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新的态势
笮融死的很干脆,在另一个时空,这一位信奉佛教的豪强靠着自己的伪装数次用欺诈手段杀人夺财夺部众,被他所害的包括广陵太守赵昱、彭城相薛礼,豫章太守朱皓……然而现在,他就这样安静地死在了这里,似乎还有些死不瞑目。
而曹豹在接受了笮融的死讯之后,剩下的一切反而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做下顿丘里惨案的罪犯自然要明正典刑,笮融都死了,自也不差更进一步给桓邵和其背后的陈珪一个交代。而余下的笮融部众,自然也都归曹豹帐下。
就在刘和带着桓邵离开,去执行军法时,曹豹看着身侧笮融的尸体,亦是起身,俨然是觉得有些晦气。
却说正在这时,曹豹的一位心腹开口了:“将军,那刘和当着将军的面做此暴行,将军不责怪他也就罢了,为何还要放任他继续去杀人立威?”
曹豹闻言冷笑一声:“不然如何?难不成今夜派兵围住他的住处,将他给杀了?将来使君怪罪,王、赵两位从事来寻祸首,你来替本将军担着吗?”
“……将军教训的是!”
“刘和终究是外人,你且看他又是施恩又是立威,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离开?兵卒们若是有怨言,也是对着他。反倒是那笮融,虽然走了我族兄的门路,可到底不是我的正经下属。今日该维护的我也维护了,便是到使君面前,也寻不到我的错处。还有,笮融余下的部众要分散安置!”说罢,曹豹最后看了眼笮融,更觉得晦气了。
留下一句“将之送给刘彦成”后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只留下在场的几个司马、军候相顾无言,而原先开口的那位,却说道:“看来在这刘和走之前,你我皆需小心了。”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
而另一边,见刘和快刀斩乱麻,桓邵自然是很满意的,对刘和的态度也尤为亲切,且这份亲切持续了一路,直到他们有惊无险地抵达相县。
刚一抵达,刘和就得到了消息,有两人已经到了。
其中一人乃是鲁肃。
话说当初刘和与鲁肃都低估了海运的麻烦之处,他们都以为到了东海,就能立刻乘海船去幽州。刘和高估了此时的航海技术,而鲁肃顶多对淮河里的河船了解一二,海船如何懂得?他见刘和不在意此事,还以为刘和懂呢!
等到刘和在东海安定下来之后,便派遣鲁达作为信使与鲁肃交流。同时也邀请鲁肃带着族人来东海郯县,在刘氏的帮助下,鲁肃的家族能在郯县很好的站稳脚跟。
起码在现阶段,徐州还是安稳的,就算之后如另一个时空一般又发生了曹操攻打徐州的事,郯县城高池深,曹操难以攻取。
鲁肃对此的确心动。
但奈何此前他入了周喁的眼,用借口拒绝了周昂的征辟,若是贸然带人动身,只怕会有祸患。
可这不是局势又有变化了嘛!
袁绍虽不反对袁忠就任沛相,却也不会出兵支持。而有可能出兵支持袁忠的袁术……袁绍巴不得他出兵跟陶谦打一仗呢!
虽然在界桥一战打退了公孙瓒,折了公孙瓒的冀州刺史严纲和数千白马义从,可公孙瓒的实力犹在。此战后,袁绍一路收复失地,兵锋最远处直接打到了幽州涿郡。
看起来战果喜人,但此军攻城不克,返回时又被公孙瓒领兵所破。
双方之间的战争还未结束。
也因此,在知道陶谦有意支持陈珪后,袁绍巴不得给袁术添堵呢,免得袁术一门心思地派兵到兖州陈留郡,去戳他的屁股。
在此背景下,鲁肃作为曾经有恩于刘和的恩人,却被周昂专门请了过来,表示对陈珪的支持。
对此,刘和也是知情的。
可另外一人的到来,的确有些出乎刘和的预料了。
袁忠来了。
原本在刘和,包括大多数人想来,袁忠既然受袁术所举,那自然是会被袁术派兵护送着上任,亦或是如周昂那般直接领兵来沛国。
但袁忠却不同寻常……两个家仆一辆车,袁忠就这么一路来了相县。
现沛相陈珪闻此消息,竟还专门出城迎接,两位沛相在相县城外完成了会师。
“袁公并不是来和府君争夺国相之位的。”很快就了解到内情的桓邵向刘和介绍道。
原来,袁术觉得袁忠适合当沛相,却忘了考虑这位当事人愿不愿意。而袁忠自其长子袁秘在当年跟随汝南太守赵谦平黄巾战死后,便对战事颇多回避,他不愿意袁术以此兴兵,同时又担心陈珪真的挂印而去,所以才来了沛国。
他被陈珪所迎,更是表明只愿寻一处客居之地,并无取代之心。
毕竟他做了这等事,汝南确实不太好回去了。
刘和也没想到自己带兵来了这一趟,竟然会是这么个结果,称得上两方欢喜了。
不过无论是陈珪还是曹豹,都没有停止安排徐州兵在沛国驻守的事宜。因为就算袁忠来了,袁术只要还有拿下沛国之心,就不会罢休。
然而刘和在相县等了半个月,仍没有得到袁术派兵的消息,反而听闻了来自荆州的一则军情——孙坚战死了。
虽然刘和曾经因为和孙坚父子的接触提醒过孙坚莫要去襄阳,但这份提醒终究抵不过袁术的命令,而孙坚在面对自讨董以来的一系列胜利之后,却是不把刘表放在眼里,最终先胜后败,死于黄祖之手。
至于更多的消息,刘和并没有听到太多,而这也正好解释了袁术没有继续对沛国下手,同时默认了周昂占据九江的缘由。
因为袁术手下最锋利的矛没了。
而就在此消息传来没多久,郯县那边也来了信,陶谦派人请刘和说去,说是有来自幽州的使者。
刘和当即拜别陈珪等人,踏上了归途。
临别之际,鲁肃虽没有跟着刘和一起走,却也动身返回了九江,准备找机会携族人部众借道下邳往东海去投奔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