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盛世风华之边疆烽火
第七章:盛世风华之边疆烽火
第一节边关告急
长安城内,春意正浓,御花园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然而,在这繁华盛景之下,大唐的边疆却突然传来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吐蕃大军压境,边关告急!
这一日,李承乾正于御书房内批阅奏章,忽闻侍卫急报,脸色骤变。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沉声问道:“吐蕃大军竟敢如此嚣张?边关守将是谁?可有应对之策?”
侍卫颤抖着声音回答道:“回禀殿下,边关守将是安西都护府长史郭孝恪,他已率军坚守多日,但吐蕃军势大,恐怕难以长久支撑。至于应对之策,郭将军已派人八百里加急求援,请求朝廷速派援军。”
李承乾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吐蕃自建国以来,便一直是大唐的劲敌,双方时战时和,边境纷争不断。此番吐蕃大军压境,显然是有备而来,不可小觑。
“长孙无忌何在?”李承乾忽然高声喝道。
长孙无忌闻声而入,见李承乾神色凝重,心中已猜到了几分。他躬身行礼道:“殿下,可是边关有急报?”
李承乾点点头,将吐蕃大军压境之事简略说了一遍。长孙无忌听后,亦是神色大变,沉吟片刻后道:“殿下,吐蕃此次来势汹汹,不可轻视。臣以为,应立即调集大军前往增援,同时加强边境防御,以防吐蕃军趁机入侵。”
李承乾闻言,微微颔首,道:“无忌所言极是。你即刻传令兵部,调集五万精兵,由你亲自率领,前往边关增援。同时,命令沿途各州县,加强戒备,严防吐蕃军偷袭。”
“遵命!”长孙无忌躬身领命,转身欲去。
“且慢!”李承乾忽然又叫住了他,“无忌,此去边关路途遥远,你务必小心行事。另外,郭孝恪此人忠诚勇敢,但谋略稍逊。你到了边关后,可与他商议战事,共同制定应对之策。”
长孙无忌点头应允,随即领命而去。
第二节智勇双全
数日之后,长孙无忌率领五万大军抵达边关。他一到边关,便立即召集众将商议战事。
郭孝恪见长孙无忌亲自前来增援,心中大喜,连忙上前行礼道:“末将郭孝恪参见长孙大人!”
长孙无忌微笑着扶起他,道:“郭将军不必多礼。本官此次前来,乃是奉殿下之命前来增援。吐蕃军势大,不知郭将军可有应对之策?”
郭孝恪闻言,神色凝重,道:“吐蕃军虽然势大,但末将已率军坚守多日,对敌情已有所了解。末将以为,吐蕃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此乃其致命弱点。我们可利用这一点,设下埋伏,诱敌深入,然后一举将其歼灭。”
长孙无忌听后,微微颔首,道:“郭将军此计甚妙。但吐蕃军亦非泛泛之辈,他们必然会有所防备。我们设伏之时,务必隐蔽行踪,不可让敌人察觉。”
郭孝恪点头应允,随即与长孙无忌共同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数日后,吐蕃军果然按捺不住,前来挑战。长孙无忌见时机成熟,便命郭孝恪率军迎战,自己则率领大军埋伏在吐蕃军必经之路的两侧山林中。
两军交战不久,郭孝恪便佯装败退,引诱吐蕃军深入。吐蕃军见状,果然中计,一路追击而来。
当吐蕃军行至山林附近时,长孙无忌突然下令发动攻击。一时间,箭如雨下,杀声震天。吐蕃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
长孙无忌趁机率领大军冲出山林,与郭孝恪前后夹击,将吐蕃军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战,吐蕃军大败,死伤无数,余者纷纷溃逃。
此役大胜,长孙无忌与郭孝恪皆立下赫赫战功。李承乾闻讯后,大喜过望,亲自下旨嘉奖二人,并赐予重赏。
第三节暗流涌动
边疆烽火虽已平息,但长安城内却并未因此而平静。朝中大臣们对于长孙无忌此次大胜,各有看法。一些人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是大唐的栋梁之才;而另一些人则心生嫉妒,暗中诋毁他,企图削弱他在朝中的地位。
这日,中书令杜如晦的府邸内,一场密谋正在悄然进行。杜如晦坐在书房中,面色阴沉,目光如炬。他身旁站着几位心腹大臣,皆是一脸忧色。
“诸位,长孙无忌此次大胜归来,声望日隆,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杜如晦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必须想办法削弱他在朝中的地位,否则日后必成大患。”
一位大臣闻言,上前一步道:“大人所言极是。长孙无忌此人野心勃勃,不可不防。但如今他立下赫赫战功,殿下对他宠信有加,我们若想扳倒他,恐怕不易。”
杜如晦微微一笑,道:“不易也要为之。本官已有一计,可借刀杀人,让长孙无忌自食其果。”
众大臣闻言,皆是一愣,纷纷问道:“大人有何妙计?”
杜如晦附耳低语一番,众大臣听后,皆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纷纷点头称妙。
数日之后,长安城内突然传出了一则流言,称长孙无忌在边疆作战时,私吞军饷,中饱私囊。此流言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朝野上下纷纷议论此事,对长孙无忌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李承乾闻讯后,大惊失色,立即下令彻查此事。他深知长孙无忌的为人,知道他绝不会做出如此之事。但流言蜚语四起,他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于是,他派出了御史大夫萧瑀前往边疆调查此事。萧瑀此人公正严明,素有威望,由他前去调查,定能查明真相。
第四节真相大白
萧瑀抵达边疆后,立即展开了调查。他深入军营,走访士兵,仔细核查账目,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长孙无忌在边疆作战时,为了激励士气,曾私下将部分军饷赏给了立功的士兵。此事本是出于好意,但不知被何人传出,竟演变成了他私吞军饷的流言。
萧瑀查明真相后,立即上书李承乾,将此事一一禀明。李承乾看罢奏章,心中大怒,他深知这是有人在背后诋毁长孙无忌,企图扳倒他。
他立即下令将散布流言者捉拿归案,严加审问。经过一番审讯,终于查出了幕后黑手——正是中书令杜如晦的心腹大臣!
李承乾闻讯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杜如晦的心腹大臣革职查办,并抄没其家产。同时,他还下旨昭告天下,为长孙无忌正名,恢复其声誉。
杜如晦见一计不成,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心中大为沮丧。但他并未就此罢休,而是继续暗中策划着新的阴谋。
第五节再立奇功
边疆烽火虽已平息,但吐蕃并未就此善罢甘休。他们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再次进犯大唐。
这日,长孙无忌正在军营中巡视,忽闻探子来报,称吐蕃大军再次集结,有进犯大唐之势。长孙无忌闻讯后,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吐蕃军此次卷土重来,必然有所准备。我们不可掉以轻心。”长孙无忌神色凝重地说道,“本官以为,我们可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众将闻言,皆露出犹豫之色。他们深知吐蕃军勇猛善战,不易对付。主动出击,风险极大。
长孙无忌见状,微微一笑,道:“诸位不必担忧。吐蕃军虽然勇猛,但亦有弱点。他们远道而来,粮草不济,此乃其致命之处。我们可趁其立足未稳之时,突然发动攻击,定能取胜。”
众将听后,皆觉得有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长孙无忌立即下令整军备战,准备出击。
数日后,长孙无忌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在吐蕃军驻地附近。吐蕃军见状,大惊失色,连忙率军迎战。
两军交战不久,长孙无忌便率军突入敌阵,与吐蕃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经过一番激战,吐蕃军大败,死伤无数,余者纷纷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