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佳人最爱石榴红
李逸陪着董秀才参观自己的无极小院,因为都铺的黄草屋顶,他给自己的院子正式起名无极草堂。
“朝廷律令,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老董看了一圈,满意的点头,“不错,虽然你这院子样式新颖一些,但没逾越违制。”
李逸的无极草堂,现在相当于是一个比较标准的两进四合院,跟唐人的廊院其实有很大不同。
就比如说中堂。
唐人内院的正当中,会建一座中堂,这就好比皇宫里的太极殿,是最核心的,四面建厢房,回廊相接。
这座堂屋,根据主人身份等级,建相应大小。
高级贵族官员,堂屋甚至能建成轴心舍,也就是南北两座堂屋,以走廊相连,形成工字堂。
李逸辞了官,仍是庶人身份,他的正堂,只能是三间四架。
三间,就是三开间,直白点就是面阔四根柱子。四架,就是檩梁,这堂屋只能有四根檀梁。
李逸这房子有前廊没后廊,因此正梁加后面一根檀,前面一根檀,还有一根廊檀,标准的四架。
这倒不是李逸早就懂这些,
而是盖房子的匠人懂这些,在他提醒下,当初改建时,就是按三间四架的标准改的,
并没有完全复原之前的无极观正殿。
现在盖的正房耳房,其实就是当初正殿留下的部份。
李逸现在正房两边各建了一间耳房,因为盖的较低,所以就规避了三间四架的要求,耳房可以不算在堂舍里,只是附属房。
同样的,东西厢也只是三间四架,现在修的厢耳房,也不算违规。
南倒座房五间,但开了个门,隔开了,也规避了这问题。
李逸的四合院,没有在庭院中建中堂,而是正房放在北边。
但这次二次修建,也是把原来的三合院,南边加倒座,中间又加了一道墙,增加了中门,庭中加了个八角凉亭,形成了一个二进四合院。
又在侧面,增加了一个外侧院,这里是马厩牛棚猪栏鸡舍这些。
至于重建的西院,布局跟东院差不多,也是前后院外加侧院,那里以后内院就是小学堂,外院南房就是小学堂。
李逸的四合院也有游廊,跟传统的廓院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你的西院,其实应当修成园子,挖一口池塘,种上莲藕养上鱼,然后边上垒个假山,种些花草种些菜,”董秀才觉得李逸搞两个一样的院子,有点浪费了。
文人就喜欢山水竹兰,
大家贵族们的宅院,也喜欢在旁边建个跨院做花园。
李逸对现在的无极草堂很满意了,连屋顶还都是草呢,哪能要求那么多。
“县里给你在坡下划了六亩地做学堂用,你是什么打算?”
“暂时先在西院教学吧,我打算再请个先生,然后再招四十个学生,凑成一百人,开两个班。”
县里虽给他划了六亩地,但李逸没打算现在又去建个学校,哪怕学会里有不少钱粮,但不急。
一步步来。
“让六郎来你这做助教,”董秀才推荐自己的孙子来教书。
“好。”李逸对这个来代课过几天的董六郎印象不错,挺有学问,起码人家对九经钻研很深,已经能通三经,大中小经各通一部。
董先生给李逸提了个醒,“你虽辞官归乡,但身份毕竟有所不同了,你那个作坊能赚钱就继续经营,但你以后把作坊的事交给信的过的人管理,不要自己亲自经营。”
“朝廷律令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
商人地位低下,这是一直以来的事实,工商子弟还不能做官。
当然,这里面的工商,是匠籍商籍的人,李逸是良人,起码也是个自耕农。他的作坊,属于自家的副业,只要不亲自经营,就不算操持贱业。
专门从事商业的,比如掌柜的、伙计这些才算操持。
但董秀才还是提醒李逸,少过多参与作坊的经营,交给专门的管事去打理,李逸幕后掌握就行,
世家门阀、豪强大户,都是派人打理,或是让家中庶出子弟,或是亲戚出面管理,有专门的管事、掌柜经营,核心的嫡系子弟是不会去沾碰这些的。
国家法令中明确规定,官及以上亲属同居,自营工商业,家族承继其事业,不得为官,其关键就是自营工商业。
“以后有空多读书,尤其是九经,我还是建议你以后参加科举。”
李逸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学生时代虽说也读了不少书,但经史子集这些只选读过一些,后来就算搞副业写小说,但网络文学也对传统的这些研究不多。
现在科举最主流的明经科,虽说不考八股,但考九经,哪怕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掌握的经,来报考哪几经,但不论贴经、墨义还是时务策,那都是需要对相应经书熟透读懂才行的。
