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文豪从马尔克斯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5章 魔都1937

半小时后。

“陈实同志我的试镜过了。”

“谢晋导演还说要让我多演几个配角,再多演一个小红的妈妈。”

人力资源比较紧张,通过试镜以后一人多演配角也比较正常,而且刘晓丽虽然没有结婚,但是身上总一种成熟感,不像其他美女一样看着青涩。

陈实见到刘晓丽笑着脸出来,之前写的稿子收在携带的包裹里面,又从包裹里面取出一瓶早就存放好的热牛奶递给她。

“过了那就好,接下来咱们都可以待在一个剧组里面,剧组筹备还要有一段时间,你可以先练练,这部剧本的主要演员谢晋导演还有没有说过。”

“没有。”刘晓丽摇了摇头:“谢晋导演说这部电影跟以往的电影不同,以往的电影主要是通过写正派视角来的,而这个大多数聚焦的是反派视角,想要找到适配的演员很难。”

“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宋金明,元凤鸣,唐朝阳都需要花时间去找,等到时候找到适配的演员会去通知你。”

刘晓丽拧开牛奶的盖子喝了两口,两人在得知接下来没什么事情以后便打算回到招待所,二人的出行方式是从一个普通群众家中借来的自行车。

借自行车。

这个也是习惯。

两人回到招待所,就跟偷情似的钻进了一间房间,还把门窗锁着,开始做起了情侣才能做的事情,两人现在正谈着恋爱腻歪肯定是要腻歪的。

但一男一女又没有正式结婚,贴的太紧给人看到不太好,还是需要重视一下影响,哪怕就是聊天都得注意一下距离。

“你今天什么时候写小说。”

“我晚点再写。”

“接个吻而已,瞧你那脸红的。”

“你说小声点,这事可不能给人发现。”

陈实和刘晓丽坐在书桌面前,刘晓丽一想起刚才的亲密接触,就有一些兴奋,既想进一步的接触,又不想进一步的接触。

想进一步接触是来自于欲望。

不想进一步接触,是因为他还有道德底线,两人还没结婚。

刘晓丽从陈实旁边走开,抽了一张小板凳,坐在电视机面前,按了一下电视机的开关,伴随着一阵清脆的电波声,电视机才缓缓打开。

这一台大背头电视机是长虹电视机,是华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制造商之一,以高品质和耐用性为主,只有黑白两色。

可就是这一台电视机还是陈实,花了不少功夫才从《故事会》那里借来的,要不是这一回在魔都还得待很长一段时间,他可不找《故事会》借这个。

陈实在桌子上面一边写着《百年孤独》的翻译本,一边想着新的小说,《我胆小如鼠》完本了《盲井》的剧本也差不多,只是走走流程。

再拿点时间想一想新的书,他现在发展方向多的是剧本线,先锋文学线,通俗文学线,诗歌线,散文线,海外的文学流派各种流派都写过去,而且都在这些上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他现在想的是哪一个方向比较更加适合他,最终还是定在剧本支线,先锋文学,通俗文学这三条上面。

通俗文学其实比较合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乏有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成长起来, Jk●罗琳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通俗文学作家。

但他不打算选用作家的作品,因为他想要发布,肯定是优先发布在国内,不可能直接发表在外面的期刊,国内肯定是要写一些国人比较喜欢的作品。

1983年往后的一些通俗文学作品有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但历史小说这个题材还是得往后拖拖,《穆斯林的葬礼》这一本好像褒贬不一,不太适合写。

那就只剩下几本,只能从科幻小说里面选大刘的《三体》雨果奖获得主,海外高销量,《BJ折叠》郝景芳,雨果奖短篇获得主……

不对。

陈实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思维的怪圈,他文抄干嘛非得要抄小说,小说毕竟是有限的,以上这些小说都是佳作,但是现在放出来有点埋没。

可以试试剧本。

比如1988年的票房冠军《大上海1937》,这是一部在1986年上映的电影,主线讲的是抗日剧情,爱国情节和时代还原度都非常高,属于1986年的现象级影片,他在内地创造了4.1亿的观影人次,发行收入达3,000万元。

就写这个!

陈实下定决心,跟刘晓丽告别,就打算去图书馆收集相关的资料开始写小说,抗日那个年代的资料特别多,并不缺乏写近代史的作者。

陈实能够收集到一些,并带回招待所进行阅读,就是缺一些更深层次的,比如那个年代的地图之类以及细节。

……

7月20号。

姐姐我在魔都这边过得很好,我现在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你就不用担心,做生意就好,记得不要搞得太大——陈实。

陈实把刚写好的家书塞到信封里面,几天的时间过去倒是有一点想莲城市,魔都市的风花雪月是好,可对于他来说,家乡是最值得留恋的。

今天他打算去一趟当地的档案馆,他在创作过程发现有一些细节之前借来的图书里面并没有,但又是绕不过去的一些东西,比如当时的一些交通。

因此他打算去一趟档案馆,在魔都市的档案馆,存放着很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这方面的珍贵文件,想要查询这方面的就只能去这里。

不多时,陈实就出现在了档案馆的门口,档案馆的大小跟图书馆差不多,门口挂着几个金色大字魔都市HP区档案馆,还有一小座石山摆在面前。

相比较于图书馆的热闹,档案馆就显得冷清了很多,或许是因为档案馆这几个字就显得比较高冷,一般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就不会来这里。

陈实推开门走到前台的位置,对着工作人员问道:“同志麻烦问一下,我想查阅一下关于魔都市黄埔区这一块的资料,主要是涉及经济以及当时交通方面的。”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陈实,并不是什么历史界的老逼登,而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有一些不耐烦的说道:“查阅的数量有一点多了,而且现在不方便进行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