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科普古人,改变历史进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离间

【因为你要收藩镇的精兵,人家就给你上交一批老弱病残,说这就是我们的精兵啊,你又能如何?】

【你派人下去查?哎,你敢查,五代第一战神李存勖的人头就是你的警示。】

【所以五代君主的办法就是你藩镇招募兵,那我也招募精兵,那大家一起来扩军,看看谁怕谁。】

【朝廷一边扩军,一边还不敢裁撤前朝遗留下来的老兵们,因为怕他们失去了生计,给皇帝再来个兵变,那乐子就大了。】

【所以五代的统治者就只能把这些士兵们养着惯着,当成祖宗伺候着,但这样一来会怎么样?】

【财政扛不住了呀,那就只能加税啊,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啊,一想,那我不如也去当兵算了。】

【于是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死循环。】

……

大汉.武帝时期

暗室之中,司马迁斟酌字句,良久才动笔,生怕有所疏漏而引发后人误解。

一句文字写完,或许是举毛笔太久,手腕有些酸累,遂将毛笔放到笔山之上。

看向窗外一眼,想要透口气,却看到天幕所说皇帝与藩镇军备竞赛,将财政压力全部压到百姓身上,百姓苦不堪言,只得也去当兵。

不禁悲叹:“国虽大,好战必亡,五代之乱,更甚汉武也。”

言罢,司马迁心生悲愤,天下百姓何其无辜,刘彻真乃桀纣一样的暴君。我必须留下些什么,用来警示不后人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此行害民,暴政误国啊!

司马迁遂重新执笔,又掏出一卷新的竹简,写下《平准书》三字,心情沉重的留下一排排隽永隶书。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入物之税,比三十倍……于是天子乃始拊循百姓,振乏救困,假贷贫民,郡国所被灾甚者,无出租赋……”

……

明朝.太宗时期

自从第三次北伐无功而还,朱棣便心心念念第四次北伐。

“父皇,儿臣斗胆进言,如今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若再兴兵戈,只怕会雪上加霜啊!”

乾清宫内,朱高炽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

朱棣闻言眉头紧锁,似有心虚,又似是偏执,望向窗外的天幕,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朕意已决,鞑靼屡犯边境,若不严惩,我大明国威何在?你身为太子,应当明白朕的苦心。”

“可是,父皇,您看看这天幕上的景象。”

朱高炽急了,他指了指天幕,只见天幕上正播放着五代时期,各路藩镇因穷兵黩武而导致快速改朝换代的惨烈画面。

“那些藩镇就是因为过于依赖武力,才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啊!我大明岂能重蹈覆辙?”

朱棣冷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

“哼,五代是五代,大明是大明!他们是因为内乱不断,藩镇割据,才导致国家灭亡。而我大明乃是天下共主,岂能让那些鞑靼宵小之辈欺辱?

朕这次北伐,不仅要彰显我大明的威严,更是要为我大明子孙后代扫清障碍,也是为你的将来留下盛世根基啊!太子怎么就不懂为父的心意呢?”

朱高炽闻言,心中一紧,他深知父皇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再改变。

但他还是忍不住再次劝说道:“可是,父皇,百姓的生活已经够艰难了。若再兴兵戈,只怕会激起民变啊!”

朱棣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地盯着朱高炽。

“百姓?哼,百姓需要的是安宁稳定的日子。只有将这些鞑靼宵小彻底灭杀,才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你身为太子,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朱高炽还想再劝,但看着朱棣那坚定的眼神,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无济于事。

他只能默默地低下头,心中暗自叹息,希望这次北伐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吧。

北伐蒙古已经成为父皇心中的梦魇,若不能彻底消灭鞑虏,父皇恐怕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

