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个人的终身发展、家庭的和谐安宁、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亦是国事,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家庭教育提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并就家庭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已然成为一股时代新风。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规定,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自觉承担起主体责任,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意识,政府、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发挥支持、促进作用,必要时加以国家干预,由内而外地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家庭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引领,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回归到家庭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家长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积极的教育价值取向,才能在家庭生活中用合适的方式、行为引导孩子成长,真正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家庭中。家庭教育应充分渗透“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教导孩子敬畏生命,学会生存,感恩生活,这对于我们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现在有些孩子没有“珍惜生命”的概念,他们都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熟悉网络中的虚拟世界,这就容易导致这群孩子对于虚拟生命和现实生命的分辨与判断能力较弱,需要家长给予及时的引导,告诉孩子:“对每个人来说,生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对自己负责,推己及人,热爱并尊重世间万物的生命。”学会生存的逻辑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要学会生存的本领,拥有自己的立身之本。这里所说的本领不只是考进好学校、获得高学历,除了学习能力强之外,还要具备实践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人生路上的每个关卡。生活教育是接地气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技能,更要掌握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现在教育界倡导劳动教育,本书中也有关于劳动教育的专题,对此我想明确的一点是,劳动教育不只是要求孩子拖地板、倒垃圾,这其实把劳动教育简单化、平庸化了,我所理解的劳动教育应该是生活教育的一种,要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从生命教育,到生存教育,再到生活教育,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家庭“三生教育”是天然的实践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施加正向影响,以达到“育人”而非“育分”之目标。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这一机制的本质在于协同,协同就需要明晰三方之间的边界与各自的教育职责,现在的学校教育有时过度介入家庭教育,而有些家长过度干预学校教育,此类做法都是教育边界不清的体现。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中,学校方面,师生关系重于亲子关系,需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与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方面,亲子间的互动对话重于单向的家长教育输出,亲密的夫妻关系、良好的亲子互动更有利于家庭环境营造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不应“学校化”,也不能“心理化”;社会方面,面对家庭教育问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等,需要做到分层、分类、分区域、分年龄段进行细化研究与精准服务。《家庭教育大家谈(第二辑)》正是从学校、社会角度作出的努力,本书集聚了很多教育智慧,每一篇的主讲人不仅有专家、教师等身份,他们自身也是家长,有许多家庭教育的实践体会。他们从各自专业的视角,从不同方面切入家庭教育指导与实践,力求把最直接的经验分享给家长,真正地帮助家长。
总而言之,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建设教育强国是党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作为家长,要坚定教育信心,久久为功,与学校、社会协同合作,同频共振,共同关心、教育、培育好下一代新人。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