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来做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3章 夷安令方贤

国不可无君,县不可无令。

庄闻已被罢黜,那么新县令会是谁?

都昌过来的姜长史并没有让这个悬念保留太久:“诸位,临行之前,北海相已有吩咐,方贤能文能武,可暂领县令一职。”

说罢,姜长史环顾左右,“诸位可有异议?”

开什么玩笑,连县令庄闻都斗不过方贤,谁还敢不识趣?

一众官吏急忙表态:“北海相明察秋毫,我等绝无异议。”

“方贤,你意下如何?”

方贤自然要谦让一番:“姜长史,在下之前只是一介游缴,承蒙国相厚爱,忝为县尉,已经耗尽心神,眼下,若是执掌一县,只怕力有不逮,辜负了国相厚爱。”

姜长史笑着摇头说道:“方县令,你就莫要推辞了,这偌大的夷安城,舍你其谁?”

方贤还要谦逊谦逊,不曾想,姜长史拍板定案:“好了,这是国相的意思,也是夷安上下的意思,诸位,你们说是不是啊?”

县丞等人急忙高呼应和:“长史所言极是,方县令还是不要推辞了,能者多劳,您就为了夷安百姓再辛苦辛苦吧!”

“没错,姜长史也是奉命而来,方县令还是快快接令,莫要让他为难了”

……

此时此刻,方贤对“天冷加衣”一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无论这些人是否真心实意,可大势所趋之下,谁敢唱反调?

真是念头通达,身心俱爽啊!

一年之前,方贤只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盐丁,如今,他却成了夷安县令的不二人选!

今日能掌一县,他日未尝不能掌管一郡!

方贤不再推辞,正色道:“承蒙诸位错爱,方贤恭敬不如从命!”

大事已定。

姜长史终于完成了使命。

眼下,袁本初与公孙瓒正在龙争虎斗,他们之间的获胜者必然会继续发兵征讨北海郡。

没法子,谁让北海富庶呢?

上一次的前车之鉴令人记忆犹新,这一次,孔融说什么也要早做准备。

因而,听到庄闻与方贤的矛盾不可调和之后,孔融便决定毫无保留地支持方贤。

庄闻只是一个县令,方贤可是有四五千兵马!

孔融麾下不缺县令之才,缺的是方贤这样的将才。

送别姜长史之后,方贤看着夷安城,感慨万千。

今日起,夷安便是自己的起家之地。

无数的经验证明,一味的流窜不可能成事。

只有稳扎稳打,星星之火才可燎原。

新官上任,对于方贤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眼下,夷安除了方贤麾下的兵马之外,还有一千二百名县兵,他们虽然良莠不齐,但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之前,庄闻正是凭借这股兵马守住了夷安城。

如今,方贤走马上任,自然要掌控这支县兵。

如何掌控?

安插老卒、打乱编制、认命新官!

之前方贤的官职太小了,所以他麾下的军将都没有担任朝廷官职。

如今,好不容易升到了县令,自然要赶紧提拔。

“文向,夷安尚有千余县兵,我打算将他们收入囊中,你可愿担任夷安游缴,为我解忧?“

若是在遇到方贤之前,一个小小的游缴,徐盛根本不会放在眼里,在他的规划中,他本打算前往江东投奔孙策。

可是,连番接触之后,方贤给徐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许,方贤真能闯出一片天?

“愿为县尊分忧!”

“好,由你出马我才放心,你可在正兵营、辅兵营各挑出一百人随你赴任,以后他们便是你的班底了!”

正兵营总共不过八百人马,他们是方贤的嫡系精锐。

徐盛没想到方贤竟然如此舍得,一出手就是两百人。

也许,这便是士为知己者死!

“县尊待我以国士,我必以国士报之!”

信任是相互的,徐盛与方贤接触的虽然不多,但他却能从方贤身上感受到一股毫无保留的信任。

今日,徐盛彻底摊牌了,他愿为方贤效力!

