萧凛也会跟着起来,在一旁练习武艺,他一边挥舞着剑,一边对林楠说:“林兄,你今日定要把那篇策论再好好梳理一番,我感觉其中有些论点还可再深入些。”林楠放下手中书卷,点头称是,心中感激萧凛的提醒。苏瑶则轻手轻脚地端来早餐,温柔地说:“林楠哥哥,萧凛大哥,先吃些东西,别累坏了身子。”
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林楠愈发刻苦。夜晚,烛光摇曳,他常常挑灯夜读到深夜。有一次,萧凛半夜醒来,看到林楠房间的灯还亮着,便走进去,看到林楠正皱着眉头对着一道难题苦思冥想。萧凛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林兄,莫要太过劳累,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林楠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却坚定地说:“萧凛,我深知此次科举对我们的意义重大,我不能有丝毫懈怠。这不仅关乎我个人的前程,更关乎我们能否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百姓。”萧凛心中敬佩,默默坐在一旁陪伴着他。
终于,殿试来临。林楠从容踏入金銮殿,面对皇帝与大臣考问,沉稳应答。他将民间游历所得与现代知识思维相融合,阐述新颖治国之策。当被问及如何改善民生时,林楠心中一动,脑海中浮现出小镇百姓的淳朴面容和大城百姓的困苦生活,他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民生之要,在于衣食住行。如在农业上,可推广新的耕种之法,兴修水利,确保粮食丰收;于商业而言,当减税轻赋,规范市场,使货物流通顺畅。且要重视教育,令百姓皆有受学之机,如此方能提升国力,百姓安居乐业。”他的策论精妙深刻,考官们交头接耳,纷纷点头赞叹,皇帝亦大喜,钦点其为状元。
萧凛虽落榜,却无丝毫嫉妒。他在殿外等候林楠,看到林楠出来,立刻迎上去,真诚地向林楠道贺:“林兄,我早知你必能高中,此乃实至名归,日后朝堂之上定能成就非凡。”林楠看着萧凛,心中满是愧疚:“萧凛,你我一同备考,你也付出诸多努力,我……”萧凛打断他:“林兄莫要如此,你才学过人,这状元之位非你莫属。我虽落榜,但也不会气馁,我会继续努力,在其他方面为百姓做事。”苏瑶也轻声祝贺:“林楠哥哥,多年苦读与壮志终得偿,真为你欣喜。”
林楠高中状元后,荣耀加身,顺利入朝为官。他满怀壮志,向皇帝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诸如推行新的农业技术、改善商业环境等。起初,改革于试点地区开展得极为顺利,成效显著。新农业技术使土地产量大幅攀升,百姓粮仓渐盈,温饱无忧;商业环境的优化吸引众多商人,市井繁荣,税收亦随之增长,国库愈发充盈。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朝中一些保守势力开始对林楠的改革进行抵制。一位老臣在朝堂上站出来,弹劾林楠:“陛下,林状元之改革,虽看似成效斐然,然其法过于新奇,违背祖宗之法,恐生乱子。”林楠听闻,心中一紧,却镇定地出列应答:“大人,祖宗之法虽好,但时代在变,若一味守旧,国将如何进步?如这新农业技术,可使土地多产,百姓富足,何乐而不为?”皇帝坐在龙椅上,沉思片刻,说道:“林卿家之改革,朕亦看到了成效,但老爱卿之言也不无道理。林卿家需更加谨慎行事,莫要操之过急。”林楠只得领命。
回到府邸,林楠心情烦闷。萧凛和苏瑶前来安慰。萧凛说:“林兄,莫要烦恼。这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遭到抵制在所难免。我们可以想办法慢慢说服他们,或者寻找更多的支持者。”苏瑶也说道:“林楠哥哥,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情,不要因为这些困难就放弃。”林楠看着他们,心中重新燃起斗志:“你们说得对,我不能放弃。我要让皇帝看到改革的长远利益,也要让百姓们真正从改革中受益。”
于是,林楠更加努力地奔走于各地,推广改革成果,收集更多的数据和成功案例,以证明改革的可行性。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夫们交谈,了解新农业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他还与商人们商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促进商业的繁荣。
