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9之逆天改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7章 香菇的故事(感谢家有二女大佬的月票鼓励!)

看着陆学远、陆有钢为自己仗义出头,陆允川心下感动,他正拍着有些自责的陆学远的肩膀,轻声安慰他。

听见陆盛国的话,连陆学远也不沮丧了,他和在场所有的陆家人一起,目光灼灼的看着陆允川。

“好,那就继续说点子和路子。”陆允川也没让大家失望,直截了当开启了话题。

不过在解说前,他先给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

“大家吃过香菇吗?”

香菇?听到这个名词,在场的年轻人无不是一阵陌生。

他们交头接耳,互相议论香菇到底是什么。

这个场景在后世可能无法想象,但现在却一点都不夸张。

按理说,河山县五六百里之外就是清源县,在后世可是被誉为“世界香菇发源地”的,但现在同省的年轻人们居然连香菇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正当他想开口解释时,主座上的二爷爷突然有些迟疑的开口了:

“允川,你说的香菇,是花菇吧?”

见有人真的知道,陆允川也大为高兴:“对啊,二爷爷,花菇就是香菇的一种,还有叫冬菇的。”

听见陆允川这么说,主座上那些老人都“噢”了一声,花菇,这个名字他们听过。

二爷爷也当仁不让,直接给后辈们解释:

“这花菇啊,你们听的少也正常。二十来年前,隔壁清源县的花菇那搞得红火得嘞。那个时候,清源那边还有一个什么菇民协会,听说光分会就有十几个,周边的十来个省都有。”

他抽了一口烟,回忆着当年:

“咱们这边,就南岙公社那个乔家,当时还有人跟着一起学种菇,还真种出来了。供销社当时卖的贵的噢。我们也就是过年时吃过一口。可惜后来......”

他砸吧着嘴,试图回忆起香菇的味道,却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其他老兄弟:

“对了,五几年那会我刚当公社小学校的校长,就有学生家长给我送过花菇。当时你们都吃过的对吧,除了老三那时候在当兵......”

听见二爷爷这么说,他周边的老人家们都齐刷刷的点头,六爷爷甚至开始描述起了花菇的味道:

“二哥,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那个花菇,真的就跟肥肉似的......”

看着老人们都开始陷入回忆,一致称赞花菇的味道,连年轻人们都开始舔嘴唇,陆允川赶紧把他们拉回来:

“二爷爷说的没错,清源花菇确实红火过几年,但后来......

我之前听日报的孙主编说,78年全国羽毛球赛在省城举行时,主办方要求清源县提供150公斤花菇做招待,结果搜遍了全县,清源居然都凑不齐这300斤。”

停顿一下,他终于从过去说到现在:

“不过从79年开始,清源就又开始搞花菇产业了,现在他们统一叫香菇。79年上半年,他们就安排了接近五千人去东江省周边的11个省去重建了3000多座菇寮,最关键的是!”

说到这儿,陆允川拍了拍巴掌,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自己这里:

“现在的香菇,味道好,营养高,在大城市里很受欢迎!有个新闻,说鄂北省那里有个人叫雷于郭,他用蛇皮袋装了16斤香菇去了粤省穗羊市,一下就卖了60块钱!”

16斤,60块!

巨大的数字差距让大堂掀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每个人都觉得不可置信。

但在不知不觉间,陆允川已经在他们心里建立起了很高的信任感,听见这个赚头,让他们都觉得有些头晕。

趁着大家议论,陆允川趁机也喝了两口水,略作休整。

他说的这个新闻是绝对真实的,新闻里那位孤身走粤省的少年后来成了鄂北省的一位大佬,自己还采访过他。

这位大佬的家乡种菇产业发达,有个阳嘉棚村,在1980年光人均种菇的纯收入都破了1000元。

1000元,在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块的1980年!

不过,他也有适当改编,因为这件事实际发生在1981年,16斤香菇雷大佬一共多赚了100来块。

是多赚了100多块,而不是总价才100多块。

不过这些都是小节,不重要。

“允川,你说花菇...香菇,城里人真的那么喜欢吃?还这么有赚头?”

在场的还是大爷爷最沉得住气,他最先出声,再度向陆允川确认,不过声音也是颤抖的。

“是啊,大爷爷。冬天就是香菇成熟的季节,天气越冷香菇越香。刚才六爷爷也说了,香菇吃起来跟肥肉似的,城里人都爱吃。

不过啊,鄂北省那个人,他是投机倒把拿着香菇去粤省卖的。咱们正规来干,大队成立种香菇的副业厂,然后把香菇卖给供销社的收购部,一斤最低的价格也不会低于5毛钱。”

关于香菇的真正赚头,考虑到现实情况,陆允川决定先给大家泼泼冷水。

这个年代香菇不允许私自出口,只能通过外贸局进行统一收购。虽然一个时期内,香菇的售价甚至比猪肉都高,但收购价却是远远低于猪肉的。

国内的香菇销售情况也大差不差。

听到5毛钱的收购价,人群的热情有些降低,不过相比于投机倒把的风险,他们倒也可以理解这种暴利的差距。

还是大爷爷先反应过来,他种了一辈子的地,非常敏锐的就抓住了关键点:

“允川,先不说多少钱一斤,这个香菇,种起来难吗?亩产怎么样?”

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本来大堂里年轻人们的热情回落,陆允川还在想着怎么拉起来,没想到大爷爷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

“大爷爷,香菇种植并不难,只是要搭菇棚。周期的话,从播种到收菇,根据菇种的不同也不一样,最长也就4到5个月。如果有钱,咱们直接买菇民做好的菌棒,那样更快,20到30天就能出菇。

至于产量嘛,香菇的种类太多,就说我知道的,有一种段木法香菇,一年能收三茬,一亩地的菇棚,一年总产量绝对不会少于2000斤。”

陆允川很庆幸,自己前世为了拍专题片,真的去清源县和菇民同吃同住了10天,不然他还真回答不出大爷爷的问题。

而且关于香菇的产量,他还是往少了说的。

不说更先进的袋料香菇,仅仅是当下清源县主流的椴木法香菇,在他拍专题片的2023年,如果每平米出菇少于8斤,那些菇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一亩地不少于两千斤,一斤五毛,那也有1000块钱啊!不少了,不少了!”

大爷爷的话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附和,一亩地收入1000块,岂止是“不少”!

1980年华国小麦的亩产记录是550斤,当年小麦收购价1毛2,一亩小麦平均收入66块钱。

单论收入,和香菇直接差着数量级呢。

“是啊,而且香菇除了鲜卖,还能晒成香菇干,不怕卖不出会烂掉,怎么样都能卖出好价钱!”

陆允川看气氛差不多了,干脆又点了一把火。

嗡的一声,大堂里的声音彻底炸开了,年轻人们都在讨论香菇,一个个红光满面,好像现在他们已经盖起菇棚,开始种香菇一样。

相比之下,陆盛国就清醒的多。他是大队支书,想法更加务实,而且陆允川之前还给他通过气。

当下,他按照两人约好的,先是站起来压下大家的讨论声,然后又问起陆允川:

“允川,听你这么说,香菇是好,但是咱们说点儿实际的。菇棚好盖,那你会种香菇吗?种了怎么运出去?运出去了怎么卖?”

陆允川隐蔽的给陆盛国竖了个大拇指,在大家期待的目光里朗声回道:

“五爷爷,种香菇就是我的点子,至于你提的这些问题,就是我的‘路子’呀,我都能解决!”

一言既出,满堂皆惊,所有人看陆允川的目光都充满了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