在历史上,徐盛可是孙吴大将,他多次以少胜多,智勇双全,最终得封“芜湖侯”。

如此英雄人物表达了忠心,方贤很是兴奋,“若非事务繁多,今日定要开怀畅饮!”

“县尊宽心,不出十日,徐某便可让县兵如臂使指!到时候再庆祝也不迟。”

“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

……

原本庄闻未走时,方贤只是个县尉,他只能再自己的土地上进行

夷安城,没了庄文的牵绊,方贤的各项政令施展的极为顺畅。

无论是开渠引水,还是修桥铺路,城内的大小富户全都踊跃参与。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

临近夏初的时候,整个夷安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

与此同时,一纸招贤令张贴在城门口,上面以夷安县衙的名义广招匠工。

无论是木匠还是铁匠,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加入匠工营,享受不菲的待遇。

硕大的水车架在河边,饱受缺水困扰的田地终于泡上了久违的河水。

虽然没赶上春耕用水,可这时候进行适当的灌溉,依旧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对此,乡民们自然感恩戴德。

民以食为天,只有填饱肚子,乡民们才有闲暇考虑更多的东西。

自古以来,土里刨食的乡百姓们便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他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官吏能够给他们一点点好处,他们便感恩戴德,整日里念叨着为官者的好处。

之前,庄闻在位的时候,百姓们还没觉得有什么,可现在,方贤甫一上任,百姓们就察觉到了两者之间的迥异之处。

相对于方贤,庄闻始终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士人模样,而方贤,他那平易近人的模样却是发自肺腑的。

发迹之前,方贤只是个盐丁的事情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果是别人,可能还会生出嫉妒之心,可对方贤,乡民们只有无穷无尽的佩服以及感恩。

张饶寇城的时候,如果不是方贤,说不定夷安城早就破了,管亥兵围都昌,如果不是方贤,爱民如子的孔北海说不定也已经不在了,那时候,一旦管亥得手,夷安城肯定难逃毒手。

这样一个对夷安有恩的人物,谁要是敢说他的坏话,只怕早就会被口水淹死……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义子吕布杀死,五月,江东枭雄孙坚死于黄祖手下,六月,董卓旧部李催、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城,吕布出逃武关。

与此同时,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掠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抵挡不住,曹操引兵直入东郡,在濮阳大破白绕。

远在河北的袁绍上表,奏请曹操为东郡太守。

曹操当仁不让,终于名正言顺地掌管一郡大权。

在夷安的方贤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心里面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曹操毕竟是曹操,只要给他机会,他就能够降龙伏虎,成就不世之功。

反观方贤,经过一年的发展,他也只不过在夷安站稳了脚跟,将麾下的兵马精简了一番而已。

跟曹操比起来,方贤所取得的成就不值得一提。

六月,青州黄巾连破兖州多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北海国隶属于青州郡,听闻青州黄巾如此猖狂,北海相孔融勃然大怒。

要知道,自打方贤将境内黄巾清扫一空之后,北海国内的百姓很是过上了一年的安稳日子。

如今,乍一听闻临近郡县的遭遇,孔融很有些同情。

同情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心出兵征伐黄巾,可听说何仪等人麾下足足有人马近百万,万一引火烧身,仅靠方贤的那几千兵马肯定是无济于事的。

就在孔融纠结于出兵与否的时候,东郡郡守曹操在济北相鲍信的迎接下自领兖州牧。

什么叫自领?就是说,曹操在没有任何朝廷任命的情况下在兖州占山为王,对着天下人说,这兖州是我曹操的了,谁他娘的也别动,谁动我就砍死谁!

向来惟朝廷马首是瞻的孔融得知之后自然痛骂曹操,说其是朝之奸贼。

为此,孔融特意把方贤从夷安唤到都昌,询计问策。

“方贤,青州黄巾嚣张跋扈,肆意妄为,连刺史刘岱都葬身贼手,我打算派兵剿匪,不知道你意欲何为呀?”