在这个过程中,林楠发现,一些地方官员在执行改革政策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官员为了政绩,虚报数据,夸大改革成果;有的则对改革政策阳奉阴违,继续维护当地的旧势力。林楠决定对这些官员进行整治。他向皇帝请求,派遣专员到各地监督改革的执行情况,并对违规官员进行惩处。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林楠亲自挑选了一批忠诚且有能力的专员,在他们出发前,林楠召集众人,神情严肃地说:“诸位,此次任务关乎改革之成败,关乎百姓之福祉。你们定要公正严明,如实禀报各地情况,不可被奸佞所蒙蔽,亦不可同流合污。”专员们齐声应诺。
在专员们奔赴各地后,林楠也没闲着。他开始着手筹备一场大型的改革成果展示会,意图让更多的官员和百姓直观地看到改革带来的好处。他邀请了各地的农学家、商人代表以及一些有威望的乡绅前来参加。
苏瑶主动帮忙筹备展示会的事宜,她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了许多擅长布置场地的工匠,将展示会的场地装点得简洁而大气。萧凛则负责安保工作,他亲自挑选并训练了一批护卫,确保展示会期间不会出现意外。
展示会当日,人群熙熙攘攘。林楠站在台上,详细地介绍着新农业技术的优势,展示着改良后的农作物样本,台下的农夫们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期待。接着,商人们上台讲述商业环境改善后,他们的生意如何蒸蒸日上,税收如何稳步增长。许多原本对改革持怀疑态度的官员,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也不禁微微点头。
然而,仍有一些保守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暗中指使一些地痞流氓,在展示会现场捣乱。他们企图破坏展示的农作物样本,还对商人们进行恐吓。萧凛早有防备,他带领护卫迅速将这些地痞流氓制服。林楠见状,大声说道:“诸位,今日有人妄图破坏这改革的成果,便是不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改革之路虽有荆棘,但我林楠绝不退缩,定要将这利国利民之事推行到底!”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赢得了在场众人的阵阵掌声。
但这只是保守势力的一次小试探,他们随后又在朝堂上联合起来,以改革耗费钱财过多为由,要求皇帝暂停改革。林楠据理力争:“陛下,改革初期虽有投入,但长远来看,土地丰收,商业繁荣,税收增加,国库充盈,此乃造福千秋万代之计。且如今百姓生活已有改善之象,怎能因眼前小利而放弃?”皇帝陷入了沉思。
林楠深知,要彻底说服皇帝和那些保守势力,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他决定深入研究历代的改革经验,寻找更多的理论依据来支撑自己的改革主张。他整日埋首于古籍之中,常常忘记了吃饭和休息。萧凛和苏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萧凛会时常拉着林楠出去活动一下身体,苏瑶则变着法儿地给他做各种滋补的食物。
在研究过程中,林楠发现了一些古代盛世时期的改革案例,这些案例与他如今的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如获至宝,精心整理这些案例,准备呈递给皇帝。
同时,那些被派往各地的专员也陆续传回了消息。他们揭露了许多地方官员的违规行为,林楠将这些情况一一上报给皇帝,并提出了相应的惩处建议。皇帝看到这些证据后,对林楠的改革决心和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始逐渐倾向于支持他继续改革。
林楠趁热打铁,将整理好的古代改革案例呈给皇帝,并说道:“陛下,古之贤君皆勇于变革,方有盛世之象。如今臣之改革,亦是顺应时代潮流,且已有成效。若能坚持下去,必能使我朝国力更盛,百姓更安。”皇帝仔细翻阅着案例,最终下定决心:“林卿家,朕准你继续推行改革,但仍需时刻留意,不可有失。”
得到皇帝的支持后,林楠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新农业技术,设立专门的学堂培养农业人才,确保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在商业方面,他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商业法规,打击垄断和欺诈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边境的村庄也因为内地的繁荣,得到了更多的物资支持和人力援助。林楠并没有忘记边境的危机,他在改革的同时,也在积极筹备着应对边境问题的策略,他知道,只有国家全面强大,才能真正守护好每一寸土地,让百姓过上长久的安宁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