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待修改)
兵部尚书府的飞檐下,铜铃在秋风中发出怆然清响。杨博独坐书斋,案头《平倭十策》被朱砂批注得如泣血残卷,右上角那份来自北京的密报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信笺上“晋党余孽“四字浸透朱砂,将张四维、王希烈等人的名字晕染成暗红,恍若刑部大牢的斑斑血迹。
“老爷,晚膳备好了。“管家捧着青瓷缠枝莲纹食盒进来,蟹粉狮子头的鲜香混着桂花糖粥的甜腻在室内流转。杨博挥挥手,指尖划过密报上“即刻回京述职“的朱批,忽然想起三日前内阁加急送来的邸报——张居正已晋封柱国太傅,冯保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
窗外梧桐叶簌簌飘落,十二道黑影如夜枭掠过庭院。东厂番子头目马堂踢开书房门,绣春刀出鞘声惊得烛火摇曳:“杨大人,咱家奉旨请您回京述职。“他腰间的牙牌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与杨博空荡荡的腰间形成刺目对比。
杨博起身相迎,绯色官服下摆扫过满地卷宗:“马某来得正好,杨某正欲......“话未说完,四名缇骑已如饿虎扑食般按住他的双肩。马堂展开黄绫圣旨,阴鸷的目光在烛火中忽明忽暗:“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被押出府邸时,杨博正撞见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这位三朝老臣扶着鎏金铜柱长叹:“杨公保重。“他腰间的象牙笏板折射着清冷月光,与杨博被扯下的绯色腰带形成刺眼反差。
与此同时,北京刑部大牢的腐鼠气味中,高拱蜷缩在霉斑点点的草席上。石墙上渗出的水渍蜿蜒如蛇,在摇曳的油灯下幻化成隆庆帝的面容。自被捕以来,他已三日粒米未进,唯有狱卒每日送来的半碗麦粥提醒着时光流逝。
“高首辅,有人探监。“牢头的铜锣声在长廊回荡。高拱抬头,见张居正身着青衫立在铁栅外,腰间玉佩与牢内秽物格格不入。这位新首辅的三绺长髯在昏暗中泛着琥珀光泽,恍若当年在文华殿共议国是的旧时光。
“元辅别来无恙?“张居正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高拱冷笑:“张某人是来看杨某笑话的吧?“他挣扎着起身,囚服下摆沾满草屑。
张居正示意牢头退下,从袖中取出黄绫:“元辅误会了。“他展开一份盖着司礼监红印的文书,“这是杨博在南京被截获的密信。“
高拱瞳孔骤缩。信笺上的字迹分明是他亲笔,却记载着与鞑靼小王子的密约。他忽然想起半年前在朝房丢失的空白信笺,此刻竟成了致命的证据。
“元辅可知,“张居正压低声音,“张四维已供出晋党名单。“他忽然靠近铁栅,“只要元辅写下认罪书,张某保你全家周全。“
高拱望着张居正递来的狼毫笔,笔尖还沾着新鲜的墨汁。二十年前那个在文华殿苦读的自己突然浮现在眼前——那时的他,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五日后,文华殿。朱翊钧端坐在九龙沉香椅上,望着阶下形如枯槁的高拱。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首辅此刻囚服污秽,膝盖处已被青砖磨出破洞。
“高拱,你可知罪?“朱翊钧的声音如玄铁敲击编钟。
高拱伏地不起:“臣......罪该万死。“他颤抖着呈上认罪书,墨迹未干的“结党营私“四字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够了。“朱翊钧打断他,“削职为民,永不叙用。“他转身望向张居正,“考成法推行如何?“
张居正上前半步,青衫广袖扫过御道金砖:“启禀殿下,六部考核权已收归内阁,江南织造局三成贡品改作辽东军饷。“他展开手中玉笏,“这是最新的官员考成记录。“
朱翊钧满意地点头,目光转向冯保:“东厂那边?“
冯保踏出队列,飞鱼服上的金线蟒纹在晨光中粼粼生辉:“启禀殿下,晋党余孽尽数伏法,杨博已移交三法司。“他忽然压低声音,“高仪阁老昨夜薨逝。“
朱翊钧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陈皇后鬓间的素白银钗上:“母后以为?“
陈皇后轻抚腰间东珠朝珠:“皇儿处置得当。“她转向李贵妃,“妹妹以为呢?“
李贵妃抱着朱翊镠淡淡道:“一切听凭皇儿做主。“她袖口暗绣的百子千孙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
朱翊钧起身时,龙纹金冠上的东珠晃出碎光。他望着殿外渐亮的天色,忽然想起昨夜李贵妃的话:“钧儿,这天下终究要靠能臣来治。“
“张先生,“他转身道,“神机营改制之事......“
“臣已妥当。“张居正胸有成竹,“英国公长子张元功掌管三成,司礼监与太子各掌三成。“他忽然压低声音,“陈景行已就任京营提督。“
朱翊钧满意地点头。他握紧腰间的“敬天法祖“玉佩,触手温润如母亲的手。窗外,早莺在垂杨间穿梭啼鸣,恰似二十年前那个在文华殿苦读的少年,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三日后,通州码头。杨博戴着枷板立在船头,望着滔滔北去的运河水出神。马堂站在一旁,绣春刀的寒芒映着他阴鸷的脸:“杨大人,到了北京可得好好配合。“
杨博冷笑一声:“马某以为杨某会像高拱那般屈服?“他忽然望向远处,“看那艘画舫,可是殷尚书的座船?“
马堂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见画舫上飘出袅袅青烟。待看清舱内之人,他脸色骤变:“李太后的贴身女官!“
与此同时,北京刑部大牢。张居正独坐案前,望着高拱的认罪书出神。案头《考成法实施细则》被朱砂圈点得密密麻麻,其中“京察与考成并行“的条款尤为醒目。
“首辅大人,该用晚膳了。“书童端着燕窝粥进来,打断了他的思绪。张居正摆摆手,继续批阅奏疏。自文华殿事变后,他已连续七日未归府邸。
“张太岳好兴致!“冯保的尖笑声突然响起。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身着蟒纹曳撒,腰悬绣春刀,身后跟着四名东厂番子。
张居正起身相迎:“冯公来得正好,神机营改制还需司礼监配合。“他示意书童退下,从檀木匣中取出一份名单,“这是武勋集团的考成记录......“
冯保扫了一眼名单,阴鸷的目光在“英国公“三字上停留片刻:“张先生果然深谋远虑。“他忽然凑近,压低声音道:“李太后召见。“
慈宁宫内,李贵妃正逗弄着朱翊镠。见张居正进来,她屏退左右:“张先生可知,陈皇后请封固安伯?“
张居正躬身道:“臣已拟好诰命。“他从袖中取出玉匣,“这是陈景行掌管京营的委任状。“
李贵妃随意翻了两页,忽然问道:“张先生可知,杨博在通州拒捕?“
张居正心中一凛:“臣已安排锦衣卫接应。“他顿了顿,“英国公长子张元功已抵达神机营。“
李贵妃眼中闪过赞许:“张先生果然思虑周全。“她忽然压低声音,“高拱的家人......“
“臣已妥善安置。“张居正胸有成竹,“张四维等人已移交三法司。“
从慈宁宫出来时,明月已爬上宫墙。张居正望着文华殿飞檐下的铜铃,想起昨夜朱翊钧的话:“张先生,这天下,终究是要靠能臣来治的。“
他握紧袖中的密报,上面写着:“杨博在通州自尽,疑似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