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品行为上 人生之始

1.方丈摔瓶,以戒为师

凌晨时分的天很黑,若不是掌着灯,根本看不到对面人的脸。外面飘飘扬扬飞舞着玉屑似的雪花。

有几个人小和尚平素打坐诵经十分懈怠,这天做早课时,依然一副睡不醒的模样,哈欠连连。这一切都被方丈看在眼中。

天慢慢亮了起来,外面的雪也停了,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钟声。此钟声意味着一天劳作的开始,也就不用再受这打坐之苦了。几个小和尚暗暗地吁了口气,翘首望着外面的雪景。

几炷香缠绕着禅房的香终于寿终正寝,停止了燃烧。方丈一声令下,和尚们正要走出佛堂的时候,方丈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无心的将供台上的花瓶推到地上,摔了个粉碎。这可是寺院中流传了几百年的古董啊,价值何止千万金!

方丈面带愠色。吓得几个小和尚像惊惧迷茫的兔子一般,到处寻觅躲藏,一个劲地往几个年长的和尚中间钻。

方丈非常严肃地扫视了一眼勾着头的和尚们,语气凝重地说道:“你们应该感到非常可惜吧?一捧稀泥,不知道经过多少道工序,不知道历经多少次煅烧,才超脱成这只珍贵的花瓶,摆在这供台上。如果保存好了,它依然可以继续流传百年甚至千年。可是,这只花瓶集泥土之精华,成为名贵的花瓶,难道只为落个支离破碎的下场?变得一文不值?同样的道理,一个凡人,尤其是我们这些隔断红尘牵连之人,取得法号,瞬间顿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不珍惜和继续努力,那和这只摔摔的花瓶又有何分别?”

众和尚瞬间顿悟,立马合掌跪地,忏悔不已。

智慧小语

一个人在拥有一件美好东西的时候,日子久了,也就会松懈下来,不再珍惜。当有一天失去时候,才幡然醒悟,当然后悔也来不及了。我们只有对现在所拥有的,心生畏惧之心,才会不断克制自己行为,三省自身,最后才能完成心愿。

2.佛陀救鸽,舍身取义

佛陀在没有成佛之前,在一次外出讲法时,碰巧遇到一只瘦骨嶙峋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白鸽。

白鸽一边拼命往前飞,一边回头央求老鹰:“你饶过我吧!你现在仅仅为了填饱肚子,错过了我,你还会有下一个猎物;我现在是为保住性命,因为我的命就一条啊。”

老鹰的心如铁石,听了白鸽的求饶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我何尝不明白你说得道理!但是我现在年老体衰,只能捕捉一些小动物来充饥了,不吃你我就要饿死。大家存活在这个世界都不容易,不是被逼到绝路,我也不会对你赶尽杀绝的。”

这一幕恰好被佛陀看在眼里,他慈悲心四起,朝白鸽挥挥手,示意躲到他身边来。那白鸽认得佛陀,毫不犹豫地藏身佛陀怀中。

老鹰十分气愤地质问佛陀:“佛陀,你大慈大悲,救了白鸽一命,难道你就忍心眼睁睁地看我饿死吗?白鸽的命就是命,我的命难道就不是命了吗?”

佛陀慈悲地说道:“我既不忍心看到这只白鸽死于非命,也不想让你失去猎物而饿死。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说完,佛陀取出一个天平,将白鸽放于一头,然后从自己身上割下来的肉放于另一头。这只白鸽看起来身形小巧轻盈,但无论佛陀从自己身上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白鸽的重量。

当佛陀割尽身上最后一块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了!

佛陀的举动似乎震撼了上天,天地风云为之变色,天际突然泛起了一片红光,光芒万丈,一尊莲花宝座冉冉升起,佛陀端坐上面,终于得道成佛了。

智慧小语

我们常常认为:爱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其实爱存在于世间万物之间,因此要用一颗公正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大慈大悲的胸怀。要知道,人类的终极智慧不是教人们如何掌握报复的技巧,而是给予人们博爱和善良。就像伟大的诗人但丁所说:“唯爱也,移太阳而动群星!”佛陀正是用他的大爱,感动了上天,最终修身成佛。

3.一休娶妻,慈悲救人

一休禅师是日本室町时代著名的僧侣。他不仅佛法高深,而且诙谐机智,关于他的故事流传甚广。

一天,一休禅师正与一位老友闲聊,突然一位信徒闯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一休禅师面前,悲伤地说道:“师父,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杀!我这次来是和你道别的,我死之后,你一定要超度我!”

“你活得不是挺好的吗?有什么想不开的?”一休禅师十分不解地问。

信徒被问话触及了情绪,哭得更厉害了,抹了一把鼻涕说道:“师父,我经商失败,不仅蚀了本,而且还欠了别人很多钱,债主们天天上门逼债,我已走投无路,只好以死来解脱。”

一休禅师问道:“你除了死亡之外,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吗?”

信徒痛苦地说道:“要是有一点活路,我也不至于寻死啊!只是我那可怜的女儿,她才10岁,以后谁来抚养她呢!”说完,更加伤心不已。

一休禅师说道:“我有一个好办法。你为你女儿找一个乘龙快婿,然后让你的女婿帮你还债,这样不是很好吗?”

