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项氏拥立楚王,兵锋指向陈县!
“我们都有反秦这个共同目的,如今为了【轩辕剑断刃】而决裂,会不会有损我们的名望,让人觉得我们贪图小利,自相残杀?”
项氏率江东子弟兵击败葛婴等东路军后,夺下【轩辕剑剑尖】,可项梁不喜反忧,神色凝重的对范增问道。
“此言差矣,轩辕剑乃昌平君在咸阳得到的神兵利器,而后借此反秦。
“后昌平君被秦军击败,殉国而死,他的意志却传承下来了。
“项氏世为楚将,更有资格得到昌平君的传承,复辟楚国。
“将军率江东子弟兵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来投,这就是众望所归。”
范增陈说利弊,令项梁有些惭愧的神色稍缓。他继续说道:“更逞论,刘辩统帅的起义军,必败!”
“为何如此?!”
这令项梁有些惊疑。
范增说道:
“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
“我们这里是楚地,刘辩等起义军起义,应该借着‘楚国’的旗帜反秦,而不是建立所谓的‘汉’,另立旗帜!
“刘辩等起义军如此行径,是无法充分利用楚国的反秦力量,其势不长,是没有未来的!”
此言,令项梁表示认可。
一旁的项羽也冷哼道:
“这个刘辩不仅另立山头,建立什么‘汉’,还谣传自己是‘天降圣君’,真是不要脸!
“世人皆知,武夫、练气士等天命,人人皆可选择擅长之道修炼,唯独帝王之道,世间唯一!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铸造传国玉玺,镇压天下气运之后,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不斩断秦国国运,世间怎么可能出现两个皇帝?!
“这必定是刘辩谣传,为自己加持的‘天命’之说,蛊惑那些愚民还可以,但想要蒙蔽我的慧眼,根本是不可能的!”
项羽此言,赢得了江东子弟兵诸将的认可!
这些人自认为是“楚人”,自然是想要以“复辟楚国”为奋斗目标。
而不是建立什么“大汉”!
“少将军所言甚是。”
范增点头,继续说道:
“将军无须介怀,得轩辕剑者得天下,只要我们集齐轩辕剑,斩断秦国国运,必可复辟楚国。
“而今将军最应该做的,是找到楚王的后裔,拥立楚王,再立楚国政权。
“届时,必定一呼百应,楚国人才如过江之鲫投效。
“而后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攻略陈郡陈县,这里是昌平君反秦之地,也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陈郢所在,更是轩辕剑断刃藏匿之地。
“若是攻破陈县,向天下宣告楚国王者归来,整个楚地都将倒戈相向,助力我们反秦!这才是众望所归!”
范增此言,说的项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项羽等江东子弟兵,也是振奋无比,无不想要重现楚国的荣耀!
许久之后,项梁拉着范增的双手,情真意切的说道:
“先生之才,如周之姜子牙、春秋战国之管仲、乐毅。我们得先生相助,必可复辟楚国!”
“将军,事不宜迟,立刻寻找楚王后裔,举起楚国反秦的大旗,进攻陈县!”
范增感受到项梁的真诚,也是掏心掏肺。
他如今已经七十岁了,奇谋百出,智计无双。闻听项梁率江东子弟兵渡江作战,立刻过来投效。
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没想到初来乍到,就获得了项梁的信任。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好。”
项梁不在对谋夺【轩辕剑剑尖】之战而耿耿于怀,立刻寻找楚王后裔。
很快在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
当时熊心在替人牧羊,项梁拥立熊心登位,为了顺从楚国的民望,仍然把他称作楚怀王,建都盱眙。
春秋时,盱眙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越灭吴,盱眙属越国。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名曰都梁。
楚王、楚国复辟!
此消息一出,顿时令楚地沸腾了!
淮泗一带的楚将纷纷来投。
如东阳县令史陈婴,带着东阳县中两万人归属项梁。英布、蒲将军也领兵前来归属,总计兵力约六七万人。
项氏一族靠着“楚王”的名义,令八方来投。
他们渡江作战时,只是带了八千江东子弟兵,而今兵力一下子膨胀到十多万。
就连韩信,也仗剑来投,当然以韩信如今的名望,他只是项梁麾下一名小卒,根本不得重用。
此次“复辟楚国”,项氏居功至伟。
项梁被任命为上将军、项羽被任命为次将,范增因举荐之功任命为末将,楚王下令进攻陈郡陈县。
陈县,这里是昌平君反秦之地,也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陈郢所在,更是【轩辕剑断刃】藏匿之地。
想要诛灭暴秦,必须集齐四块【轩辕剑断刃】,设法将之重铸,这才能真正斩断大秦国运。
陈县势在必行!