进士科就更难了,还得写诗赋。
这可不能自由发挥,得按指定的题目,还要求韵。
以他现在的条件,顶多去参加明字科,考考书法,也许能行,毕竟他这瘦筋体现在也有点名气。
不过李逸没打算去考啥科举,
费那劲做什么,现在这日子不挺好么,
两个院子三十多间屋,五十亩田地,一牛一马四头骡还有一头驴,有五个奴婢,有个自办的学校,校田还有七十亩,又有一个日赚过万钱作坊。
多少乡人羡慕的流口水的日子啊。
他上个梁,十里八乡的乡吏豪强全来道贺。
“无逸,恭喜啊,上梁大吉。”
杜三郎笑着走来,
“同喜同喜。”
杜三郎拉着李逸,“老夫人给你准备了一份大礼,”
李逸看到那份大礼时也是很惊讶,金碗银盘银杯,各个都极为精美,
“这礼大大了,我不敢收。”
“老夫人一片心意,你一定得收下,老夫人还有几句话让我转达。”
听完杜三郎转达的话,李逸很平静。
顶级名门贵族瞧不起他这乡下田舍汉儿,这很正常,要是说人家京兆杜氏要来巴结他,那才不正常。
两世为人,他很清楚郭老夫人的心思。
其实这段时间,跟杜十娘往来,李逸也是很有分寸的。
他确实挺欣赏杜十娘的,人家美丽大方,交个朋友当然很好,但他确实也从没想过,能跟这位杜氏千金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关系。
地位相差太大,
今天郭氏干预这事,其实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没想到人家郭夫人还挺讲究,没上来就指责甚至打击啥的,
虽然几件金银器摆在那,也挺刺眼,能让人一下子明白身份等级的限制。
“请三郎替我转告老夫人,小子只是一介乡野村夫,草堂柴门,从没有过非份之想,跟杜娘子也只是普通的来往而已,”
“请杜三郎稍等,”
李逸回到正房,心念一动,取出一对玻璃水杯来。
带把手的玻璃杯,二百多毫升容量,加厚耐热。杯身上半部通透圆润,杯子下半部却采用了类钻石切割面,体现出别样的美。
一套六个九块九包邮,用来待客比一次性纸杯好。
晶莹剔透,闪闪发亮。
放以前,那是平平无奇不值一提,但是放到大唐,那绝对是能称为水晶杯,尤其是那底部钻石切面水滴造型。
郭老夫人给他金碗银盘银杯,能值二三百贯钱,
李逸拿出这对玻璃杯,
更是独一无二。
“请帮我将这对钻石玻璃杯送给老夫人,”
杜三郎见李逸掏出一对如此漂亮的杯子,惊叹不已,这李逸好东西还真不少,秘银锅、不锈钢杯,现在又拿出这玻璃杯。
“这是琉璃还是水晶?”
“是玻璃杯,既不是琉璃也不是水晶,”
杜三郎感叹,这不曾听说过的玻璃,那就代表着稀有,更珍贵。
他小心的包好,“我定会把你的话转达夫人的。”
午后,
郭二郎来找李逸,告诉他杜十娘来了,因无极院人太多,就约李逸到罗家桥头相见。
桥头树荫下,
精心妆扮的杜十娘婷婷玉立,好像是画里走出的仙子。
李逸觉得她对自己应当有些好感,但肯定也仅是刚萌生了些好感,还远没上升到更深层面。
十五岁的姑娘,情窦初开的年纪。
“佳人最爱石榴红,染作轻裙步履同。
轻屟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这首小诗送给你。”
“谢谢,这首诗从没听过,是你作的吗?”
“胡乱之作,”
杜十娘脸红心跳,惊讶他能出口成诗,而且这诗她好喜欢。
“恭喜啊,上梁大吉,哦,我给你带了些礼物,是一些纸墨笔砚,还有些书。”
说着她带李逸走到马车旁,
看着马车的那些文具书籍,李逸挺感动,这些可都是很贵的,
“太多了,太贵重了。”
“你的无极小学不是有个学会么,我这些送给学会,”
“那怎么好意思,”
“你办学校,不收学费,还管饭,我也尽一份绵薄之力。”
“好,那你以后也是我们无极小学的学会会员了,回头我给你一份收据。”
夏日午后闷热,
李逸跟杜十娘在滈河岸边大树荫下散着步,倒是聊的挺开心。
聊着聊着,
李逸知道了杜十娘的父亲便是杜淹,
杜淹杜执礼,现在洛阳当持书侍御史,也就是现在孙伏伽在长安当的这个官,但这位历史上后来回到长安,被招进了秦王府,然后贞观初成了宰相,
朝堂上杜淹和杜如晦叔侄二人皆为宰相,一时传为佳话,京兆杜氏也是由此声名更加显赫。
想不到杜十娘会是杜淹嫡次女。
怪不得郭氏觉得自己配不上十娘,在她眼里,他就是这滈河畔的癞蛤蟆,十娘是樊川杜曲的白天鹅。
风吹过稻禾,卷着热浪,拂过脸庞。
杜十娘脸红通通的,也不知道究竟是热的,还是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