信徒说道:“我女儿今年才10岁,怎么能嫁人呢?”

一休禅师说道:“那就把女儿嫁给我吧!我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

信徒听了,怔了半天,摇着头说道:“这……这简直就是荒唐之极!你是我的师父,怎么能做我的女婿呢?”

一休禅师却十分自信地说道:“你听我的没错,我这么做自然有我的道理,你赶紧回去宣布这件事情!”这位信徒平日里十分钦佩一休禅师的智慧,回家之后,就按照一休禅师的嘱咐向大家宣布:在某月某日,一休禅师上门娶亲。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翘首以盼——他们还没见过和尚娶媳妇呢!到了迎亲那天,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把信徒的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休禅师来了之后,吩咐信徒在门前摆了一张桌子,又叫他准备了笔墨纸砚,开始写起了字,画起了画。人们都知道一休禅师的书画堪称极品,于是争相购买、收藏。

直到天黑时分,人们才渐渐散去。一休禅师指着卖书画得来的几箩筐的钱,问信徒:“这这些钱够你还债了吗?”信徒乐得嘴都合不拢,连连说道:“够了!够了!您真是有智慧,在这么短时间内就筹出这么多钱。”

一休禅师笑着说道:“这下你也可以打消轻生的念头了,我也就不用当你的女婿了,还是继续当你的师父吧!”

智慧小语

禅的本意除了度化众生之外,还强调慈悲为怀、善于助人,甚至为此还愿意舍弃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这无疑会给世人一些启示:我们应该立即找回失去的慈悲之心,主动帮助一些身边有困难的人,这样一来,别人也会主动帮助我们,那么,美好的世界还会远吗?

4.王刚画壶,谦虚为怀

有个叫王刚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人生不如意,便来到少林寺对方丈释圆和尚说道:“大师,我平生最大的理想是成为著名的画家。可是到今天为止,却没能找到让我满意的老师,为此我感到非常难过。”

释圆和尚听了,笑着问道:“你在外求学多年,难道真的没找到一个让你满意的老师吗?”王刚重重叹了口气说道:“十几年来,我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过不少有名气的老师,但是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徒有虚名,画技实在不敢叫人恭维,有些老师的画技还不如我呢!”

释圆和尚听了,又是微微一笑说道:“老衲虽不懂丹青之术,但平日却喜欢收藏一些名家的书法字画。既然施主的画技非凡,比那些名家更胜一筹,烦请施主为老衲画幅画留个纪念吧。”说完,吩咐小和尚准备文房四宝。

释圆和尚继续说道:“老衲平生还有一大嗜好就是喜欢饮茶品茗,对一些造型美观大方的茶具情有独钟。施主能否为我画一只紫砂杯和紫砂茶壶呢?”

王刚胸有成竹地说道:“这有何难!”说罢,他铺开宣纸,饱蘸浓墨,寥寥数笔,一个小巧精致的茶杯和一只倾斜的茶壶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远处观望,几乎能以假乱真。更让人叫绝的是,从那壶嘴缓缓流出一脉清茶,并注入那只茶杯中。画毕,王刚搁笔转身问释圆和尚:“大师,您觉得我这幅画能入您的法眼吗?”

释圆和尚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画得的确非常不错,可惜你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画反了,茶杯应该画在茶壶的上边才对。”王刚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大师您是故意取笑我吧?若是把茶壶放在茶杯下面,那么如何才能给茶杯注水呢?”

释圆和尚听了,缓缓说道:“原来施主也明白这个道理。你渴求那些丹青高手能将最好的茶水注入你的杯中,但是你把杯子端的却比茶壶还要高,如此一来,茶水怎么会注入你的杯中?你只有放低自己的位置,永远保持一个谦和谨慎的态度,别人才肯将智慧和经验传授于你啊。”

王刚听了,顿时羞得满面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智慧小语

常言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的进步,而谦虚谨慎则会不断提升自我。在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满足现状,积极向别人学习,这样才会有进步。

5.骑鬼装神,莫行恶事

从前,有一个和尚因破戒喝酒被逐出僧团,他十分难过,边走边哭。

半路,和尚遇到了一个鬼。碰巧这个鬼也是因为不遵守法规,遭到毗沙门天王的放逐。鬼见和尚哭得凄惨,十分可怜,便问和尚:“你碰到什么事情了?为什么边走边哭?”

和尚抽噎着回答说:“我因触犯了佛门戒律,被赶出庙门。以后再也不会有香客来供奉我了,更令人伤心的是,我的坏名声传遍百里,所以才伤心痛苦啊!”