而且。
他们也要在楚国旧都陈县,宣告天下,楚国王者归来这件事情!
陈县之行,意义重大!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因为项氏一族与葛婴等起义军一战,轩辕剑的消息不胫而走。
淮泗一带很多人都知道,轩辕剑碎裂成【四块断刃】,分别藏匿在【秦国国都附近】、【陈郡陈县附近】、【泗水郡蕲县附近】、【东海郡东阳附近】。
而今蕲县附近的【轩辕剑断刃】,被刘辩等起义军得到。东阳附近的【轩辕剑剑尖】,被项氏一族得到。
如今只剩下【陈郡陈县】和【秦国国都】两个地点。【秦国国都】暂时无人胆敢冒险。
因而很多势力,都蜂拥前往【陈郡陈县】。
这些势力中,有项梁率楚军杀向陈县。也有墨家等诸子百家、江湖人士汇聚陈县。
有些是为了反秦贡献一份力量,也有些是为了浑水摸鱼,也有些是为了扬名立万。
甚至,也有六国后裔从中插手,试图分一杯羹!
“得轩辕剑者得天下!”
轩辕剑碎裂成四块碎片。
刘辩等汉军得到一块、项氏等楚军得到一块,那么剩下两块,如果有六国后裔可以得到,那就是天命所归,复国有望。
整个淮河地区,因为这件事情而沸腾,蜂拥陈县。
……
刘辩与砀郡郡兵爆发【芒砀山之战】时,项氏也借着“楚王”名义,整合淮南的楚国力量,都是为了反秦的起义军,为了区分。
世人将楚国的反秦力量称之为“楚军”、刘辩等首举义旗反秦的起义军称之为“汉军”。
但刘辩等汉军虽然是最先反秦,有首倡大义,可不管是名望还是人心,“汉军”显然不如“楚军”。
因为这里是楚地、楚人居多!
刘辩的“汉”,在曾经七国之中并无国号,甚至春秋战国时期,也没有“汉”这个国家,完全是借势建立的新势力,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得人心!
先秦之人,又如何知道“汉”在未来的无上荣光?!
因此。
葛婴率东路军败退,度过淮河后,军中那些将士听闻“楚国复辟”、“楚王归位”后,半路上纷纷逃散,上万兵马最后只剩下不到一千。
都是攻略大泽乡、蕲县的老兵们!
淮南那些新兵们,无一留下!
这让葛婴等将士,悲从中来,感觉他们“汉军”的未来,前途渺茫。
“将军乃天降圣君,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只有将军带领下的起义军,才能诛灭暴秦!”
葛婴如此安慰着众将士。
他们是最先跟随刘辩起义之人,并且是见证过泗水郡上空“陨石天降”、刘辩“天降圣君”的奇迹,他们对刘辩、对汉军是最忠诚的!
“大汉万岁!!!”
他们一路高呼着口号,踏入泗水郡地界,准备与刘辩等主力联系汇合,从长计议。
这时,他们遇到了刘辩派遣南下的特使:
“将军让我等探寻东路军的情况,同时命你与墨家取得联系,你们怎么打道回府了?!”
“唉。”
葛婴叹了口气,将淮南之事一一告知——
他们在墨家相助下渡过淮河,攻城掠寨,兵力膨胀到数万,将起义的火种传递淮南,人人称颂起义军、人人赞颂刘辩圣明……
后项氏一族在江东反叛呼应,两军随之在东海郡会盟,三方联手,找到“宝箱”藏匿之地东阳县,轩辕剑断刃问世,最后爆发争夺之战……
他们败退!
葛婴最后叹息道:
“我们渡过淮河后,项氏在盱眙拥立楚王后裔复辟楚国,楚地沸腾!
“消息传来后,那些新兵纷纷逃离,最后只剩下老兵。此次东路军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了!”
…
“项氏小人行径,墨家袖手旁观也是失信于人。若非将军告知轩辕剑下落,他们哪里知道轩辕剑具体所在?”
特使义愤填膺,满腔怒火无处发泄:
“在反秦大业还未完成前,就为了轩辕剑内战决裂,鼠目寸光的小人!”
…
“墨家倒不是故意袖手旁观,他们与项氏一族关系密切,可以出手援助我们,避免伤亡,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葛婴叹了口气,旋即问道:“将军为何让我等联系墨家?我们分兵东进后,发生何事了?”