【但赵匡胤就很聪明了,大家注意听了,划重点了,看看赵匡胤是怎么破这个死局的。】

【第一年,他先是在中央的禁军中设立了一个上军,然后把禁军中骁勇善战的人都纳入到了这个上军中。而剩下的老弱病残都归类为剩员,也不裁撤,但是降工资】

【发现了没有?这样一来,禁军内部就被分化瓦解了,剩员待遇降下来了,可上军的待遇上去了,二者根本无法共情。】

【你剩员如果想闹事,上军他先不同意。然后剩员一想啊,自己老弱病残也打不过上军。】

【再加上皇帝虽然降了待遇,但好歹没有裁撤,我们还有一口饭吃。】

【这样一来,很多人铤而走险的心思就小了很多。】

〈果然,再坚固的堡垒都会从内部瓦解[辣眼睛][辣眼睛]〉

〈无产阶级内部出工贼[大哭][大哭]〉

〈艾美莉卡驴党表示这我熟啊,身份政治嘛[墨镜][墨镜]〉

【这是赵匡胤的第一步,通过这一手,先把中央禁军的问题给暂时摆平了】

【然后就是地方上的藩镇兵了。】

【第二年,赵匡胤便下旨要把这个上军体系给推广到地方,给他们也设立一个上军。】

【但是赵匡胤做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动作,那就是希望各镇把自家精兵的名字都报上来,理由现成的啊,我要设立上军呀,我得按照这个名册给这些精兵将士们发饷呀,你看是不是很合理?】

〈大学生攒学分现状[狗头][狗头]〉

〈明明是老头老太太抢鸡蛋面粉[狗头][狗头]〉

【所以各地的节度使不疑有他,甚至还以为这是老赵为了收买人心给他们发的福利呢,于是争先恐后的就把自家精兵的姓名、性别、一贯爱好、家庭住址都给报了上去。】

【这一刻,赵匡胤笑了,他的谋划得逞了。】

【时间来到第三年,他挟大胜之威,拿出了去年各地上报的士兵名册,告诉各地的节度使,我现在要建立一支禁军来,待遇前所未有的丰厚,你们把这个名册上的士兵们都给我送到京城来吧。】

【好家伙,这一下图穷匕见了。】

【看着手里皇上下发的通告,各地藩镇的节帅们都傻眼了,合着你在这等我们呢。】

【大家看,以往他们可以以次充好,把一些弱兵送上去敷衍朝廷,可现在连士兵的花名册都被人家知道的,而且还是去年咱自己交上去的,这就直接杜绝了这种舞弊的可能。】

【二来赵匡胤明确的表示,这次新军的待遇十分丰厚,就算节帅不愿意士兵去,人家士兵自己也愿意去呀。】

【我刚才不是讲了嘛,藩镇体制下,节度使是不敢违背士兵们的集体意志的。】

【所以士兵们自己想去,那么这些劫帅们也没办法,只能乖乖的上交精兵。】

【故而赵匡胤这招隔山打牛可谓正中各地军将的命门。】

【三来,等这次强干弱枝的计划完成后,赵匡胤用天下精兵集结成了一支全新的禁军。】

【那么赵匡胤就可以顺势的裁撤掉当年被降工资的那一批老弱病残了。】

【毕竟现在全天下最能打的士兵都在我手,不信你们这帮老兵油子还能掀起什么妖风。】

【所以这三连招打出来,能打的精兵全在赵匡胤本人的手上。】

【地方上只剩下了一些弱兵,后来演化成了所谓的厢军。】

【然后顺势提高文官地位啊,进而限制地方节帅的权限啊,把钱袋子什么的都管在自己的手里呀。】

【这些工作,你会发现都顺理成章了啊,都好做的很。】

……

唐朝.穆宗时期

窗外月色如水,室内烛光摇曳,一片静谧之中,李德裕的思绪却如波涛汹涌。

他于书房中沉思,如何消灭牛党,如何削弱藩镇,如何匡扶大唐,他想做的事太多了。

似是思虑繁多,李德裕没由来的有些头疼,走向门外想要透透气。

李德裕抬头望月,却见天幕之上,一幅幅画面如流水般掠过,展示着赵匡胤的智谋。

“后世皇帝削弱藩镇的计策?或许对我大唐平藩镇之困有所帮助。”