鬼听了之后,深表同情,把自己的遭遇讲给和尚听,然后说道:“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更应该携手共度难关。我有一个能让你消除恶名、重新得到香客供奉的办法:你可以站在我的肩膀上,然后我扛着你在天空中行走,别人只能看到你而不会看到我。如此一来,人们就会以为你已得道成佛了,在你名声恢复的同时也会得到很多供奉。但如果你得到的供奉很多,必须分给我一半。”和尚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答应了。

于是,鬼马上扛起和尚,在和尚过去被赶走的地方行走。附近的人们看到后都十分惊异,认为和尚已经得道,议论纷纷说:“寺里的僧人太不公平了,竟然把得道之人赶了出来。”于是,人们涌到寺院,斥责众僧人,并将和尚迎回寺中。从此,和尚果然得到很多供养,并遵守诺言,把供养之物分一半给鬼。

有一天,和尚又得意地站在鬼的肩膀上四处游荡,接受人们的朝拜。这时,正好碰到毗沙门天王下属的司官巡视。鬼一看到这位铁面无私的司官,吓得魂不附体,慌忙丢下和尚逃命去了。那可怜的和尚猛然从空中坠落,摔得粉身碎骨,一命呜呼了。

智慧小语

君子立身于天地间,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直、善良的高贵品格是我们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做人要踏踏实实,不可投机取巧,不能依靠欺骗、糊弄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否则,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

6.泥中莲花,尘垢不染

无三禅师是古代日本著名的禅师,他的父母都是靠耕田维持生活,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也就是这个时候,无三禅师萌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可是当时农民被视为最低等的人,是没有资格入佛门的。无三禅师皈依心切,便假借名门望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无三禅师成为一代高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并且人们还推举他做寺院的住持。

举行就任仪式那天,整个寺院热闹非凡,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来观看这场盛事。这时,一个人从人群中走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禅师大声嘲弄:“农民出身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真是前所未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谁也没想到,在如此庄严隆重的就任仪式上会发生这样令人意外的事情,众僧都有些愕然,不知该如何阻止这个故意寻衅的人,只好屏气凝神静观事态的发展。热闹的会场突然变得静谧无声,咳喘不闻,人们都暗自为无三禅师担心,不知他如何应对。

只见无三禅师一脸微笑,平静地吐出四个字:“泥中莲花。”

此语一出,人人皆惊,无不拍手叫好。那个故意刁难的人也瞠目结舌,也被无三禅师精妙的佛法所折服。接下来的就任仪式依并没有因为这小小的意外产生不利的影响,反而更增加了无三禅师的人格魅力和威信,人们更加拥护他了。

智慧小语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很多人在意自己出身寒门,懊恼自己没有生于名门,常常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其实,出身寒微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自己不自卑,不自弃,学习莲花的品格,努力追求理想,总有一天会成就自己。

7.沙弥撞钟,责任至重

一个刚刚剃度的小沙弥,对着镜子摸了摸有些俏皮的脑袋笑了笑,开始了方丈给他安排的撞钟工作。

撞钟的工作很简单,每天早晚各一次。刚开始的时候,小沙弥还能认真地撞钟,可时间久了,他就有些烦躁了,心想:我都来了好几个月了,撞钟这么简单的工作应该交给刚剃度的和尚,我再应付几天就可以不用撞钟了。

然而,小沙弥左等右等,始终不见方丈安排他新工作。半年过去了,小沙弥见和他一起来的师兄弟,都换了能凸显自己才能的工作,只有他还在撞钟,他很是不服气,于是撞钟更加心不在焉了。

一天,小沙弥正在钟边无精打采地踢着一块小石头,突然方丈出现在他身边,并对他说:“从今天起,你不用撞钟了,去厨房劈柴挑水吧。”小沙弥一听,方丈给他换的工作居然是比撞钟更差的工作,心里就更加不平衡了,暗想:我撞钟虽然应付,但也是按时按点撞的,声音也很洪亮。于是底气很足地反驳方丈说道:“我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要我去劈柴挑水?”

方丈说道:“你撞钟虽响亮,但钟声绵软无力,这是因为你还没意识到,这看似简单的工作所蕴含的深意。钟声除了是寺院的作息时间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为此,钟声不但要洪亮,还应该有直达人心的浑厚、深沉、幽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你心不诚又不敬业,怎么能担当好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听了方丈一番话,小沙弥羞红了脸。从此,他乖乖到厨房劈柴挑水,但他不再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将这份工作做到完美。没过多长时间,方丈又安排了他去撞钟。

智慧小语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撞钟工作却关乎着唤醒天下众生的重任。因此,我们时刻不能忽视和放松属于自己的责任。

生活中,除了一些较大责任外,还有一些很细微的责任,这些责任细微到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而现在最稀缺的就是不去忽视它们。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请让我们担起属于我们的那份责任吧!

