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狗东西,汗流浃背了吧?
胡惟庸的脑子,都出现了片刻的空白,被朱元璋的反应给整懵了。
最为得意,自认稳操胜券之时,却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就算是他自认心机深沉,谋略惊人,也一样是招架不住。
朱元璋的反应,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为了除掉刘伯温,自己早就开始借机,不着痕迹的在朱元璋这里上眼药。
第一次与朱元璋说廖永忠大规模贩运私盐,破坏开中法时。
就向朱元璋暗示了,小明王之死,廖永忠确实是听了杨宪的话,才干出来的。
但杨宪也不过是浮于表面的人,真正出这个主意的,是杨宪的老师刘伯温。
而刘伯温出这个主意的原因,是为了让皇帝继承不了宋朝的法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元朝法统。
原因也给暗示了,认下宋朝这个汉人王朝正统的法统,对皇帝,对他们这些跟着皇帝打天下的人,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对于以刘伯温为代表的,众多曾经在元朝做过官的人来说,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继承宋朝的法统,元朝势必要被打成伪朝。
刘伯温等众多在元朝时考取过功名,做过官的人,身上都有了洗不干净的污点。
相反,要是继承了元朝的法统,承认了元朝的正统,这些往昔的经历,就还是荣耀。
这些自己虽不曾说的太直白,但他相信依照皇帝的聪慧,肯定能将之想明白。
而胡惟庸又知道,小明王瓜步沉舟的事,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杨宪的暗自揣度圣意,以及廖永忠的胡乱行事,不仅断绝了朱元璋让小明王禅位,他体面的继承宋朝法统的打算。
也让朱元璋背负上了杀小明王的罪名。
可谓是黄泥巴掉进了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洗不干净。
哪怕后面皇帝处死杨宪,公布杨宪的这个罪行,并明确说了廖永忠勾连儒生,妄自揣度圣意,害死小明王。
但这根刺,必然还在朱元璋心里深深的扎着。
朱元璋又是一个很多疑,爱记仇的人。
且对刘伯温的态度,一直都显得很别扭。
想重用,又总担心刘伯温和他不是一条心。
自己借助着小明王之死,不断上眼药,朱元璋心里,只怕早就对刘伯温恨死了。
这次又有从廖永忠府上,搜出来的这三封烧毁了一部分的信。
刘伯温必死无疑!
而且,昨晚正旦宴会时,上位也明确的说了,要派遣御医给刘伯温看病。
这等于已将是宣布了刘伯温的死刑。
按照自己对朱元璋的了解,发生了这一连串的事情后,他必会杀刘伯温。
完全不用担心,会将刘伯温召来,就这三封信来询问刘伯温。
自己已经完成了对刘伯温的绝杀。
可谁能想到,最后关头,朱元璋居然来了这么一手!
这如何不让胡惟庸懵逼?!
“上位,诚意伯常年有病在身,今年入冬后,肺疾愈发严重。
听说已经一个多月不出门了。
现在天寒地冻,走上这一遭,怕不是容易遭不住?”
胡惟庸努力压下心中惊涛骇浪。
一心想要刘伯温死的他,破天荒的开始关心起刘伯温的身子了。
这可真不敢让皇帝,将刘伯温给召过来问话啊!
朱元璋将胡惟庸反应收入眼中,不由的暗自笑笑。
狗东西,汗流浃背了吧?
“没事,刘伯温这家伙,整日不是头疼就是屁股痒,年年说有病,时常告病假,年年都能熬过来。
谁知道他是真病,还是假病?”
从朱元璋的话里,胡惟庸听出了皇帝对刘伯温的不信任和有意见。
若是在以往,他必然十分开心。
可现在,他是真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上位明鉴。”
胡惟庸除了说这话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肯定不能再劝说皇帝,不让刘伯温来了。
这样的话,只会让事情更糟糕,让皇帝对自己起疑心。
这就更加的得不偿失了。
朱元璋低头接着看书信,脑海当中,关于胡惟庸的诸多消息不断浮现。
若不是重活一世,他还真想不到,眼前这个看起来能力很强,对自己很忠心的人,居然在今后有那样大的胆子,敢造自己的反!
自己因此,让蚊子咬死了胡惟庸,废除掉丞相制度,以及中书省。
前后两次胡惟庸案,处理掉了那样多的人。
第二次胡惟庸案,虽没有在现代时看到的记载,直接牵连斩杀几万人那般夸张。
但因此而被诛杀人,也是真不少,高官显贵特别多……
胡惟庸显然并不知道,朱元璋在想着什么,此时的他还在想着,接下来该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把事情给弄圆满了。
不让刘伯温活的同时,还能让上位继续恩宠信任自己……
……
“父亲,这……这陛下是何意啊!
