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风云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启蒙

前面说了,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往往最为关注和期望的莫过于长子,所以朱标很早就被取了名,而且请了老师教授学习。至于朱标以后的孩子,对不起,父母暂时要为这个家努力奋斗,你还小,就用排行称呼吧。

朱小四已经7岁了,很可惜的是他和上面的兄长除了朱标外都没有名字,

此刻的朱小四已经开始能够熟练的运用前世记忆的体育锻炼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了,偶尔也回忆着打点军体拳。当然爬假山上墙之类的事情是不要想了!

现在朱元璋马上要称帝了,身边的谋士才提醒他,自己的孩子应该正式取名了,毕竟你已经不是乱世争天下的枭雄军阀了,而是治国平天下的皇帝。你的言行是要天下人目暏的。

中国古代的传统家庭,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富贵人家,为孩子取名是要拜祭祖宗的。由于新皇宫还在选址修建中,现在吴王府几经扩建基本能够满足朱元璋称帝前作为临时皇宫的要求,在扩建后的吴王府选择一处僻静的地方修建临时的太庙,说是太庙,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祠堂。

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个被精心挑选的吉日,朱元璋,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威严中带着几分庄重,携同他的皇后马秀英,一同步入了一座临时搭建却又不失肃穆的太庙之中。太庙虽为临时,但每一砖一瓦,每一根梁柱,都透露着对先祖的敬仰与缅怀。

庙内,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与纸钱的灰烬味。朱元璋与马秀英并肩而立,他们的身后,是一众皇子,以及几位重要的朝臣,他们同样神情肃穆,目光中充满了对先人的追思。

随着一阵低沉而悠长的钟鸣,祭奠仪式正式开始。朱元璋亲手将一炷香插入香炉,那香烟袅袅上升,仿佛将他们的思念与敬意,带向了遥远的天际。他轻声低语,向着那虚无却又神圣的存在诉说着:“先祖在上,儿孙不孝,未能常伴左右,但心中之敬,日月可鉴。今日特来祭奠,愿先祖在天之灵,保佑我大明江山永固,子孙万代昌盛。”

马秀英也紧随其后,双手合十,眼中闪烁着泪光,她轻声细语,仿佛在诉说着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孩子们则依样画葫芦,虽然他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这其中的意义,但那份对先祖的敬畏与怀念,却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整个太庙内,除了偶尔传来的低语与钟鸣,再无其他声响。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的思绪都汇聚到了那遥远的过去,那些为了这片土地,为了这个家族,付出了生命与汗水的先祖们。

当最后一缕香烟飘散在空中,当最后一声钟鸣回荡在耳畔,这场祭奠仪式缓缓落下帷幕。但那份对先祖的敬仰与怀念,却如同那永不熄灭的烛火,永远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那座临时搭建却庄严无比的太庙内,朱元璋站在自己亲人的灵位前,目光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情感,仿佛是在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父亲、大哥,还有母亲,你们在天之灵可曾看到,儿孙们今日已能在这片土地上,为你们献上最诚挚的祭奠。想当年,那场无情的旱灾,如同恶魔般席卷了我们的家园,你们一个个离我而去,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悲伤与绝望。”

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继续说道:“那时,家里穷得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说找一块合适的土地来安葬你们了。我们只能用破布裹着你们的遗体,简单地掩埋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那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朱元璋的声音不禁有些哽咽。他继续说道:“后来,我和二哥为了生存,不得不分开逃生。我选择了出家为僧,本以为能在寺庙中找到一片安宁之地,却没想到,连寺庙也无法逃脱人间的苦难。没过多久,寺庙也陷入了困境,我只能被迫离开,开始了乞讨的生活。”

“那时的我,身无分文,四处漂泊,受尽了人间的冷暖。直到有一天,我加入了红巾军,那才是我人生真正的转折点。在战场上,我浴血奋战,用智慧和勇气,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朱元璋对着站在皇子前面的朱标说:“从今往后,我们老朱家坐了天下就要善待我们的百姓和子民,不然总有一天就会出现第二个我。”

接下来是进入为自己的孩子取名的命名礼的程序了,朱元璋把写有名字的红帖子逐一拿给自己的儿子们,每一个都说出他的名字,二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六子朱桢、七子朱榑。

就当名帖递给朱棣的一刻,外面的阳光突然强烈起来,大地均笼罩于温暖的阳光里。

朱元璋又说:“从今天起,咱们这个家庭就是这个家族的起始,为了后世子孙取名不重复,也是为了一个体系的建立,今天我就把这个规则给订立下来。”

首先他给自己的二十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各自订了一份二十字的辈分,其次规定按照偏旁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规律循环取名。总结起来就是取名规则就是“朱+字辈+带五行相生规律偏旁的字循环取名

有着后世记忆的朱棣比其他人感受颇深,后世除了部分家庭,很多都没有了这个字辈的规则。尽管后来兴起了订立族谱的事情,但是往往真正的学名与字辈已经毫无关联。

祭祖和取名仪式过后,皇子们的教育开始提上了日程,毕竟已经马上是皇子了,还是以前那样可不行。朱棣自己转世醒来后开始自己找书籍看,拿到书后才发现很多繁体字自己根本不认识,自己没有字典也不知道怎么查。只有去询问马秀英。

马秀英自己也没有读多少书,毕竟这个时代乱世,女性读书的机会很少很少,马秀英能够识字已经很不错了!加之由于之前夫妻二人忙于战事,对孩子关心较少,尤其是长子以下的孩子,导致问题很多,

二子朱樉就一天天的胡乱捣蛋,在自己的屋子里欺负侍女,无所事事的话就扯花弄草。之前朱棣从墙上摔下来也是无事可做,就是一个熊孩子,四处嚯嚯。

她于是向朱元璋建议,设立内学堂,让已经有年龄的孩子都接受教育。

朱元璋决定延请大儒为这些皇子教学,中国人一旦成家立业,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皇帝也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