8.木匠造屋,良心做事

有一个僧人云游四方,来到一个村庄时,忽然天空下起了雨,他便敲了一户人家的门,想进去避雨。开门的是一位老者,僧人说明来由,老者便让他进了屋。

僧人进屋后发现,屋里并不像外面看起来那样结实、光鲜,外面下雨,屋里开始渗漏。僧人很奇怪,就问老者是怎么回事。

老者回答说:“既然师父问起了,我就不隐瞒了。我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木匠。”他顿了一下,灰暗的眼睛突然变得有神起来,他陷入了过去的回忆,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日子,接着他缓缓地说道:“我的技术人尽皆知,人们争相来请我去做活。我一辈子建了无数房子,徒弟带了不知道有多少,活也干得很漂亮,没有人能指出什么缺点。可到了后来,我身子骨不行了,就想着退下来颐养天年,可是……”

老者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老板怎么留我,我都没答应,最后他见我去意已决,就让我给他建最后一座房子,我答应了。第二天就开始动工,当时我已没什么心情去做了,从头到尾都是偷工减料,房子完工那天,我把钥匙交给了他。可没想到的是,老板又把钥匙给了我。”

“他对我说你是我见过最好的木匠,这房子就送给你作为奖励,你一定要收下。我当时就愣住了,他给我的房子就是现在的房子啊!我真没想到我的名声竟然毁在了最后一次建房子上,而且还是给自己建的房子。”

听完老者的故事,僧人久久沉默。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僧人和老者告别说:“你没守住你自己,更没守住你的良心啊!”

智慧小语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常有发生,如果我们遇到了,该如何去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做事方法,而最关键的是能否在不违背良心的情况下去做,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如果做了违背了良心的错事,那么必然要为自己的良心赎罪。

9.西域珠宝,美德充内

一天,集市上有位来自西域的商人高声叫卖他的珠宝。他的珠宝琳琅满目,令人应不暇接,而且全都价值不菲。其中有颗名叫“珊”的珠宝更是惹人注目。它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直径一寸,而且价格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引来了许多人围观,大家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珠宝,不由得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宝贝啊!”

正巧,这天憨然禅师带着徒弟也来集市购买东西,见人们围在一起不知在议论什么,十分好奇,便挤进人群。憨然禅师仔细看了看珠宝,就问商人:“这珠宝能否填饱肚子?”

商人回答说:“不能。”

憨然禅师又问:“那它可以治疗疾病吗?”

商人回答说:“不能。”

憨然禅师接着问:“那它能给人带来好运吗?”

商人摇了摇头回答说:“不能。”

“那能使人懂得孝顺吗?”憨然禅师再次问道。

商人仍然摇摇头回答说:“不能。”

憨然禅师听了,连连摇头说道:“这颗珠子看起来虽然漂亮,但是却毫无用处,为何价值高达数十万?”

商人说道:“这颗珠宝产自很远的荒无人烟的地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艰难才得到它,所以它价格高也是理所当然的!”憨然禅师听了,又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就转身离开了。

憨然禅师的徒弟听了师父的问话,感到大惑不解,便问其故。

憨然禅师便开导他说道:“古语说,黄金虽贵重,但是人吞食也会造成死亡,就是它的粉末掉入眼中,也会致瞎。自我遁入佛门之后,已经将这些宝贝视若粪土,但是我身上也有贵重的宝贝,它的价值可不止十万,而且它水火不惧,百毒不侵。用它可以使天下太平,百姓富足;不用它则可以让自己浑身惬意,快乐无比。但是现在的人们面对这样的至宝却不懂得追求,却把寻找珠宝当成一生的事业,这难道不是舍近求远,荒废人生吗?!”

这个徒弟十分聪明,他高兴地对憨然禅师说道:“师父,我明白了,你说的‘至宝’就是人们自身的品德。”

智慧小语

东汉张衡在《应问》中写道:“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人生在世,只有美德可以使我们自身安然舒坦,也可以赢得别人的尊敬。所以,我们万万不能忽视了对高尚品德和完美精神生活的追求。

10.月船作画,受辱不嗔

月船禅师是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而且也擅长绘画。无论什么物体,经过他临摹于纸上,动态十足,呼之欲出,看画者无不咋舌称奇。但是他的画却贵的出奇,而且他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先付了钱然后才开始作画。

一天晚上,有一位贵妇亲自来请月船禅师作画。月船禅师并不先问她要作什么画,而是问能得到多少报酬。贵妇傲然地说道:“钱不是问题,你要多少我给你便是了。但是你必须到我家去作画。”月船禅师十分痛快地答应了。

月船禅师还未跨进贵妇府中,就听到院中传来一阵觥筹交错之声,原来贵妇家中正在宴请宾客。这时,贵妇已经令人准备了文房四宝,月船禅师按照贵妇的要求画了一幅山水画。只见画中那山巍峨入云,山上古树参天,攀枝错节,令看画之人仿佛身临其境,叫这大山的磅礴的气势压得喘不过气来。众宾客立刻爆发出一阵喝彩之声。月船禅师却没有丝毫得意之色,拿了钱转身就要走。

这时,贵妇却开始发难了,她当着众宾客奚落月船禅师:“这个和尚作画虽有一番工夫,但是身上却沾满了铜臭之气,他的画不宜悬挂于客厅高堂之上,最多只配装饰我的裙子。”说罢,竟然当众脱下自己的裙子,铺于桌面,对月船禅师说道:“如果你在我的裙子上再作一幅画,我付你双倍的报酬。”

月船禅师听后,踅回了身子,即兴挥毫,不多时,又一副佳作诞生。但是这次众人发出的却不是赞叹之声,尽是一些侮辱嘲讽的话。月船禅师充耳不闻,拿了钱便告辞了。

这件事情立马在小城市中散播开来,人们甚是好奇,月船禅师平日衣食无忧,为何如此看重金钱?好像只要有钱赚,他受什么侮辱和白眼都是值当的,真叫人不可思议!