…
特使也告知了刘辩等主力的情况。
西进转攻铚县、伏击泗水郡郡兵、躲入芒砀山、儒家弟子李明沟通泗水郡和砀郡,引发两郡合围、芒砀山之战爆发……
之所以要联系墨家,是刘辩当初从凌霄道人口中得知【山河社稷图】之事。
昌平君与燕丹在秦国国都附近奇遇,昌平君得轩辕剑,燕丹得山河社稷图。
后燕丹与墨家联手,荆轲刺秦,利用【山河社稷图】,掩藏杀机、遮蔽天机,藏身刺客。
最后借此靠近了秦始皇嬴政,差一点将之击杀!
这让刘辩心中激动!
【山河社稷图】等于是可以藏匿活人的“储物袋”,说不定可以通过两界双穿门。
如果可以,刘辩就能将大汉世界的兵马,源源不断运输到仙秦世界作战。
而荆轲刺秦失败后,【山河社稷图】下落不明,刘辩想要联系墨家,打探消息。
…
“既然将军有重要事情与墨家沟通,那我们派人再次前往淮南,与墨家联系。”
葛婴如此说道。
特使颔首:“我们兵分两路,大部队护送伤兵前往芒砀山根据地休整,我们派遣精锐深入淮南,设法联系墨家。”
“好。”葛婴赞同。
他们刚刚在淮南与项氏一战,而今项氏借着楚王名义整合淮南力量,势力庞大。
这时候,其实不应该杀一个回马枪,以身犯险的。
但刘辩这位“天降圣君”,在他们心中份量极重,他们必须完成刘辩的命令。
等他们分兵南下时,淮南的消息传来。
楚王下令发兵陈县,夺回楚国都城,在此向大秦宣战,向世人宣告楚国王者归来。
并且,搜寻剩下的【轩辕剑断刃】的下落。
项梁率楚军多路进攻,一路之上的郡县,望风而降。
整个淮南的江湖人士,各怀鬼胎,蜂拥陈县。
淮南,已经如同沸腾之水翻滚。
兵荒马乱下,他们根本联系不上墨家,找都找不到。
不得已,葛婴等人又渡河,退回泗水郡,追上了伤兵部队,准备先回到芒砀山根据地,联系刘辩后,从长计议。
……
芒砀山。
有数十名儒家弟子正各显神通,对当初【芒砀山之战】附近的痕迹,进行地毯式调查。
他们想要寻找起义军的下落!
可是,一无所获!
“李夫子,找不到叛军的踪迹,不管是他们的行踪,还是埋葬尸首之地,都一点痕迹也找不到。
“他们应该使用了遮蔽天机的办法,并且布置了相当严密的阵法。”
一名儒家弟子对李夫子行礼回道。
…
“如果真的找不到下落,那么只能追踪其余叛军下落。
“据说当初有一路分兵西进,只要攻城掠寨,那么等他们攻下城池休整时,我们就能兵贵神速追上。”
李夫子叹息一声回道。
…
“我与诸位同窗再设法搜寻一下,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只能如此了。”
这名儒家弟子退下,又开始地毯式搜查。
…
李夫子见努力的众多弟子,心下叹息一声。
当初与泗川书院院长出现分歧后,他没有如同院长那般隐忍等待时机到来,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为了避免影响到泗川书院,李夫子选择离开书院,当时呼应的弟子成百上千。
不过,李夫子只是带着他们这一班学生,总计72人,放弃泗川书院弟子的身份,决定追踪叛军的下落。
如今这里只有71人,还有一位正是李明。
这是李夫子的入室弟子,泗川书院数千学生中,这72人是与他最亲密的弟子。
而李明,更是视为核心的真传弟子。
这些弟子衣食住行,互相照应,他们在泗川书院读书,偶尔一起游学,朝夕相处,寝则同榻、食则同桌,已经是手足兄弟了。
李明与李夫子,更是有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情谊在。
这位最亲密、最核心的弟子惨死,李夫子以及这些同窗,意难平!
这个仇不报,他们此生再难寸进!
他们离开书院后,李夫子并非漫无目的的追击叛军,而是有的放矢的来到【芒砀山之战】战场。
当初刘辩等叛军与砀郡郡兵在此激战,砀郡郡兵败退。
不过。
叛军此战也只是惨胜!
那么战死的尸首埋葬在哪里?受伤的兵马藏匿何地?
这些蛛丝马迹,都可以追踪到刘辩等叛军主力!
然而。
刘辩这支叛军,能人辈出,遮蔽天机,竟让李夫子等71名儒家弟子,一无所获!
“唉,难道要无功而返吗?!”李夫子叹息一声。
但就在此时。
一名弟子匆匆来报,神色惊喜:
“李夫子,芒砀山之外有叛军靠近,为首之人,似乎是当初李师兄追击的葛婴等东路军!”
“冤家路窄啊!”
李夫子闻言,神色也露出一丝喜色,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触,但回想起惨死的李明,又转为悲愤:
“动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