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杨鹤出场
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通敌卖国都是十恶不赦的谋反大罪。
可以说是要诛九族的!
明朝洪武前期,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不少人除了高官厚禄,还领到了一份“免死金牌”——丹书铁券。
大致的意思就是犯了任何大罪,都可以免死一次!
所以很多人对这张东西趋之若鹜,有些人家里头还不止一张,甚至还琢磨自己能犯什么大罪,包括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不用怕了,反正最多就是收走一张!
但他们却忘记了一件事情,这东西,有一样罪是不能免死的。
那就是谋反!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有免死金牌的人,最后都是因为谋反而被杀,
不仅自己丢了脑袋,还被夷三族诛九族。
由此看来,这个谋反的罪名,真是铲除仇敌的不二法宝。
现在李续溪说魏忠贤通敌卖国,就是奔着定他谋反的最高目标去的。
不过见周围的大臣们一脸懵逼的表情,他知道自己卖弄嘴皮子的时候到了。
“陛下,诸位臣工,本朝太祖就是靠着反元的旗号才起事,到了成祖手里,更是数次亲征漠北,后来的岁月里,双方一直是你杀来我杀去,这种血海深仇,能是说和解就和解的?”
“再说了,元廷余孽有多少王公大臣是死在咱们大明的火炮之下?咱们又有多少忠臣良将倒在了他们的屠刀之下?就算林丹汗能答应,他手下的将领能答应?”
听到李续溪的一番说辞,在场的部分大臣表示支持,但绝大多数大臣都选择了沉默。
崇祯本来还以为李续溪会说出一番什么高论,没想到如此的浅薄,跟“靠山王”的“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那番说法相比,
简直LOW爆了!
“臣不敢苟同李大人的说法!”吏部尚书来宗道虽然一直都是阉党一系,但今天听下来却也觉得李续溪扯犊子。
“若按照李大人的意思,那古往今来这么多的盟友,都不用联合起来了。试问,哪个国家和部落没有跟别人打过?就连亲兄弟之间都要干架,如此一来,兄弟也不用做了!”
“是啊,咱们现在最大的敌人是建奴,若草原上没有可靠的盟友,待建奴把草原给吞并了,到时候我大明危矣!”礼部尚书韩爌在文人中威望很高,连他也看不过去了。
见李续溪被围攻,李标坐不住了,虽然他的官位要靠后一些,但还是跳出来帮李续溪说话,
“诸位大人,此一时彼一时啊,元廷鞑子杀咱们中原人少么?论杀,他们可比建奴残暴十倍百倍,若是跟他们都能联合了,那咱们干脆跟建奴联合算了,还不用打仗死人了。”
李标的话,听起来似乎是那么个道理,但崇祯细想一番后,就有点恼怒了,
“李爱卿的意思,是咱们也要签订个澶渊之盟?朕要去做那个宋真宗?”
“臣不敢,臣不是那个意思......”李标一听傻眼,怎么绕到了这个弯子上去了?
只能下跪磕头。
“哼,”崇祯听后真是有点不爽,这些文官实在是鼠目寸光。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他们为了搞倒魏忠贤,就是这么内斗,但崇祯也绝不会去罢他们的官,朝堂之中必须要有制衡,不然魏忠贤的势力就太过于膨胀了。
“诸位爱卿的意思,朕都明白了,可如今大明内忧外患,若没有强力的盟友牵制建奴,咱们怎么有功夫自强起来?”
“甘陕乱民蠢蠢欲动,至今还没有剿灭,那里要是平定不了,怕要出大乱子。建奴又已经征服了高丽,很快就会把战略重心移到草原上,到时候一旦吞并了草原上的部落,大明将永无宁日!”
这些都是魏忠贤给自己分析的,他摆事实讲道理,还就着地图给自己比划,自己就是再不懂军事,也明白两面夹击的可怕。
何况北边的长城年久失修,建奴要是联合了草原上的鞑子入侵,那甘陕,甚至河南等腹地都有危险,这些人口大省一旦乱了起来,大明的麻烦可就大了。
“陛下,何不派一员肱骨重臣前往甘陕坐镇,以免乱民燎原?”
李续溪马上就从崇祯的话中嗅到了机会,这时候可以派一个自己人去,捞功劳的同时,还能掌握兵权,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爱卿可有人选?”
崇祯虽然听了魏忠贤的话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但他骨子里还是对国内的农民起义有些轻视。
相比较建奴的凶残,这些地里刨食的土包子能成什么大事?
浑然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不也是农民?
严格说起来,他连普通的农民还不如,是以乞丐出身夺得了天下。
李续溪大喜,立刻保荐,
“臣保举左副都御史杨鹤!”
崇祯对杨鹤还是有些好感的,
杨鹤巡按贵州的时候,贵州跟乌撒接壤,乌撒距离四川南部的叙州有一千里,很难管制,杨鹤奏请把乌撒割出,归入贵州,这样距离近好管一些,可以消除后患,此举让贵州的簿牒更加明朗化,乌撒的管理也明显上了一个档次。
萨尔浒惨败后,杨鹤推荐熊廷弼、张鹤鸣、李长庚、薛国用、袁应泰等人,并且上书分析了辽东军事战败的原因,崇祯虽然当时还自身难保,不过听后也不禁拍案叫绝。
“嗯,此人素有贤名啊!”
见崇祯对杨鹤有如此评价,李续溪就明白自己这步棋走对了,于是赶紧趁热打铁,
“此人曾向臣建议:谋求天下大治的要领在于培植元气。自从进行大规模战争、兵役以来,经常不断地对下边进行加派,目前公私财力交困,百姓的元气受到了伤害。现在的国家就如同大病初愈,身上脉络还没调养好,风邪病毒容易侵染,治理的办法在于培植元气。”
“所以此人若去治理甘陕,必定能让甘陕重新恢复往日的繁荣,再不济也不会成为朝廷沉重的包袱。”
崇祯考虑了一会,
“准奏!以杨鹤为兵部右侍郎出任陕西三边总督,朕给他一年时间,平定甘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