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讲述宇宙的历史,也许最好的办法是逆流而上,按正好相反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无论以宗教还是科学的名义,我们对宇宙初创时刻的痴迷,都来自我们对自身何以至此的好奇。如果从当前出发,倒带7000年抵达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之初,我们会发现尚有700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横亘在前。要是这就让你气馁了的话,还有6亿年的动物演化史、30亿年的生命演化史,以及再早十几亿年的太阳系及我们地球的诞生。从这儿再往前90亿年,我们才抵达已知时间的起点。如果将宇宙的历史压缩成一天的24小时,就像一部超级冗长的先锋电影那样倒序播放,那人类文明史将如白驹过隙,只有0.04秒的时长,连演职员表都还来不及闪现。最早的动物出现在大约1小时后,这尚可容忍;但要再过7个小时,才能看到太阳系和地球的诞生,至于抵达宇宙的起点则还有漫漫16个小时。
尽管倒序讲述宇宙史确实别有新意,年代顺序毕竟是有用的,尤其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时间长河的奔流方向。在这本小书里,我实际上会加速讲述,不会用掉24小时(当然这取决于读者你),而是“走马观花,管中窥豹”。本书包含了宇宙中所有最重要的热门事件,描述不同事件何时(最重要的是如何)显现。“起源”这一概念深深植根于科学自身,在这里既不是神话,也不是泛泛而谈的故事,而是万物如何从无到有的主要假说。泛泛而谈与科学假说之间有关键区别,后者提供了可供计量的预测,因此学者能通过实验或观测对其证伪。假说的可证伪性也许是科学的最根本原则,这听起来大概有点枯燥,不过我希望能在这个起源故事的叙述中加点料,别担心,不会加太多的。
本书来自耶鲁大学的一门本科研讨班课程,课程有一个朴素的名字——“万物起源”,目标是通过这些可证伪的重大假说来训练科学思维。本书资料都是为普通读者准备的,我想在科学方面不会过于浮夸。我也尽力避免以专门术语迷惑读者,对必不可少的术语则尽量解释。
尽管这是万物起源的“金曲合辑”,所述故事也不是随意或彼此无关的,而是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生命奠基于我们星球的大气、海洋与岩石,而这些又来自星际尘埃。尘埃的成分在巨星中孕育,而巨星又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气体。地球既成,它的海洋、大气乃至深埋的地核如何形成与发展,决定了错综复杂的生命如何维系数十亿年至今。
作为一个研究过本书所涉多个主题(当然不是全部)的科学家,我自然不会放过从独到的(或者说实在点,我所偏好的)地球物理学视角出发,强调起源故事间的关联及主题思想的任何机会。我的学生最终发觉,板块构造学说在本书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我要是能找出这个学说与宇宙大爆炸的关联,肯定会大书特书(但恼火的是时间不等人)。本书最后推荐了众多有关宇宙与生命史的优秀读物,它们都比拙作全面得多。本书不求深广,而是不揣(或不惮)浅陋粗疏(以这些词万一能有的最佳含义而言),旨在由快速而仍可一读的概览故事,提供关于宇宙(一定程度上也是关于其中人类地位)的一张地图。更重要的,则是作为开胃小菜,让你由此探求更多。
免责声明:考虑到这本小书的范围,读者也许会误以为作者精通所有这些领域,非也。要果真如此,自然最好。我的知识来自近30年大学教学经验,我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全面覆盖了这些领域,但我肯定既非天文学家,也非生物学家,更非人类学家。因此,与我自身所在的地球物理学和行星科学领域更近的主题,会得到更细致的阐述。有鉴于此,对我们即将蜻蜓点水般掠过的大量主题,读者不可将此书作为权威读本。这本书,就好比在一家主厨最擅长意大利面的混合风味餐厅,每样菜各取一口组成的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