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3章 御驾亲征

皇宫某处不知名的小径上,一行六人正缓缓踱步而行。

“事情原委诸位当都已经明了。”

也许真是权力催人,李亨面对着很可能是自己重生以来最大的危机之时,竟是保持了相当一部分的冷静。

“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人,所以也不必有什么过多的顾虑,有什么对策建议,畅所欲言便是。”

“臣以为,不若让仆固将军带两万御营中军北上与之征战。”

郭子仪第一个开口回道,

“而臣则自去回纥借骑兵,两相夹击,定能歼灭同罗,不使其威胁行在。”

“两万精锐将士对上同罗数万兵力,竟也不够吗?”

李亨成功地展现出自己军事小白的一面。

“陛下端得是不通军事。”

仆固怀恩心直口快,抢在郭子仪前头说道,

“一军之胜败,关乎到的地方甚多,又怎能轻易以数量来论?”

“行军打仗,可不是只有刀刀棒棒。粮秣后勤、主将决策、地形地貌……要在乎的东西可多着。”

郭子仪强行止住自己想扶额叹息的念头,偷偷观察起皇帝的表现来。

他旁边的李光弼倒是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似乎对仆固怀恩这一席话极为欣赏。

反而是李泌对这种事情毫不关心,脚步依旧一深一浅,不见变换。

“哈哈哈哈哈。”

只见李亨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颇为肆意地笑了起来,

“仆固卿真知灼见,朕确实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

“方才也只是在想,汉人杀匈奴能以一当五,我大唐将士在边疆征战多年,再怎么也不会比前朝差吧?”

仆固怀恩闻言,正要出言反驳,却被眼疾手快的郭子仪拉住手臂用力一晃,还没回过神来,耳旁就已响起声音。

“陛下从小学的是治国之术、圣人之言,关心的也是天下亿兆黎民。”

言外之意,就是李亨不通军事属实正常,同样也给仆固怀恩递个台阶下,提醒他见好就收。

不知是仆固怀恩没听懂,还是假装没听懂,他继续说道:

“就算是陛下此前从未学习过军事,那也不应讲什么一汉当五胡的鬼话。”

“那是兵刃、甲胄的差距!和现在情形分明不同。”

眼见仆固怀恩颇有些气愤,李亨侧了侧脑袋,这才恍然。

加上他和李静忠,在场六人当中,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可都是属于胡人这一大类的。

这时倒不得不有些尴尬,

“朕只是打从心底以为,仆固卿和李卿皆是唐人,是华夏之民,不是有意……”

这下倒轮到仆固怀恩尴尬了——他始终没想过,皇帝竟然是抱持着这样一种心态在与他对话。

这时候,郭子仪不得不出来缓和气氛,

“陛下和仆固将军说的都没错,只不过角度略微有些不同。”

“只是纯靠两万精兵,确实也能剿灭同罗,只不过耗时太久,一旦战线拉得过长,后勤补给将会成倍地消耗。单靠灵武的粮食,怕是支撑不住。”

“加上朕讹来的那些呢?”

“这也不是单纯够不够的问题,而是该不该、需不需要的问题。”

郭子仪生怕皇帝再口出惊人之言,连忙说道,

“李节度身负重任,需去太原驻防;仆固将军虽只官至左武锋使,但其武力谋略御营中军上下皆有目共睹,此去定能一举荡平贼寇。”

“唔……”

李亨当然知道郭子仪说的是不错的办法,但总感觉心里还有一块疙瘩没去掉,致使他一直犹犹豫豫,没有真正下决定。

“三位一去,行在又当如何?”

面对这个问题,郭子仪显然胸有成竹:

“陛下放心,前元帅府马军都将王思礼、步军都将李承光、蒲关防御使吕崇贲三人半个时辰前已经抵至灵武,臣本想带着他们入宫见驾,只是没想到陛下遣人传唤臣,臣就只好自己先来。”

“这王思礼、李承光朕知道,是哥舒元帅的左膀右臂,潼关失守,潜逃至此情有可原。”

“而吕崇贲之名,朕虽然没有耳闻,据其官职,也大抵是蒲关守将一类。

“可蒲关是何时丢的?”

听闻此言,郭子仪一时愕然,竟然不能再对答。他总不能在皇帝面前说人家是主动弃关逃跑的吧?

当然可以,仆固怀恩鼻孔出气,不满地哼了一声: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怕是敌人的鸡毛都没见到,崇贲小儿就已经闻味而逃了。”

李亨这时也反应过来,只能在心底无奈地叹了口气,用“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样蹩脚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朕大抵明白子仪的意思了。”

“光弼呢?你如何看?”

“回陛下。”不同于仆固怀恩的肆意,李光弼规规矩矩地回道,“臣之想法,与郭节度虽然细节上有所出入,但方略上是一般无二。”

李亨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

“先生呢?先生的看法也与两位节度相似吗?”

“大不相同。”

李泌平静的话语却仿若一道惊雷,在郭子仪三人耳旁乍响。

“按郭节度所言,此战既然需要速战速决以减少粮秣损耗,又怎么有时间去与回纥沟通,请他们出兵呢?”

“这岂不是前后矛盾,互不相通吗?”

郭子仪知道李泌要说什么,但也只是嘴唇抿了抿,没有出言。

而李亨心中好像被什么东西骚动,兀地兴奋起来:

“那依先生之见,应当如何应对同罗?”

李泌停下脚步,对着皇帝长鞠到底,语气平淡,内容却是石破天惊。

“请陛下带领御营中军四万将士,御驾亲征!”

“如此,非但能够鼓舞士气,更能达陛下之愿景,实节度之战略,可谓一石二鸟之计也。”

“好!”李亨整个人终于舒畅,“先生果然大才,就依先生所言!”

唉——

郭子仪在心中叹了口气,他就知道是这样。

先前提出的那个计划,为何只让仆固怀恩带两万将士,而又要跑去回纥借兵,究其根本,不就是因为行在这里需要足够的将士守护吗?

当然,这只是中策,毕竟没谁知道回纥愿不愿意借兵,这其中又会出什么其他岔子。

没想到他不敢提出来的上策,就被李泌如此轻易地提出,皇帝更是如此轻易地接受。

郭子仪的眼神复杂,又想起张说那句“雅类圣祖”。

大唐果真又能出一个太宗般的天骄?

“其他人可有异议?”

一片寂静之后,李亨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就各自按照这个计划下去施行。”

又忽然想到什么似的,

“御营左军兵员征召的如何了?”

“回陛下。”李光弼说道,“已经招募万余人,随时可以赶赴太原。”

话至此尽,众人各回各家,各操各事,唯独李泌留了下来。

“先生还有事?”

伴随着李亨的疑问,李亨从自己的袖袍中掏出一颗鸡蛋大小的物什,

“臣来之前,有武士抵都督府,自称是颜采访使之使者,送来这蜡丸。”

李亨接过蜡丸,拆开一看,里面竟是张纸条。

再展开,纸条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详细地介绍了此时河北的情况以及颜真卿自己据此作出的各项应对。

最后落款是这么一句话:

臣颜真卿,生为大唐之人,死亦是大唐之魂!

将纸条递给李泌,李亨下令道:“加颜卿工部尚书,御史大夫,至于其信中言明的各项情况,就由先生思虑安排吧。”

“是。”

李泌得到指令,也出宫回都督府处理诸多繁杂的事务。

清闲的皇帝则是再再再一次抬头望天,

河北诸郡,到这个时间,果然也快支持不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