原来,月船禅师所在的小城中接连几年闹饥荒,他实在不忍心看到城中的百姓饱受饥饿折磨,便四处向富人筹集一些救灾银两,怎奈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手相助,为此,他只能靠自己画画换一些钱财,购买粮食,赈济百姓。

同时,月船禅师四处作画是为了完成师父建造一座庙宇的遗愿。这个愿望一旦实现,月船禅师便折断画笔,归隐泉林,永不作画。

智慧小语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将道义和责任放在首位。只要我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合乎礼法的,是大公无私的,就不要在意别人的诋毁,更不要为此生气,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11.徒弟扫地,自重自律

有一位禅师,每次收一个弟子后,并不急于帮其剃度,而是在规定时间内,让弟子先将禅房打扫一遍。但是,当禅师验收结果时,能让他满意的却寥寥无几。

这天,来一个后生十分诚恳地请求禅师收自己为徒。

禅师说道:“不急,先将禅房打扫一遍再说。”说着,就递给他一把扫帚。后生虽不明其意,但也不好违背,接过扫帚转身去了禅房。

两个时辰过去了。后生回来复命,说禅房打扫好了。

禅师问:“扫干净了?”

后生回答说:“扫干净了。”说完,双手奉上金币一枚。

禅师哈哈大笑,吩咐左右,焚香持袈,准备剃刀,为后生剃度。

多年后,禅师驾鹤西去,留下遗言,传住持一职于后生。

原来,当年这位禅师为考察所收弟子品行,故意将一枚金币置于禅房角落隐蔽处。那些弟子,要么草草打扫了事,要么看到金币便藏为己有。无论打扫禅房的干净程度,还是看到金币后的行为表现,都通过“打扫禅房”这一考试,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无疑,该后生不但能认真做好打扫之事,且能将看到金币交给禅师,便是品行无二的一个出众弟子。

智慧小语

有很多人喜欢耍一些小聪明,而且每次总能通过这些小聪明获得一些蝇头小利或暂时的轻松。但从长远看来,这却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时间一长,别人总能发现你的破绽,从而对你品行嗤之以鼻。可想而知,你以后日子会愈发难过。

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品德日益完善,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12.道信拒旨,淡泊明志

唐朝,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富足。

当年,道信禅师久居黄梅山三十余载,终日参禅悟道,不问世事。

太宗久仰道信禅师盛名,极其钦佩其才学,派遣使者前往黄梅山迎请,希望到道信禅师能赴京畅谈一番。

使者日夜兼程到了黄梅山,由一个小和尚引领,参拜了道信禅师,告知太宗旨意。道信禅师听了,只是淡淡地说道:“我甘愿舞鹤于太平之世,歌诗于泉林之间,不愿意再入繁华的都城了。”说完,就让小和尚送客。

使者将道信禅师的意思禀报于太宗。太宗自从当皇帝那天起,万里江山都是他掌心之物,九五之尊的他还从未被任何人拒绝过。他不甘心,再次派使者前往黄梅山邀请道信禅师。

道信禅师依然十分淡然地告诉使者:“皇上盛情老僧心领了。但是我年老不堪,偶染风寒,恕不能前往。”

使者听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回去如实禀报太宗。太宗听后,略一思索说道:“可能是因为我礼节不够。”说罢,下了一道命令,一顶大轿,卫队百人,前往黄梅山迎接道信禅师。但道信禅师依然不为所动,再次拒绝了太宗的请求。

凡事不过三。道信禅师竟然三拒太宗。太宗果然大怒,当即派遣数名大内高手随使者前往黄梅山,若道信再不应诏进京,取其首级复命!

使者率众大内高手到了黄梅山,只见道信禅师正在铺晒经卷。经书很老了,有的是竹册,有的是微黄的纸册,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蓝黑白的颜色,一派祥和。见使者再来,三番五次,已成故人。不过这次使者身后多了数位彪形大汉,肘底的宝刀蓄势待发。

使者好言相劝,道信禅师依然摇了摇头。一位大汉急不可耐地喝道:“何须和这老秃驴多费口舌,只管取其首级回去复命。”说话间,刀锋已抵在道信禅师脖子上。道信禅师竟然毫不躲避,伸脖就刀,在场之人无不骇然变色。大汉正要挥刀,众人纷纷闭眼,不忍看到血溅五步的场景。

“住手!”使者大喝一声,逼退了持刀大汉,上前扶住道信禅师,忏悔不已。随后,率众人离去。

太宗静静地听完使者一番述说,嗟叹敬重不已,赠送道信禅师经书布帛无数,修建庙宇一座,算是满足了他修行山林的意愿。

智慧小语

道信禅师除了看淡功名利禄之外,生与死,他也看得很明白,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能将生死置之度外,敢于引颈就刀,为的就是能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当然,我们作为普通人是不能望其项背,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学习道信禅师的品德,以他为榜样,提高自己的修养。

