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没有祖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5章 百年隐秘

次日一早,三人在梁城西门之外的渡口汇合。

路远简单束发,一身取自虎神神国的武士劲装,一件青灰色斗篷式披风,看上去比过去又高大,英俊了些许,神树三姐妹寄生的斩妖剑挂在腰间,挂着的褡裢口袋里装着小鳄鱼吞吞,那把长枪和三张符都在吞吞肚子里。

三张符是弱气少年模样的林鹿神图林金给的,是寄存了他神力法术的穿梭符,使用之后,会赋予使用者极强的移动速度,并且在作用时间内能够无视性的突破实体的障碍,包括结界。

另外皮和布缝制的行囊包裹则挂在毛驴黑塔身上。

李雁翎男士发髻,一身红黑,贴身修身,一件昂贵的金丝织锦披风,依旧是那股男装丽人的味道,三把剑依旧随身携带,行装与各种物品都装在那个结实的大木箱子中。

徐灵微女士发髻,步摇珠钗,淡淡的妆容,一身衣服以藕粉与白为基调,鹅黄色的素色对襟披风,女人味十足,一长一短两把佩剑,带着一个可以背负的方形竹编箱笼,放着她的行李物品。

三人一同登船。

这个时节,顺风顺水,五天后,三人来到了赵家庄所在的红芦乡。

来到渡口。

湖水已经泛红,湖上更是起了红色的雾,那遥远的湖心岛已经完全无法看见。

左右找了一阵,没见到一个人,也没见到一只船。

只有盘踞与此的赵家下了命令,不准有人开船去岛上,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路远一点不慌,“少说二十户人靠这片湖谋生,他们临时的迁居,也不可能离湖边太远,船这样极其重要财产更是只会放在身边,马上就把人找出来。”

左眼开启,他开始快速的沿着湖岸开始大范围的搜索。

没多久,他找到了人,而且如他所料,船也在。

收回能力,路远招呼两人跟上。

从这里遥望向目的地,中间隔着大片的芦苇荡,密密匝匝的芦苇青葱茂盛,阳光挥洒,轻风一起,层层叠叠的金色苇浪翻滚,鱼跃鸟鸣,点起几处碧波荡漾,如诗如画。

走入这芦苇荡之后,立时变成另一番味道,大大小小不同的芦苇荡通过河流与河流之间细线一样岸畔小路相互连接,而芦苇都比人还高,根本看不清前路,只需要一小会儿,便再也不觉得有什么美的,只有深陷迷宫,分不清东西南北的焦躁。

还好,路远的视线可以穿透这些芦苇,找到一条路。

很快,他牵着毛驴和黑塔,带着两个女人来到了一处藏在芦花荡中的村寨。

有五六户人,七八条船。

三人过去说明来意。

“不卖?”路远气笑了,是他们三人长得太面善,还是这群渔民过于淳朴?路远一下拔出了剑,一脚踹到作为代表过来交涉的老渔夫,剑锋架在老头脖子上,“现在,可以卖了吗?”

躺地上的老头连说可以。

但是,要他们出个人来驾船带他们去湖心岛,却是坚决不肯,杀了他们也不肯。

路远懒得再说什么,直接要了一艘船离开了。

就在这时,一直大体型的白鹤飞来,白鹤的背上还有一个什么东西,仔细看才发现是个人。

一个小老头,身体比孩童还小,几乎是个三头身,一只手随便拎起来,一撮白发一个丸子道髻,白眉白胡,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呵呵的,一件道袍包裹了全身。

路远和李雁翎听过没见过,徐灵微之前亲眼见过,“白鹤道长?”

“正是贫道。”三头身的白鹤道人回答。

他正是白鹤观承前启后的那位观主,带来白鹤之名,已经活了三百年的传奇人物。

也不等问,白鹤道人自己就说起了来意,“老道一来受了崔院长的托付,过来看看这边的异常,二来,自己也想来看看,毕竟,这里也算是一处故乡,那时候啊,赵家才刚搬来这地方了。”

路远三人眼神交流了一下,都觉得可以让白鹤道人同行。

这个有三百岁的老不死,虽然很明显藏着什么目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比他们更了解这片湖以及湖心岛上的赵家庄。

“老道长稍等,我们去把船放下来。”路远说着,往放置船只的地方走去。

白鹤道人走过去,“老道我也曾在这红芦乡生活过几十年,也算老手了,等下便由我来驾船吧。”

路远三人抬着船,把船放到岸边,然后推下水。

这时,三人才注意到这边立着一块大石头,大石头被雕刻成一个龟甲的形状,上面刻着字。

这些字路远是一个也不认识。

徐灵微摇头,跟着路远一起看向李雁翎。

李雁翎也是摇头,“看我做什么,我也不认识,估计是不认字的工匠照着记忆翻刻的,于是就变得没人认识了。”

“李家娘子错咯。”白鹤道人开口,“这是杨氏夏朝特别流行谶纬的那段时间发明的一种卜字,专门用来记录谶言的,这上面写的是一句二百年前,在沐阳地区非常流行的一句谶言。”

“这上面是‘赵行李山,血湖见卜,长忆有尽,神人无终’十六个字。”

白鹤道人读出了上面的特殊文字。

李雁翎顿时皱眉,因为又是赵,又是李的,难道和赵李两家有关?

路远也产生了同样的联想。

白鹤道人笑呵呵的,“曾有一段时间,赵李两家都痴迷于研究这段谶言,不过,后来李家放弃了,也在时代浪潮中越发兴盛,当代家主更是高居太尉,李家如今已经是沐阳郡,乃至天下间一等一的世家。而赵家,似乎是越陷越深,到如今,已经只是盘踞红芦乡的一个豪强之家,官面上的人都是鞋地方小吏。”

老道语气中没有什么捧高踩低的意思,有的只是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曾经差不多的两个家族,因为不同的选择,百年之后,已经是天壤之别。

李雁翎问,“这谶言到底什么意思?”

她姑姑当年可是十分优秀的一个人,结果莫名其妙就要嫁给那姓赵的。

更离奇的是,姑姑把儿子送了回来,然后自己死了,事后,李家竟然没有拿赵家怎么样。

其中一定有隐秘。

现在看来,这个秘密就和这段百年前的谶言有关。

“老道不知。”白鹤道人摇头,“当年赵,李两家的几代英才都没能真正破解的谶言,又那是老道士我这个除了能活再没其他的本事的平庸之辈可以破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