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着遮羞布的卫生巾
对于育龄妇女来说,晨间的卫生流程还有一个步骤。到了20世纪末,我们可以在商店的货架上买到卫生巾。
针对那些太过羞涩,不敢大大方方走进商店购买卫生巾的人,商店甚至做起了邮寄订单服务——将卫生巾包裹在不起眼的棕色袋子里,送到客户的手中。这类产品的广告也开始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杂志上,被浓重的医疗说辞层层伪装。水灵灵的护士,穿着浆过的制服,愉快地捧着一个素雅的小包裹,就好像那只是一贴创伤膏药。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有一份刺绣杂志早期时登过一期广告:一个不起眼的包裹上印有“索斯韦尔牌卫生巾”(Southall’s Sanitary Towels)的字样。但在杂志的后期版本里,一只手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画面中,遮住了一部分文字,就只能看见“索斯维尔牌——巾”几个字了(见图6)。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连“卫生”两个字都算是敏感词。
可以说,像卫生巾这样的商业产品的出现是一个巨大创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见到这么私人的东西。
然而,在维多利亚时代,有关卫生巾的文字信息和使用说明仍旧很罕见。即使女人之间也不太说得出口,当然更不会用文字表述出来。最客观实用的描述来自20世纪晚期的一位美国作家玛丽·艾伦(Mary Allan)博士。她建议应该将两根挂在肩膀上的带子与卫生巾连接起来:先用带子连接卫生巾的前部,在背后用纽扣系住后,再与卫生巾尾部相连。这样,卫生巾就能通过纽扣固定在支撑带上。她向读者们建议道,卫生巾应该由一块16英寸见方的棉柔材料制成:
图6 较早的卫生巾广告之一(1898年)
一个包裹上印有“索斯韦尔牌卫生巾”的字样。在杂志的后期版本里,一只手在画面中遮住部分文字,只能看见“索斯维尔牌——巾”几个字。
从一端起大概3英寸处,每边剪一道4英寸长的切口。把这个长条竖着往中间折叠,再把切口缝起来,这样就成了一条中间有小口袋的带子。把边缘卷边缝合好。在每一边的4英寸处折叠这条带子,使之与切口一样宽。然后横着折叠,直到你可以将整块布条收成一个厚度适中的长条。这样做出来的卫生巾中间较厚,两边较薄,如此就可以利用支撑带固定住了。
利用支撑带固定卫生巾似乎是个不寻常的想法。虽然关于卫生巾和卫生条的文字记录比较罕见,但仍有许多的卫生巾和支撑带被保存了下来。作为具有女性特征的实用性物件,支撑带安安静静地躺在妆奁里或者是在抽屉的最下面。卫生巾通常被挂在腰部附近,有些只不过是1条布袋,有些却结实很多。最舒适的穿着方式是将它系在衬裙腰带下方,类似于现代的吊带丝袜。唯一不同的是,只有前后2根支撑带系着1条卫生巾,而不是4根带子连着2只长袜。
我从没真正见过艾伦博士所说的那种中间厚两头薄的精巧折叠卫生巾,但我认为她的这一想法听起来很是巧妙。保留至今的卫生巾大部分都是超薄的棉布带,一头开着口,便于向里填充吸收性材料。一般而言,这种布带的每条边都有一根带子,方便缠在腰带上固定住。用过之后,布袋会被洗干净,但里面的填充材料不用洗。对许多人来说,用过一次的填充材料就像破抹布,可以立刻扔掉,只有在物资紧缺、条件艰苦的时候,人们才会将之洗干净,重复使用。也有人用天然材料,比如苔藓。艾伦博士设计的卫生巾没有小口袋,因为它本身就被设计成了一块挂在支撑带上的吸收性材料。它被交叉的支撑带固定住,中间厚厚的部分等同于填充主体。有可能在美国,卫生巾就长这样,因为我见过的留存品都来自英国本土。
我自己尝试用过这样的布带。从舒适性和有效性上来说,它跟我们现在使用的卫生用品差距不大。虽然维多利亚时代的卫生巾确实会有渗漏的情况,但现在的卫生巾同样也有。不过,从两个方面而言,维多利亚时代的卫生巾和现代替代产品有着显而易见的差距。
首先,维多利亚时代的卫生巾通过支撑带悬挂、固定着。虽然往后的一个世纪,女性们慢慢开始接受贴在内裤上的新型卫生巾,但直到1900年,当大部分女性开始为之着迷时,却发现这东西没法用。1900年的女式短衬裤相当肥大,有一双宽松的灯笼裤腿。那是因为布料没有弹性,所以为了活动方便,必须做成肥大宽松的款式,但这也意味着它没办法把任何东西束缚在身体上。而1880年之前的内裤更不支持使用这类卫生用品,因为那时流行开衩的内裤,裤腰下就只有两条裤管。可卫生巾得靠点什么撑着才行。所以这个方法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真正投入使用。
维多利亚时代的卫生巾与现代卫生巾的第二个不同点主要在于前者可以重复使用。从个人经验来说,我觉得这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比较可取。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卫生用品用完就扔,以至于会觉得洗这种东西是件恶心的事。但比起尿布,洗卫生巾肯定就不算什么了。洗尿布的时候,得用一个带盖的桶装着冰冷的盐水;接着得把弄脏的棉麻布料扔在桶里浸泡,大部分恶心的污渍都需要经过浸泡来处理;之后人们要做的是倒掉脏水,再冲洗一遍。由于之前经历了复杂的工序,所以最后当你搓洗时,它们已经差不多干净了。
基本的卫生工作处理完毕,是时候穿件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