13.禅师吃面,谦让有度

一天,一位禅师接待了一位来拜访的居士,禅师一边寒暄,一边挥手将居士让进禅房,分宾主落座后,侍者为两人斟上茶后,便知趣地退了出去。禅师和居士开始闲聊,结果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不知不觉中,已到了中午时分,禅师便留下居士一起用斋饭。

侍者未上山之前,是一名厨师,手艺很好,为他们做了大小两碗洋葱面,味道很香。两人坐下之后,禅师看了看两碗面条,便将那碗大的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来的时候,路途较远,想必一定饿了,你吃这个大碗。”

禅师以为:居士出于对表示自己的恭敬之心,应该将大碗面条让给自己吃。结果,居士却没有再做推让,径自低头大吃起来。禅师见状,心里暗想:此人学问虽然不错,但是也太不懂礼貌了。他只是看着居士大口大口将面吃完,并未动筷子。

居士吃完面之后,连面汤也喝得干干净净,放下碗之后,才发现禅师只是冷眼瞧着自己,面前的面已经凉了,他便笑着问禅师:“师父,你怎么不动筷子?难道这面不合您口味?”

禅师收回目光,微微叹了一口气,一言不发。

居士微微一笑说道:“师父是嫌我不懂谦让之礼,只管自己埋头大吃,对不对?”

禅师依然不说话。

居士依然微笑着问道:“请问师父,我们互相推让这大碗面条,目的是什么呢?”

“让对方吃大碗面。”禅师终于开口说话了。

居士听后笑道:“就是这个理,让对方吃大碗面。不知道您是否想过,我们互相让来让去,什么时候才能吃到面?我将大碗面吃掉以后,就惹您不高兴了,难道您的谦让是并不是出于真心?食物就是用来吃的,如此推来让去有什么意义呢?”

禅师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

智慧小语

人际交往中,礼貌是必然不能少的,但是过度谦让,便成了虚情假意,礼貌也变成繁琐虚假的形式,而一个人的坦率和真诚是能赢得别人好感的。

14.雪窦送信,无求品高

雪窦禅师出身富豪之家,祖上世代为大儒,但是雪窦禅师对经世儒学没有一点兴趣,却对出家修行的生活开始向往。父母极其溺爱他,又尊重他的意愿,便把他送到普安院剃度。

雪窦禅师极其聪颖好学,对于佛教典籍一点就透,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开悟了。开悟之后,他慈悲心切,每天不辞辛劳地传播佛法的真谛,度化众生无数。

当初,雪窦禅师云游至淮水,专程去拜访了老友太守曾会。故人相见,自然分外亲切,把盏言欢,气氛十分融洽。这时,曾会问道:“不知禅师明天将去何处云游?”

雪窦禅师回答说:“雪水僧四海为家,从来不确定去哪,不过有意去钱塘。”

曾会听了之后,略一思忖说道:“灵隐寺的方丈珊禅禅师和我是多年的老友,我写一封介绍信,你带去交给他,他自会厚待你的。”

雪窦禅师听从了曾会的建议,带着介绍信去了灵隐寺,但是在并没有带着信去求见方丈,只是和众僧人共同生活了三年。

三年之后,曾会奉命去浙江视察,顺路去灵隐寺探望雪窦禅师,但是问来问去,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有这个人。曾会说什么也不信,于是便亲自在千余僧人中寻找,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找到雪窦禅师。雪窦禅师正随着众僧人一起劳动,身着普通的灰布僧衣,一脸是汗,但是精神却极好。曾会惊奇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带我的介绍信去见方丈?是不是把信丢了?”

雪窦禅师躬身回答说:“贫僧不敢,因为我一个无欲无求的雪水僧,所以不能做你的邮差!”说着,他从衣袖中拿出那封介绍信交给曾会说道:“现在该是物归原主的时候了。”说完,双方相视大笑。

当下,曾会便带着雪窦禅师拜见了方丈珊禅禅师。听了曾会的一番叙说后,珊禅禅师喜欢上了雪窦禅师的品德和学识,后来苏州翠峰寺缺一名方丈,珊禅禅师便任命雪窦禅师担任此职。

智慧小语

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无欲无求”的话,也就意味着摒弃了尘世间的纷扰,同时,也清空了积累在心灵深处的污垢。经常清洗心灵,才能享受生命的自由和独立;经常清洗心灵,也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泰然处之。

人格最可贵之处在于:它能抛弃无数欲望的诱惑,去追求至高道德品质。正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因此,我们要能遵守道德标准的底线有所为或有所不为,这样才能够做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15.脏水洗脚,洁净自心

佛陀在出家之前是有家室之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罗睺罗。由于他生性顽劣,经常说谎捉弄别人,佛陀很不放心,便带他到竹林精舍,与自己同吃同住,希望能让他改过自新。

