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了,系统成了我的学习监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第二次集中训练

五月一号,上午九点。

本应该在五一小长假空闲的小型报告室此时却有些热闹非凡。

几位两鬓斑白的老教授并排坐在第一排座位上。他们身后则坐着十来位学生。

这时其中一位老师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向讲台。

是曾博远。

清了清嗓子,他用很真诚的语气说道:

“同学们,很高兴你们能在准时参加这次的训练,我们也不想过多占用大家的课余时间,但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理解理解。”

“那么这次训练呢?之前已经说过了,是两组各自展示本组的实验报告。然后下面的几位老师也很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希望大家认真对待。”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吧,还是第一组先来!”

曾博远一说完,不远处一位男生站了起来,快步走向讲台。

不是一组的组长余文凯,徐凌不认识,听秦芹介绍,才知道是叫蒋宇辰,是去年也参加过竞赛的老手。

麻利地点开了电子大屏幕上的ppt,蒋宇辰介绍了起来:

“我们的首选实验是乒乓球火箭问题。首先,我想简单说明一下乒乓球能够以一个很高的速度被抛射出的原因。

装有水和乒乓球的水杯被从空中释放,由于重力作用,在与地面碰撞之前积累了速度和动能。

水杯与地面碰撞后,动能会通过压力脉冲波传递给杯子里的水,水会因此产生射流。

射流拥有较大的初速度,与乒乓球碰撞后,水的能量将再次传递给乒乓球,使其能够运动起来。

以下是我们关于此过程的理论证明。”

紧接着,蒋宇辰向台下的听众展示了详细的理论证明,包括了压力脉冲波的相关公式,力场的求解,速度场的推导。

那些极其复杂的微分方程和不停被运用的拉普拉斯变换,让徐凌大受震撼。

小组其他人也就除了秦芹没什么反应,其他人都是一脸瞠目结舌。

徐凌很不解,他拿到这些题目的时候,一直认为实验才是这些题目的重点。

但从一组的报告来看,他们反而更注重的是理论推导。实验的展示反而没那么重要。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第一组的蒋宇辰已经做完了报告。

轮到徐凌了!

但此时,徐凌已经没了之前的云淡风轻,心中对自己的报告内容犹疑不定。

可现在没有退缩的余地,徐凌只好硬着头皮开始了报告。

而事情也正如徐凌所想的那样,有些不妙。

台下的几位老师听着徐凌的报告,都是一脸严肃,最后甚至有几名老师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见此,徐凌愈加紧张,磕磕绊绊花了接近半个小时才讲完报告的全部内容。

但是,尽管已经讲完了,徐凌还是十分忐忑。

“好了,徐凌同学先下来吧,报告就放在那不要关。”

曾博远一边说着,一边走上了讲台。

回到座位,徐凌还是没有平静下来,心中不断猜想曾博远会怎么批评自己。

“没事,别担心,已经很好了。”

秦芹拍了拍徐凌的肩膀,安慰道。

徐凌强装冷静地点了点头。

一时间,整个小组内部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就在这时,曾博远开口了:

“第一组的报告做得很不错,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验都说得很详细,再对一些相关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和研究就可以了。”

然而,刚夸完第一组,曾博远话锋一转:

“但是第二组的报告,做得还不够好。我猜想是第二组的大部分同学没有经验造成的。几位老师都表示理解。但这样的结果是不行的。接下来我说说你们的问题在哪里。”

“第一,你们整个题目的方向出了问题。你们想当然地把实验当成了问题的重心,而实际上,如果你们仔细查看过以往比赛人家的报告,你们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重在理论推导,实验只是对你们理论的一个验证。”

“第二,你们提高分辨率时,想到抽真空减少环境气流的影响。这是没错的,但你们想当然地以为水滴形状更接近球形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你们没有对水滴形状对分辨率和放大倍数的影响做出严格的推导。”

虽然曾博远最开始表示了对徐凌和小组的理解。但他后面的话,在徐凌和小组众人看来几乎等同于全盘否定了。

小组几人的心情瞬间落到了谷底,哪怕是后加入小组的秦芹脸色也很不好。

只有已经和一组成员坐在一起的穆语涵脸上还洋溢着笑容。

而所有人中,最难受的,莫过于徐凌了。

徐凌之前还在为自己坚持用抽真空的方法提高分辨率而沾沾自喜,没想到现在却是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察觉到徐凌几人的脸色不太好,曾博远连忙说道:

“徐凌同学,不要太过在意这些问题。作为大一的学生,第一次参与竞赛,没有经验是很正常的事。你们尽快完成改进就好了。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完善理论推导并不是什么难事。”

是啊,有问题改就行了,什么理论推导又会难过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全局解的推导?

徐凌的心态立即放平了许多,同时对这个问题更加重视了起来。

想到之前做实验的时候,还笑话过放大倍率的测量太简单,徐凌顿时感觉脸颊发烫。

没有再在意徐凌几人的心理状态,曾博远说回了正题:

“总体而言,本次报告的展示任务圆满完成。希望两组同学继续加油,有问题解决问题,能改进继续改进。

下次训练是模拟对抗。到时候,还是我们这些老师作为评论方,你们两组一正一反。

谁是正方,谁是反方。现在就要确定下来,以便你们准备。”

确定正反方!

徐凌的注意力瞬间集中在这几个字上。

其他学生的目光也转向了曾博远。

最终,曾博远提议让两组的组长进行猜拳决定。

余文凯出的剪刀,徐凌出的布。

而后余文凯先选,他选择了正方。

反方自然就是徐凌小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