怎么这个时候,突然就传父亲入宫?”
诚意伯府上,刘伯温长子刘琏,显得有些不安的询问。
身形消瘦的刘伯温,一边咳嗽,一边在刘琏的帮助下穿衣。
“要么是昨晚正旦晚宴,我没有去,要么是和廖永忠大闹金殿,被抄家处死有关……”
“要么……我猜的都不对……咳咳咳……”
刘伯温话说完,就禁不住咳嗽起来。
不过是起床穿个衣服而已,就让他有些气喘。
刘伯温这个一顶一的聪明人,原本说的还挺笃定,但想起这些年来,皇帝种种不做人的行为,又变得不自信起来。
这些年下来,刘伯温都被朱元璋给折腾出来心理阴影了。
“父亲,您这身体……”
刘伯温摇头:“如今不是在乎身体的时候,越是在意身体,只怕去世的就越快。”
说罢,又安慰了刘琏一句:“不用担心,你爹我一时半儿还没事。
咳咳咳……陛下在这等时刻召见我,比不召见我更好……”
片刻之后,刘伯温坐上了驴车,刘琏亲自驾车,随着宫内来人,一路往皇城而去。
坐在车上,刘伯温不时咳嗽出声,心中忐忑,又带着悲凉。
自己都已经病成了这个样子,无心官场,更无心争斗。
只想回青田老家养老,怎么麻烦还是会找到自己头上?
这次,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
“臣刘伯温拜见陛下,问圣躬安,咳咳咳……”
武英殿内,看着又清瘦了不少,不时咳嗽的刘伯温,朱元璋下意识就想离刘伯温远点。
并弄个口罩,给刘伯温戴上。
“免礼,看坐。”
朱元璋摆手,立刻有人送上锦墩。
刘伯温谢恩,然后小心的把半个屁股放在锦墩上。
“诚意伯,你这病的可真不轻啊,就是不知道……这有几成是真的?”
朱元璋习惯性的吓唬老头。
一言说出,屁股刚刚挨着凳子的刘伯温,如同被烙铁烫到了屁股一样,赶紧跪在地上解释:
“臣这肺疾,是陈年旧疾了,时常犯病,尤其是入了冬,更是容易复发。
臣真重病在身,绝对不敢欺瞒陛下!
咳咳咳……”
刘伯温又开始后悔了。
早知道如此,自己昨天说什么都要强撑着,去参加正旦晚宴了。
但这样的想法升起之后,很快就又被他给否决了。
自己要是参加的话,只怕更加坐实了陛下对自己装病的猜测。
遇上朱元璋这个皇帝,刘伯温只觉得无比心累。
好像不论怎么做,都是错的……
看着麻溜跪地的刘伯温,朱元璋愣了一下,暗自吸吸鼻子。
这多年习惯,可真不好改。
自己之前都已暗自下了决心,说不吓唬他了,结果现在,一见面,吓唬的话顺嘴就出来了……
“起来吧,咱这次喊刘先生来,不是要研究刘先生是真病还是假病,是有些东西让刘先生看。”
心里正打鼓的刘伯温,不由怔了一下。
不是因为朱元璋,不计较自己是不是真病了。
而是因为他居然从皇帝口中,又听到了‘刘先生’这个称呼。
这称呼,可有些久远了啊!
陛下已经好几年,没有这般称呼自己了。
“胡相,将东西给诚意伯,让他好好看看。”
胡惟庸领命,将那三封烧毁的书信给了刘伯温。
胡惟庸已经想好了对策,虽朱元璋喊来刘伯温的举动,着实让他意想不到。
但刘伯温想要凭此脱险,可没那么简单!
廖永忠已经去世,信也被烧成了这个样子。
就算是刘伯温,也没有办法证明,这信不是他收了廖永忠巨款后,写的感谢信!
这么一来,可以说道的地方可就多了。
刘伯温接过书信观看,面上疑惑很快就被喜色所取代。
“陛下,这是廖永忠向臣送了礼品,被臣拒绝后,例行公事写的回信……”
胡惟庸闻言,暗自一笑,果真不出自己所料。
当即就准备开口给刘伯温扣帽子。
却听得刘伯温声音继续响起:“这些书信,皆有留底,都在臣家中存放。
臣让臣儿子取来,与这三封对照一看,陛下自然能明白,臣所言句句属实。”
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