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丘为
丘为,或作邱为。唐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玄宗天宝初年中进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奉母至孝,甚为时人所称,年八十余致仕,母犹健在。诗与王维、刘长卿诸人多有唱和。卒年96。丘为诗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十三首。
绝顶一茅茨①,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②,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③,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④。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⑤,自足荡心耳⑥。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⑦,何必待之子!
注释
①茅茨(cī):茅草屋。②扣关:敲门。③巾:覆盖。柴车:破旧的车子。④黾勉(mǐn miǎn):勉力;尽力。⑤契:惬意,满意。⑥荡:舒畅,欢畅。⑦兴尽:语出《世说新语》:“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赏析
丘为这首诗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访隐居的朋友而未能见上,应该是一件很令人感到失望的事,而丘为在诗中却在“兴”字上点睛,虽友人未曾谋面,而山中景色,令诗人大饱眼福,失望被彻底清除掉了,乘兴而来,兴尽而归,此中别有一番滋味。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的深山绝顶“茅茨”之中,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三四两句,写到寻人不遇,扣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作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远路相寻,差池不见,失望之心不能没有。随后笔锋一转,荡去寻人不遇的失落感,将眼光放在了西山的风景之上,从怅惘之中而推出钦羡的味道来。并且在没有宾主之欢的情况下,仍然感到了心旷神怡。寻人不遇而遇佳景,亦是人生一大快事,兴尽下山,了无牵挂。该诗的变化腾挪,极为巧妙,用语遣词,平实朴质,给人一种新境界和新感受,信笔书来,使读者亦如置身于西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