有一次,有几个信徒来竹林精舍拜访佛陀,希望能得到佛陀一些开示。碰巧他们先遇到了罗睺罗,他一脸郑重地答复他们说道:“真不巧,老师正在山上修炼,你们到山上找他吧!”说完,看着那几个人失望地离去,暗自偷笑不已。其实,当时佛陀并未在山上,就在竹林精舍。

后来,佛陀听说了此事,十分气愤,打算好好教化一番罗睺罗。他叫来罗睺罗,吩咐他盛一盆清水来。罗睺罗虽不明白佛陀要干什么,但是却一脸嬉笑地为佛陀端来一盆清水,放于佛陀脚边。

佛陀将脚伸进水中,要求罗睺罗替他洗脚。罗睺罗虽然调皮,但是十分遵守孝道,恭恭敬敬地为佛陀洗了脚。洗罢,佛陀指着盆子问罗睺罗:“这盆水还能用来洗漱或做饭吗?”

罗睺罗说道:“这水已经脏了,怎么能用来洗漱和做饭呢?”

佛陀听后,并没有责怪他说谎骗人之事,只是循循诱导他道:“你现在就像这盆水,如果心中充满了各种欲念等毒素,就会像这盆水,失去它本来的功用。”说完之后,佛陀让罗睺罗把盆中的水倒掉,然后问他:“这个空盆子还能盛放饭菜吗?”

罗睺罗想都没想回答说:“盆子洗过脚后就变脏了,怎么能用来盛放饭菜呢?”

佛陀听了,点了点头说道:“凡是污秽之物,每个人都会敬而远之。同理,如果一个人经常说谎,不但会惹别人厌恶,甚至还会被别人抛弃。你以前做事不多加思考,如同弄脏了的盆子,又如何盛放饭菜呢?”

罗睺罗瞬间顿悟,此后再也没说过谎。

智慧小语

一个人的品行和修养关乎着个人未来的发展。因为有时候,一个极其细微的心念,往往能让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正所谓“细节是魔鬼”。经常进行一些礼仪的学习和适当的训练,我们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克制住自己的心念,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

16.僧人修炼,勿忘自省

有四个僧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修行,参照禅宗典籍,自发组织了“不说话修炼”。

这四个僧人之中,其中三个修行较高,剩下那个人刚入佛门,所以修行较浅。由于这场修炼必须在夜间进行,很自然,点灯的差事便交予修行最浅的僧人。

夜晚时分,一切准备妥当后,修行最浅的僧人点燃灯,四人围灯盘腿而坐。“不说话修炼”正式开始。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这四人无一人开口说话。因为这种修炼正是考验人的耐心,默不作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突然,管灯的僧人看到油灯的油已经到底了,心里开始变得急躁不安。这时,突然从外面刮进一阵风,灯火被吹的摇晃不定,有几次差点就熄灭了。

管灯的僧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跳起来高声大喊:“灯马上就要灭了!”

其他三人原本正静心闭目打坐,听到管灯僧人的大呼小叫,修行在他之上的第二个僧人立刻喝道:“你叫什么!我们这种修炼怎么能说话呢?”第三个僧人闻言大怒:“你还骂他,你不也说话了吗?”修行最高的僧人听到这几人的争吵之声,始终不肯说话。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睁开眼睛,嘲笑他们说道:“你们的修行终究太浅,你们看,就我没说话。”

智慧小语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别人做错了事,往往会横加指责;看到别人走错了路,也会不假思索地提醒他。但是,或许我们不曾想到,在提醒别人的时候,忘了给自己敲警钟;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忘了反省自己。

所以,我们在提醒别人的时候,也别忘了提醒自己。要做到旁观者清,当局者更要清。

17.森林遇鬼,真诚待人

从前,在偏远的山区中有一座寺庙,庙里住着一位小和尚。由于小和尚雕刻手艺很不错,所以山后面一个村庄里面的寺院就请他雕一尊菩萨像。

可是小和尚要想到达那个村庄,必须穿过一片森林,而当时偏偏有这片森林有闹鬼的传闻。据说,有人想穿过这片森林,如果是晚上从这里走的话,就会被一个极为凶残的女鬼杀死。所以,寺院其他僧人就劝说小和尚,等白天前往那座寺庙,以免发生不测。

但是,这小和尚是个守信之人,他担心会误过与别人约定的时辰,于是就感谢众僧的好意,只身上路了。

小和尚走啊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空中出现了月亮和星星。这时,小和尚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女子正坐在路边,她的鞋子也磨破了,头发凌乱,显得十分狼狈和疲倦。小和尚赶紧走上前去问女子是否需要帮忙,当小和尚得知女子也要去那个村庄探亲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要背她一程。

在皎洁的月光下,小和尚背着女子走了一会儿,累得气喘吁吁,便停下来休息。这时,女子好奇地问:“小师父,你难道不怕我就是传说中的女鬼吗?你为什么不赶紧赶路,而为了我耽误行程?”

小和尚诚挚地说道:“我也想赶路呀!可是如果我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万一你遇到危险怎么办?我背着你虽然累一点,但是我这样才能心安一点啊!”

