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原委
这一番动静早就吸引了许多人,摆摊的小贩和路上的行人将沈月棠的摊位团团围住,还有人踮脚往里看。
真是十分爱热闹的陵阳群众啊。
见围着的人越来越多,杜从奚正色朗声:“趁这个机会也与诸位见一见,鄙人杜从奚,正是新到任的县令,上一任县令如何治理陵阳我不管,但即日起,凡我陵阳百姓,不论贵贱,只要受屈,皆可去县城伸冤。本官绝不会坐视不理!我吃百姓的俸禄,就一定会以民为本,今日在场诸人都是见证!”
青年县令身姿挺拔,虽然穿着粗布衣衫,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叫百姓热泪盈眶。
“好!来了杜大人,咱们陵阳终于见晴了!”周嫂子带头叫好。
“杜大人,罢免了赵玉符里正的位置,红棉村几个村子的里正谁来做?”一个衙役低声问道。
“先叫各村的村长打理着琐事,若有大事就去县衙里找县丞,这回找里正必得谨慎些。”杜从奚吩咐。
听见这话,赵玉符彻底绝望,看杜从奚的态度,即便是为了堵住百姓的嘴,想接着当里正是没戏了,只怕新任的里正还会对自己多加刁难,早知道和冯四海家结亲会落得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儿子光棍一辈子,也好过如此啊。
沈月棠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县令大人明断是非,是我陵阳之福!今日的竹筒饭民女分文不取!只是食材都叫冯四海夫妇打翻了,只有煮好的五份竹筒饭,其余的诸位兄弟不如尝尝其他摊位上的饭食?”
周围摆摊的人哪里会放过和县衙官差搞好关系的机会?听见这话,立刻十分热情地拉住衙役,将他们“请至”自己的摊位上,但在沈月棠看来,这更像是绑架。
杜从奚静静地看沈月棠的面部表情一再变换,突然开口:“棠老板,你很不错。”
沈月棠并不谦虚:“那是,民女的厨艺是有口皆碑的。”
“不,我是说你的性格很不错,你有计谋,应当是早就猜到我的身份,并且趁着我途径这里,故意将事情闹大,好叫我为你主持公道,但你又很善良,不仅是为你自己谋得了好处,还晓得拉其他人一把,把生意分出去,你很不错。”
杜从奚还有后半句话没说:若是我早像你一样,懂得在坚守和改变之间谋取平衡,也不会从蜀中贬谪至辽州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
沈月棠装傻充愣:“大人说这话叫民女糊涂,我只是个小商贩,一切都为了养家糊口,哪谈得上计谋一说?民女做的竹筒饭能入大人的眼是民女的福气。今日大人为民女做主,日后大人再来光顾,民女依旧不收您的银钱。”
杜从奚也不多说,只是微笑,并坚持付给沈月棠五份竹筒饭钱,还叫衙役将冯四海三人抬回家,一并将罚金拿回来,并由领头的衙役分给被冯四海欺凌过的百姓。
吩咐过后,杜从奚便带着其余衙役离开了,百姓深觉杜从奚是个清明公正的好官,跟着送出了一里地。
“小舅母,咱们回家吧。”沈月棠收拾好满地狼藉,转头和王氏商量。
“摊位被砸成这样,今天的生意算是做不成了。我检查了一下,桌椅倒不是什么大事,回家你小舅就能修补好,竹筒也不值什么钱,只可惜了粮食,叫冯四海这样一闹,许多粮食和肉丁都白瞎了。”王氏对着扔在地上的竹筒和破了的米袋心痛。
“小舅母,我今天根本就没带什么粮食,说实话,杜县令的五份竹筒饭做得都有些勉强,若是今日冯四海迟迟不来,只怕我还得回家再取一趟。”沈月棠打开米袋,只见里头空空如也,一粒米也无。
“你早知道?!”王氏觉得不可思议。
“猜个七八分准吧。”沈月棠言语谦虚,但神态却十分臭屁。
“小棠,莫非你能掐会算?”王氏满眼崇拜。
见谈话逐渐往玄学发展,沈月棠赶紧拉回主题,她严肃表示玄学是不靠谱的,在周朝,只有两个人才能信得过,他们一个是德先生,一个是赛先生...
怎么感觉更离谱了?
沈月棠赶紧打住,和王氏赶着车就回了家,早有嘴快的将今天发生的事学给沈老太太和梁元宝听。
梁元宝担心不已,正要往官道上去,却见沈月棠和王氏已经到了家门口。
将她们迎进屋内,梁元宝赶紧问:“小棠,你怎么知道杜县令的身份,你又怎么知道他们今天会出现在官道上?”
“咱们摆摊第一日我便听过路的人说起,陵阳县原来的县太爷高升去了别处,来了一位新的县太爷,乃是从蜀中调任而来的。再结合第一日这位杜大人是带着女儿来的,若是寻常的走亲戚或者做生意,鲜少会带上这么小的孩子,何况他女儿说竹筒饭像祖母做的,说明他们就是蜀中人士,是来陵阳定居的。蜀中离辽州几千里,来往之人极少,我就猜出他可能就是这位新到任的县太爷。”沈月棠将自己的推论娓娓道来。
“小棠这么一提,我倒是想起来,确实有人说过这些,只是我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小棠居然就这么知晓了咱们新任县太爷的身份,真是了不得。”梁元宝真心称赞。
“小舅,咱们做生意的,尤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最新的风向,这样才能长久的做下去,这叫可持续发展。”
在沈月棠那个时代,多少商人就是因为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坐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接着一飞冲天,跨越阶级,就此暴富。而如今,沈月棠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强,也一定要学会从细微之处把握机遇。
“那你昨天对何三娘下黑手也是故意的?你知道冯四海夫妇不会咽下这口气,一定会找赵玉符来撑腰,可以借此把事情闹大,连带着赵玉符一块拉下水?”梁元宝仍然不解。
“什么?何三娘今天一瘸一拐,真是你们两个下的手?”王氏想起何三娘一瘸一拐的样子,也觉得很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