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宋:从小吏开始纵横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4章

赵匡胤这才意识到,他这两天因为赵德昭的事,神经绷的过于紧了。

故而一听说武德司敢隐瞒自己,下意识的就联想到是不是与那个混球儿子有勾结。

毕竟这段时间他能以接伴使的差遣,临时协调部署。

但稍一思索,就明白这绝不可能。

赵德昭在朝中素无根基,哪来的能量去影响武德司?

“嗯,就按小昭懿说的办,快去吧。”

赵匡胤吩咐下去,待内侍走后,便背着手转身,喟然长叹。

“陛下何故如此发愁?”

赵匡胤沉默不语。

许久才回头道:“蓁儿,你说......”

“王子犯法,应与庶民同罪否?”

蓁儿微微一愣,回道:“此帝王家事,非臣妾一介女流所能置言。”

赵匡胤失笑道:“何须如此谨慎?你就当跟俺聊闲天,讲故事,随便说说。”

话是这么说,但蓁儿明白他从不无的放矢。

她想了想,回道:“蓁儿以为,王子犯法,不应与庶民同罪。”

“而应....”

蓁儿抿了抿嘴唇:“罪加一等。”

“.....为何?”

“小民朝出晚归,辛勤劳作,所求不过一箪食,一瓢饮,三亩田,一陋居。所犯之事,横竖无非偷、盗、抢、奸。便是杀人,白刃所指,不过二三。”

“而王子以帝王之胄,纵无才能,亦封亲王、节度,或加同平章事,生来便位极人臣。加之锦衣玉食,府宅宏阔,扈从百千,荣宠可谓极矣。”

“待遇已如此优渥,还要作奸犯科,不严加惩治何以彰国法巍巍?”

“且小过不威,大恶难惩。有朝一日若荣登大宝,九州万方系于一身,祸乱必至!”

赵匡胤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说的是啊......”

他的三个儿子,长子德秀自小随他征战,于治国理政一窍不通。

三子德芳聪明灵光,但此时不过五岁,前车之鉴,赵匡胤自然不敢太过寄希望于他。

惟有次子德昭,虽然样貌颇为不堪,资质平平,性格又刚愎自用。

但自幼好读书,略有才华。挑无可挑之下,赵匡胤只能另辟蹊径。

与朝野认知不同,赵匡胤安排赵德昭去执掌国子监,并不是冷落嫌弃他。

而是在绝大部分京朝文选官员被晋王笼络的局势下,针锋相对埋下的一个后手。

赵德昭这十几年勤勤勉勉,大力巡视构建地方府州县学体系,拓宽科举选才范围,干的也算说得过去。

所以这几天,在初期的暴怒平复之后,赵匡胤又犹豫了。

毕竟是自己亲儿子。

而且眼下的朝局,晋王势力已经膨胀到敢于在台面上发起主动进攻。

此时将赵德昭关进宗正寺,终结他的政治生命,或是秘密处死,在各个层面上都无疑是非常被动的。

但听了蓁儿这一番话,他醒悟过来。

如此残忍暴虐之人,若是纵容他继续作恶,等哪一天纸包不住火,那才是真的惹祸上身,前功尽弃。

他熟思良久,摇头笑道:“蓁儿你要是再小几岁,以后给俺家芳儿做媳妇多好!”

话题突然转变。

蓁儿俏脸一红,啐道:“赵叔叔你胡说什么呢!蓁儿心里已经有人了!”

赵匡胤笑道:“俺可不是胡说,张修.....”

他嘴角抽了抽:“他娘的,这臭小子难道是神仙下凡么?”

蓁儿又羞又急,指着赵匡胤:“赵叔叔,你....你好歹是当皇帝的,怎么能说脏话!”

什么叫“好歹是当皇帝的”!

赵匡胤被这小丫头怼的龇牙咧嘴,却又发作不得。

“行行行!你说说,你看上他哪点了?”

“就凭他使得一手好弓箭?”

赵匡胤自大猎之后也一直奇怪。

他是看着蓁儿长大的。

以他对她的了解,她虽然不至于瞧不起粗莽武夫,但仅凭大猎时的优异表现,就一见钟情到主动上门,甚至还把他爹的元随都派出去保护,这就太过匪夷所思了。

“那......那倒不是。”

蓁儿低头嗫嚅:“其实在大猎以前,他在国子监跟着长宁公主学习的时候,蓁儿就认识他了。”

“那时候他虽然只是一介白身,但是不卑不亢,志向高远,而且.....”

聊起张修,这个小丫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脸上也渐渐绽放出温柔宁静的微笑。

一开始,她只是在说张修在汴京的各种故事,然后说着说着,便谈起了他在河下村的过往。

赵匡胤耐心的听她讲。

张修到汴京以后的经历,他其实从鸢娘的渠道早就知道。

而之前的事,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他没想到,这许多年,老部下的后代竟然是过着这样艰难甚至悲惨的日子。

天可怜见,张守贞香火未绝,他的孙子张修阴差阳错之下竟然又回到了汴京,这个他祖父殉国的地方。

赵匡胤百感交集。

对张修的祖父张守贞,他一直心怀愧疚。

当他还是大周的殿前都点检的时候,殿前诸班直是归殿前司管辖。

或者说,殿前司禁军,就是殿前诸班直在高平之战后,柴荣有意扶持扩编而来。

不过在赵匡胤当上天子以后,便立刻将两者分离开,从此殿前诸班直的将校由皇帝直接任免。

在当年殿前司内部的权力争夺中,几方势力都大力组建自己的亲信班底。

而张守贞,便是在那时被他看中提拔。

赵匡胤其人,极善拉拢军心。

他对麾下军官,即使是低级将校,出手也十分阔绰。

只要是手下军人的婚姻、生子、丧葬之事,他从不缺席。

换句话说,他是看着张修的父亲从出生到长大结婚成家的。

而他最后能成功上位都点检,自然离不开包括张守贞在内的中基层将校对他的鼎力支持。

然而.....

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十八年前,曾经的部下与上司一夕之间,兵戈相向。

最终他登基为帝,张守贞与东三班尽数殉国。

张修此时完全不知道,在赵匡胤的默许下,东三班的军营驻地一直供奉着他祖父的神位。

又由于东三班特殊的政治地位,许多不明就里的其他殿前班直后来也跟着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