在月光的照射下,小和尚看到旁边有块木头,就拿出随身携带的雕刻工具照着女子的模样雕刻出一尊人像来。

“小师父,你在干什么呢?”女子问道。

小和尚回答说:“我在雕刻菩萨像啊!我发现你长得慈祥、美丽,十分像菩萨,所以我就按着你的模样雕一尊菩萨像!”女子一听这话,不由得哭了起来,因为她就是传说中的女鬼。

原来,多年以前,她带着女儿穿过这片森林时,被一群强盗劫持,除了抢去她的财物外,还杀害了她的女儿。当时,弱小无助她痛不欲生,便纵身跳下山谷,化成厉鬼,专在夜间害过路人的性命。

可是,令女鬼没想到是,竟然有人说她容貌慈祥、美丽,这使她感动不已,决心不再害人性命。突然之间,女鬼化成一道白光,消失在茫茫森林中。

天亮后,小和尚就到了小村庄。人们十分惊异他竟然能在黑夜穿过那片森林,更令人惊奇的是,从那天以后,再也没听到过夜行人在穿越那片树林遇到女鬼的事情了。

智慧小语

关心、热爱、真诚是我们直达人心的钥匙,没有人会拒绝善意的帮助,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帮助别人,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心,获得友谊。有时候,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处处替别人着想,那么面对你如此真诚无私,即使一个奸恶之徒,他也会表现出对你恭敬之情的。

18.般特讲法,贵在力行

佛祖有个徒弟叫般特,此人生性愚钝,佛祖让身边几位博学多才的罗汉教他佛学要理,可是般特老是记不住,更别说开窍了。尽管如此,佛祖仍然没有放弃他,而是把他叫来,亲自教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说道:“你不要以为这首偈稀疏平常,你若是能领悟其中含义,就已经很不错了!”般特听了佛祖这番语重心长的教导,十分感动,更加用心学习这首偈,终于有所领悟。

过了几个月,佛祖想试试般特的学问有无长进,便让般特去附近的尼姑庵给女尼讲经。那些女尼早就听闻他是个愚笨之人,所以都有些瞧不起他,认为这样愚笨的人根本不配讲法。她们虽然心中是这样想的,但出于礼貌,对般特还是十分尊敬的。

那般特深知自己愚笨,也毫不掩饰,单刀直入地说道:“我生性冥顽不灵,追随佛祖多年只学会一首偈,现在讲述给大家听。”接着便念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话音未落,众尼已是掩口笑成一团:“好个痴呆的人,居然为我们讲解一首启蒙偈,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般特却对这些嘲讽置若罔闻,只见他侃侃而言,从容不迫,把一首普通的偈讲得新意跌出,佛理数条。众女尼初听之时,不以为然,后来却越听表情越庄重,再后来不禁叹服道:“能将一首简单的启蒙偈理解到这种程度,实乃高人一等!”

智慧小语

“学不在多,贵在力行。”如果一个人只懂得依赖小聪明,既不踏实也不懂努力,那么他不会收获累累硕果。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小聪明,而在身体力行上。正所谓“功夫下到家,笨鸟可先飞”,就是这个道理。懂得力行的人,才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19.武僧挑水,量力而行

很早以前,有位武艺高强的僧人隐居山林。

很多人仰慕这位武僧,不远千里来拜访他,想跟他学些武艺。

他们来到武僧隐居的深山中,看到武僧正在山谷挑水。他挑得并不多,两只水桶都没有装满水。这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想武僧应该力大无穷,所以他应该挑很大的桶,并且挑得满满的。他们不解地问道:“大师,您应该能挑很多水,为什么两只桶都没装满,这是为什么?”

武僧说道:“挑水之道在于够用,而非挑得多。一味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众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更加迷惑不解。

武僧见状,从他们中间叫出一个人,让他去山谷重新挑两桶水,并让他把桶装满。只见那人呲牙咧嘴,挑得非常吃力,还没走多远,就摔了个马爬,不仅水洒了,而且还摔伤了腿。

这个时候,武僧说道:“水洒了,是不是还得重新挑一回?腿受伤了,更不能负重而行,这样岂不是要挑得更少吗?”

人们听了,又问道:“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水才算合适,又如何去估计呢?”

武僧指着身边桶说道:“你们看它。”

众人围上前去一看,只见桶的内壁刻了一条线。

武僧接着说道:“这是一条底线,挑水时绝对不能淹没这条线,一旦淹没这条线就意味着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和需要。刚开始挑水时,我还需要看着这条线提醒自己,后来时间久了,我凭感觉就知道该挑多少水就够了,也就不用看那条线了。这条线告诉我们,凡是量力而行,不可强求。”

众人又问道:“那这条线该定多低才算合适呢?”

武僧说道:“当然是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不但容易实现而且也不难,人的信心也不容易受挫,如此一来,会激发出更大的激情和信心。如果能长期坚持,遵循此道,必然会获得成功。”

智慧小语

挑水如同习武,也可延伸出处世之道。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才华,就不要贪争更重要的权职,否则不仅自己会受挫,也会给别人留下一个贪婪的印象。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懂得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先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然后再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就能避免很多无谓的挫折,直达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