他心中好奇,目光炯炯的盯着天幕,生怕错过一秒。

画面中,赵匡胤的破局之策令李德裕暗暗称奇。

他见赵匡胤如何分化禁军,又如何智取藩镇精兵,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意。

然而,当画面弹幕中出现“阿美莉卡驴党”一词时,李德裕面露惊奇,疑惑之情溢于言表。

“这艾美莉卡是何方神圣?看其名字,不似我中华之名。莫非是海外蛮夷之国?这驴党之名,更是闻所未闻,颇为奇异。”

李德裕喃喃自语,目光中闪烁着好奇不解。

他转身回到书桌旁,提笔欲记,却又放下,心中思绪如潮,难以平息。

“我中华大地,姓氏繁多,却从未闻有以驴为姓者,不过蛮夷之辈,常以畜牲为姓,不通教化,不识伦理。”

李德裕心中暗自揣测,不禁联想到了某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抬头望向天幕,只见画面继续流转,讲述着赵匡胤如何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李德裕心中暗自赞叹。

“能如此轻易困扰大唐数十年的禁军与地方藩镇玩弄于鼓掌之间,赵匡胤真乃圣君也。”李德裕低声说道,面露钦佩。

“我何不效仿赵匡胤之策,以分化藩镇士兵,正如天幕所说藩镇骄横的根源在于士兵,解决士兵,那藩镇不过是无根浮萍。

解决藩镇,那牛党又算什么。”李德裕心中暗自思量,便召来管家,起车备架,准备立马找皇帝商议此事。

……

西汉.武帝时期

中朝会议

刘彻端坐首席,扫视着下方群臣,声音浑厚有力:“朕自登基,便知诸侯王势力乃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群臣闻言,皆是低头沉思,片刻之后,黑袍削瘦,脸色阴鸷的张汤挺身而出,拱手道:“陛下,先帝文景之时,已有削藩之举,然诸侯王势力依旧。臣以为,当加强巡视,严密监视诸侯王动向,若有不轨,即刻镇压。”

刘彻微微颔首,却并未露出满意之色,此法虽可治标,却难治本,不可行。

于是一位身着青衫的大臣站了出来,正是桑弘羊,他面容清癯,目光睿智,手持笏板,躬身行礼:“陛下,臣以为,单纯镇压并非上策。诸侯王之所以敢于对抗中央,皆因其实力雄厚。若陛下能削减其赋税,削弱其经济实力,再辅以德政,使其心生归顺之意,则诸侯王问题或可迎刃而解。”

刘彻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思索。

此策虽缓,但若能持之以恒,定能收到奇效。

然而,当下局势紧迫,他要尽快集结大汉全部国力出击匈奴,所以他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个能迅速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此计也不可行。

正当此时,主父偃出列,他手持笏板,躬身行礼道:“陛下,臣有一计,名曰推恩令。诸侯王之子众多,若施恩于诸子,令其皆得封地,则诸侯王之势力自会削弱。且此法合乎礼法,诸侯王难以抗拒。”

刘彻闻言,目光一亮,似有所悟。

他抬头望向天幕,只见其上光影闪烁,正是赵匡胤以计策分化天下藩镇骄兵聚集而成的禁军,让其内部生出矛盾,大敌自解,从而终结五代十国的乱世风气。

而赵匡胤所施计策虽与推恩令不尽相同,但也有相似之处。

刘彻心中大动,连五代十国那种骄兵都能分化,此计甚妙啊!

他转头看向主父偃,笑道:“主父爱卿,你的推恩令与那天幕中的策略,竟是如此相似。看来,古今智者,所见略同啊。”

主父偃闻言,谦让拱手道:“陛下谬赞了。陛下中朝之制,亦是此策,离间之策自古有之,臣不过是借古鉴今,算不得大才。”

卫青,董仲舒等群臣见状,皆是点头称赞。

莫非他真是天才?

刘彻更是龙颜大悦,拍案而起:“好!就依主父爱卿之计,推行推恩令!朕要看看,这诸侯王还能翻起什么浪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