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43:墓君
金·道韵+2
木·道韵+1
史伯也修行史道,才能以这种方法传授鸟云泽兵之阵给祈新。
若是兵家,恐怕要亲自带他实操练习。
当然,看不如做。
只是堪堪有了记忆,但一下位小术,都需要十六缕道韵才能构建。
他只有三缕从中领悟的道韵,还不足以施展。
祈新心中痒痒,想亲自操练一把。
但史伯却摇首道:“国事繁重,何况浮游君忘记还有修行托梦一术了?”
“哈哈,这鸟云泽兵之阵可不是这般好修行的。”
“此刻还是慢慢来罢。”
祈新闻言面羞。
见到新鲜的东西,自然更让人有干劲,当然,祈新也知晓轻重。
此刻史伯才是兵道大家。
他则是连纸上谈兵都说不清楚的家伙,哪里敢来军营添乱。
却听史伯又言:“浮游君也归城去吧,待修得上位托梦之术后,再传令于老夫,老夫自会在宗庙准备好七星阵,借七星,让浮游君托梦入申、昌二国。”
祈新明白没有能力之前,没有选择的权利,此刻照着史伯的安排,才能发展祈国。
欣然同意。
……
如此,七日灵灯,那齐国的一群使节都在为齐侯举行引魂仪式,也不来见祈新。
祈新也无心去见他们,安心在殿内,跪坐在案桌前,修行《三梦之法》中的托梦之术。
这《三梦之法》——
以魂灵之预兆,可得三梦,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
致梦为夏之梦书。
觭梦为殷之梦书。
咸陟为周之梦书。
每一本梦书,都是一条有可能通往圣人的道路!
术法道。
术为异人,法为大能,道为圣人。
至于为何要叫《三梦之法》,那是因为三梦之法的道部是空白一片,只留下一道法门,去从梦中去寻道,几乎等同无路可走,周时至今,也就周公之人以梦得道,后世之人无一人能成。
少数人才能走得通的路。
没有学成的人敢称道?
所以只敢言法。
而三兆之法、三易之法也是如此,道的部分皆空白一片,学得会的人才敢称道,其余人只是学个皮毛术法,哪敢大言不惭说得道。
而如今。
祈新脑海中的,正是从黄泉忘川之处,齐侯魂灵那所得的周之梦书。
名曰:咸陟之道!
这里的道,是一道门,一条路。
意为:皆获得,追求全面而真实有感的梦境。
而在咸陟之道下,还有六梦之法——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
六梦之法下,各有十梦之术——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
十梦之外,还有托梦、造梦、入梦、解梦四要术。
是以,一共有六十四种梦术。
合《易经》六十四卦之数。
完全学会,可入大能之境。
当然,此时的祈新,不过是在入门处徘徊,之前在黄泉之中入梦,见到平顶山上的风光,借此登山归凡尘,在一阵编钟声中,活了过来。
而如今在学起,他却是胆战心惊。
为何?
“咕咕咕……”一阵水流声,随着祈新修行托梦之法,从地下传出,好似开凿泉水,水流即将从地缝中涌出一般。
“呼…不行!”
“人间与黄泉隔着壁垒,想要召唤黄泉现世,还缺少媒介。”
祈新头疼。
他的天资一般,在未得蜉之力相助前,都不过是下人之姿。
即使在得了蜉蝣微光,从黄泉归来,在那平顶山上吸收了微光的反哺,也不过增长到中人之姿。
他如今十七年岁,即将十八,有十八载道行。
每二十载一测,一岁一道行,是为中等天资。
一岁五十载道行,才是上等天资。
他还差得远。
此刻修行缓慢,如果以自己的天赋去修行托梦之术,若无机缘,怕是几载才能入门,不知多久才能修成上位托梦之术。
而亡者失去了肉身,只剩下魂灵意志。
是天生的托梦之体。
是以,他唯有借助黄泉之力,让自己浸泡在黄泉之中,才能复刻亡者的状态,以纯净的魂灵力量,施展出上位托梦之术,托梦于申、昌二国。
可惜,蜉蝣微光是祈愿的力量,他若是徇私,也只能消耗自己的一小部分蜉蝣之力。
唯有众志成城,才能发挥蜉蝣微光的力量。
祈新思索……
很多事情,他不能依靠蜉蝣微光,只能依靠自己。
比如修行!
“亡者托梦……难道我还得死一次不成。”
“等等……《周礼·春官》有言,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
“若我以此为由,担任国殇塚的墓大夫,为国人而守墓,是否能成事?”
这是祈新此时所接触到,唯一接近‘黄泉’的身份。
这墓大夫是春官宗伯的下属大夫。
他身具小宗伯的二命之仪,自然能施展下属官·墓大夫的权柄,如此,也可借助《周礼》的力量,接触亡者,感悟黄泉。
这岂不就是召唤黄泉的媒介!
这天,毕竟是周天,周礼之天,他此法,或可成!
祈新紧忙找来帛布。
在上面书写政令,他要兼任国殇塚的墓大夫,当然,他不会自己降身份,屈居这下大夫之位,所以设立墓君一职,是为上大夫,总管国殇塚的亡魂大祭。
“来人,将此政令送去给大司徒!”
这几日,因为祈新要专心修行,所以大司徒就带着所有的政务竹简,离开了祈新的宫殿。
如今宫殿空空荡荡,整洁干爽,倒让祈新有些不自在。
“不必了,老夫正巧有事,找叔新一谈。”
近侍还未进来,就见到大司徒身后,一名甲兵拿着好几卷竹简,一同匆匆赶来。
一入殿,大司徒就将竹简递给祈新,让祈新观阅。
祈新疑惑,但也知晓不是大事,大司徒不会如此着急,可不见之前那齐国来使,祈新不去见都无事,以至于之后齐国的公孙无知怒骂不停。
但大司徒岿然不动,草草见面,说清楚了祈新的态度。
齐使随时可带着齐侯尸体离去,但战俘当以规矩赎回。
之后齐国之人的诸多麻烦,大司徒都不曾来劳烦祈新,自行就解决……
如今,这竹简上写的是什么?
如此兴师动众。
一观。
祈新面色一惊。
“祈国无粮了!”
再而诧异。
“之前不是还能坚持过冬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