“黄巾号称百万,不过,据我所知,可战之兵不过三成,北海若是有心剿寇,只要派一大将小心行事,区区黄巾根本不足为惧”

“你似乎话中有话,有什么顾虑不妨一并说来”

方贤微微颌首,嘴里道:“据我所知,东郡郡守曹操曹孟德自领兖州牧,济北相鲍信等人大为拥戴,而袁绍与曹操为至交好友,如果我们贸然出兵,怕是会同时得罪这两位呀”。

孔融明白方贤的意思,眼下曹操正在与黄巾军浴血搏杀,如果这时候北海军出击,很有些摘桃子、捡便宜的嫌疑,单单一个曹操也就罢了,偏偏河北的袁绍也不是个善茬,倘若过了黄河,北海军就要直面袁绍兵锋了。

那时候,向来不以军力见长的北海国拿什么抵挡袁绍与曹操的两面夹击?

指望徐州的陶谦?

孔融叹了口气,道:“天子大权旁落,各地州牧名为朝廷官吏,实际却是地方上的土皇帝,我孔融枉为圣人嫡亲,却不能为君上分忧,实在有辱门风呀”。

“使君何处此言,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使君身居庙堂之远,能够竭力为民谋利,这已经算是难得的忠臣了,若是天下州牧人人如此,百姓安居乐业,黄巾又怎么会三番两次剿而复起?”

孔融深深地看了方贤一眼,嘴里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我只能看着贼子猖狂、乱臣无道,却无能为力?”

方贤连连摇头,笑道:“我有一计,可使得使君无需一兵一卒便可收取青州民心!”

孔融好名,但凡是有利于自己声望的事情,他都显得极为热忱。

此时,听说方贤有妙计献出,孔融大喜,嘴里道:“快快说来!”

“敢问使君,我北海郡内可有余粮?”

孔融皱起眉头,嘴里道:“除却黄巾滋扰那一次,我北海国向来平安无事,粮秣自然是有的”。

“若是救济十万流民,可以坚持多久?”

流民向来为官府忌讳,只因为他们时时刻刻挣扎在死亡线上,早已经漠视了国法律法,只要有可能,他们便会为了一丝生机去搏杀,去劫掠。

这样一颗随时可能引燃的炸弹,谁也不想放在自己身边。

便是自诩爱民如子的孔融都不想过多招惹流民,毕竟,付出与收获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是太过悬殊。

孔融虽然是个书生,却也知道不可好高骛远,而且听方贤这语气,好像人数还在十万开外!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整个北海国内也不过有人口六十万而已。

真要是涌来十万流民,那放到什么地方安置?谁来管理他们?

在孔融心目中,北海国内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已经是一处难得的人间乐土了,他可不想让一帮外来流民坏了这样的大好局面。

救济流民?几百名几千名也就罢了,真要是超过了一万之数,绝对是一件令人头痛至极的事情。

如果是其他人,孔融早就大声呵斥,把他驱逐出去了,可面对方贤,他却不好发火,“我北海国内粮秣有的是,除却百姓日常所用的粮秣之外,别说是十万人,就算是二十万人都足够食用个一年半载的,不过,流民一事事关重大,须得三思而后行”。

方贤看穿了孔融的顾虑,这位孔北海就是典型的有贼心没贼胆,既想要名声,又不想付出代价。

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在太平年月也就罢了,凭借孔夫子积攒的声望,兴许没有人会刻意的针对孔融。

可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所谓的名门望族都抵不上兵强马壮来的实在。

真正到了刀剑相向的战场上,谁去在意你的身份?

后世里,曹操要是在意孔融的名望,就不会逼死他,袁绍要是避讳孔融的声望,又怎么会攻伐他的北海国?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自古皆然。

方贤深吁了口气,平整一番思绪,嘴里道:“使君宽心,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乡民们不会背井离乡,而且,据我所知,青州黄巾多数为本地百姓,剩下来谨守本分的乡民少之又少,只要使君一纸文书传檄天下,名利双收之事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