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9之逆天改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1章 改良纽扣机

家宴本来就已经接近了尾声,听见陆允川居然能认识自己一点一点拼凑出的装置,张国利大为兴奋。

他干掉了最后一杯酒,拉着陆允川就走进了院子里的工棚。棚顶的大灯被启动,让小院亮的如同白昼。

“川哥儿,你来看!这个压模机是我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攒起来的,零件大多数都是我表弟那弄来的拖拉机配件。”

张国利的手抚摸着压膜机,眼神温柔,又有些无奈:

“这玩意是我哥知青回城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我们才一起捣鼓起来的。最开始我们都特别上心,还专门跑去机械厂请教。

但后来机器一直做不好,我们就都有点儿灰心了。大哥重新去写他的小说,只有我还不甘心,就把它摆在这,隔三差五的琢磨一下。”

他们来了工棚,饭桌上的其他年轻人也跟了过来。

陆学远在双湖大队时,就经常去公社围观人开拖拉机,对于机械这块也算是比别人多了解了一些,戴裕迟从小在静波的船厂长大,对这些钢铁玩意更是不陌生。

两个人围着压模机转着圈,嘴里还不停叽叽咕咕的讨论。最后还是戴裕迟有些迟疑的开了口:

“张大哥,这机器具体我看不太懂,不过这个传动结构,是不是有点儿问题啊?”

听见了质疑,张国利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兴奋:

“对对对!小戴兄弟,你也懂机械?现在城里好多人家都在搞纽扣机,那些懂机械技术都藏着掖着,我们去请教,他们也都说一句藏三句。这个机器差不多就是我们自己瞎琢磨的,问题很多。你们看......”

张国利说的兴起,干脆就坐到了压模机一侧的座位上,开始操作起这台机器,让它正式运作起来。

刺耳的机器运作声响起,张国利化身成了大忙人,一会儿调试温度,一会儿调整压模位置,一会儿手忙脚乱的装填亚克力有机材料。

张国胜在一旁看不下去,也过来帮忙,两人合力,才算是真正开动了这台机器。

忙活了半天,各类生产程序都走了一遍,众人也都齐聚在机器旁边,充满期待的看着压模机的出料口。

煤油灯在铁皮罩子里哔啵作响,陆允川站的稍远,也和大家一起观看着机器的运作。

这台由拖拉机轴承和八仙桌拼凑的机器,连动着煤油灯和压水器的曲柄,怪模怪样,此刻正吞吐着缕缕青烟,从出料口一粒一粒的吐出纽扣,滚落在机器前方的地上。

陆允川大概数了一下,一块亚克力材料,大概能生产30枚纽扣的样子,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生产出来的纽扣大多是劣质变形的。

张国利和戴裕迟蹲在满地或开裂或烧焦的亚克力纽扣中间,一枚枚的捡拾着它们。

戴裕迟捡着捡着,突然举起一枚品相完好的,欢呼道:“我找到一枚没烧焦的!”

张国利捡着捡着,突然把手里的纽扣一抛,坐在一旁苦笑。

张国胜一开始就没捡,看着蹲在一旁不语的弟弟,他也是面色复杂。见大家一时也有些尬住,他甚至开了一个有些拙劣的玩笑:

“你们看,现在的问题就是良品率太低了。一次性30多个纽扣,算得上良品的最多不超过10个,完全就是亏本生产。

本来我就对这个没兴趣,还不如好好写小说呢。到时候拿到稿费,赚的一定比这纽扣机多多了,你们说是吧,哈哈......”

玩笑很笨拙,但大家还是陪着笑了两声。

陆允川接过戴裕迟手里那枚良品纽扣,细细打量。

感受着指尖传来的余温,前世在博物馆隔着玻璃柜看到的那台压模机突然浮现在了脑海里,还有当时他给土法纽扣机写的那一段视频解说词:

“在最开始,易乌家家实验纽扣机,但因为没有经验,这些纽扣机大多存在组件摩擦、温度控制等等问题。

但勤劳聪敏的易乌人民没有被这些问题打倒,他们边干边学,摸索出很多种土方法来一一克服这些问题,比如......”

他望向正在复位压模机部件的张国胜,这个中年人的胸前别着钢笔,但手上却沾满了机油,正仔细的调整着压模机,完全不像他说的那样满不在乎。

今晚这顿家宴,张国胜花了大功夫,陆允川吃的也是受宠若惊。既然他这么在意,自己又刚好记得一些压模机的知识,那,要不干脆帮张国胜一把?

正思考着,一直站在压模机旁边不出声的周康突然欢呼一声,直接把手伸向了出料口:

”这里还有一枚完好的呢!“

他伸手就要去摸发红的出料口,被张国胜一把敲在了手背上:“当心烙掉皮!”

正当周康嬉皮笑脸的说没事时,复位到一半的压柄突然弹起,一小截半融的有机材料从机器里飞出,在众人的惊呼声里溅在戴裕迟解放鞋上,烫出一股橡胶焦味。

正在众人纷纷远离压模机时,已经大概回忆了一下前世相关记忆的陆允川终于打定主意,他上前一步,来到了张国胜身边:

“张老师,我来试试吧。”

在张家兄弟将信将疑的点头后,陆允川才行动起来。

他先请张家兄弟帮忙,重新又启动了一次机器,只是这一次,陆允川离机器非常近,几乎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观察机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再把这些环节和记忆里自己写过的稿子一一对应。

压模机一轮运行过后,地上又多出三十枚品相劣质的纽扣,但陆允川的笑容却越来越灿烂,他已经发现一些端倪了.......

等到机器重新复位,他让满脸不解的张家兄弟又一次开动了机器。只是这一次,在有机材料被送到加热模组上之后,陆允川就让张家兄弟停下了机器。

他拉着已经有些不耐烦的张国利来到加热模组边上,指着已经开始变形的有机材料:

“你们仔细看看这里。”

加热模组说的高端,其实就是一盏改造过的大功率煤油灯加上一个搪瓷盆底,煤油灯体积巨大,灯芯被加粗了三倍有余。

现在的加热模组,被刻意改造过的煤灯油正喷吐着粗壮的灯柱,高温炙烤着搪瓷盆底,连盆底的外圈都开始泛红。

“川哥儿,你这是什么意思?有机玻璃得用大火加热,数十声以后才能下料,这是我费了好大劲才打听到的......”

酒劲有些上头,张国利也没想着保密,直接瞪着眼睛看向陆允川,随口就把技术机密抖了出来,想听听他有什么说法。

“数十声......张大哥,加热的关键从来不是时间,而是温度啊。”

陆允川这次确定了,这对兄弟俩是真的没有什么化学知识储备。他也不泄气,而是笑着说出了记忆里的技术关键:

“张老师,张大哥,现在的大问题就是热度超标。亚克力材料的维卡软化点大概是115度,你们看看这个搪瓷底,200度都有了吧。

温度过高,材料就会开始变形、失去刚性,根本就不适合用来做纽扣了!而且你们再看......”

陆允川指着煤油灯,从张国胜的胸前拔出英雄钢笔,在早就准备好的纸上画出了火焰的三层分布图:

“灯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你们把搪瓷底直接架在内焰上,是觉得内焰温度最高吗?”

他用一根木棒敲了敲盆底,发出铛铛的声音:

“煤油灯的热度全淤在这儿了,热度不均匀还不好调节。把灯撤掉,咱们重新找加热位置,再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