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博斯普鲁斯海峡旁边的这座伟大的城市有很多为人所知的名字。对斯拉夫人来说,它叫沙皇格勒(Tsargrad),意思就是皇帝的城市;对北欧人来说,它就叫米克拉加德(Myklagaard或Micklegarth),意为伟大的城。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之为拜占庭,这其实是该遗址上旧定居点的名称;对新罗马来说,它首先是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upolis),即于公元330年在那里建立了新帝国首都的皇帝君士坦丁的城市。对于这个新名字,帝国东部和南部边界以外的穆斯林则以Kostantiniyya或Kustantiniyya的形式使用。
最常见的是,拜占庭人满足于简单地把他们宏伟的首都称为“城”(hê polis)。这个词可能是另一个名字的基础,即早在10世纪的穆斯林历史和地理著作中就出现了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这个名字的词源颇有争议:最为广泛接受的解释来自短语eis tên polin,意思是进城,穆斯林可能是从他们在小亚细亚的希腊邻居那里听到了这种说法。尽管土耳其人和其他穆斯林广泛使用 “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但奥斯曼帝国官方并未使用。作为Istanbul这个词的颇有想象力的变体,Islambol(意思是满是伊斯兰)这个词曾一度出现在奥斯曼人的硬币和文献中。但对奥斯曼帝国的大部分苏丹而言,从征服君士坦丁堡到帝国垮台的漫长时间里,他们更倾向于保留Kostantiniyya这个名字,并将其与诸如 “君主之家”(Abode of Sovereignty)和 “幸福门”(Threshold of Bliss)之类的诗意名称变换着使用。直到1930年,“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才正式取代了 “君士坦丁堡”。
然而,许多世纪以来,对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并使其成为帝国首都和文明中心的土耳其人来说,“伊斯坦布尔”才是他们对这座伟大城市的共同称呼。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试图描绘这个帝国和文明的某些方面,它们在奥斯曼帝国的辉煌时期蓬勃发展。我将尽可能使用当时的土耳其和西方观察家的视角来描述它。
第六章使用的卡提布·切莱比(Kâtib Chelebi)的节选来自G.L.刘易斯博士的版本,我要感谢他和各位先生。我也感谢乔治·艾伦(George Allen)和昂温(Unwin)允许我转录它。第一章中萨德·丁(Sa'd edGDin)的话、第五章中埃弗里亚·切莱比(Evliya Chelebi)的话分别是由 E.J.W.吉布(E.J.W.Gibb)和J.汉默(J.Hammer)所翻译,我对他们的翻译做了略微的修订。第六章中梅西希(Mesihi)的诗来自威廉·琼斯爵士(Sir William Jones)的版本。来自欧陆作家的段落,我引用的是与他们同时代的或差不多同时代的英语译本。土耳其语文本的其他英语版本是我自己翻译的。感谢 《伊斯兰研究》(Islamic Studies)的编辑卡拉奇(Karachi),他授权我使用我自己翻译的卢特菲帕夏(Lutfi Pasha)、考初贝伊(Kochu Bey)和卡提布·切莱比的一些段落,它们最初是于1962年3月发表在该杂志的第一期上。
注:此插图系原文插图。
我想向伦敦大学的A.T.哈图(A.T.Hatto)教授和V.L.梅纳热(V.L.Ménage)博士表示感谢,他们通读了我的打印稿,并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与奥斯曼帝国研究领域的所有人一样,我显然也在整体上受益于该领域的大师们,特别是保罗·维特克教授。
伯纳德·刘易斯
伦敦,英格兰
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