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师的运动规律手稿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2 结束动作

结束动作的主要作用是消耗动作能量,使角色进入静止状态或过渡到下一个动作。接下来,我们将通过4个案例来了解耗尽动作能量的方式。

1.案例一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球和角色的同步运动,来观察动作能量的消耗。在速度上,其动作能量消耗表现为减速,如图1-25所示。

图1-25

在角色落地之前,间距逐渐扩大,运动呈加速状态。当角色落地时,由于惯性作用,可以看到角色运动的距离逐渐缩小,角色身体的前移速度也随之减慢。四肢在化解冲击力的同时,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角色落地后的第1步跨度比较大,这一步消耗了身体的大部分动作能量。随后的步伐变小,因此步频实际上加快了。左臂对地面的支撑让动作能量更多地消耗。右臂支撑地面后,之前的冲击力已不能驱使右手离开地面,于是身体开始以右手为支点旋转,以进一步消耗动作能量。当左脚落地并形成支撑时,身体得以稳定,动作完成。上述过程如图1-26所示。

图1-26

2.案例二

在案例一中,结束动作的能量消耗速度是低于动作主体部分的能量消耗速度的。那么结束动作的能量消耗速度比动作主体部分的更快是否成立呢?我们用另一个例子来验证一下。

一个角色从空中落下,落下速度逐渐加快,在第4帧落地以后,角色瞬间进入结束状态,如图1-27所示。在这个例子中,角色落地后巨大的冲击力被吞噬掉了,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角色重重地砸到地上。为了增强冲击力,在角色两侧增加气浪引导观众视线,这样能在角色体态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增强视觉效果。

图1-27

进一步研究会发现,动作通常都不是孤立的,一个动作往往是接着下一个动作的。一个完整动作可划分为“静—动—静”的变化,那么连续的动作就是“静—动—静—动—静”的延续。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动作就变成了下一个动作的预备动作,这之间的转换瞬间就是能量变化的瞬间。

3.案例三

继续延伸案例二,当角色到达最低点的时候,角色的姿势与起跳的预备动作是一致的。把起跳的原画顺着绘制出来,于是一个落地再起跳的循环就完成了,如图1-28所示。

图1-28

由此能够知道,通过结束动作和预备动作的衔接,动作的转换得以完成。如果把几个动作合并为一个整体的动作,那么其中的每一次结束动作到预备动作的转换,就是两张原画转换作用力方向的瞬间,因此我们需要对动作中身体各个部位的受力发力变化进行分析。各种力的作用变化导致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化是在预备动作和结束动作中完成的。

通过案例二和案例三,我们可以了解到结束动作也能够表现不同的动作感受,也就是说,结束动作能够对动作整体的节奏产生很大的影响。

4.案例四

让我们来分析案例四,如图1-29所示。角色跳起后,在空中的最高点处身体重心前移,腿部到身体前侧预备支撑。在下落过程中,角色双臂打开,身体旋转一定角度,头部朝向接下来的运动方向。这时,角色实际上已经进入下一个动作的预备状态。当右脚接触墙面时,落下的结束动作和蹬墙的预备动作实际上已经同步完成了。也就是说,身体各部位从结束动作到预备动作的转换并不是在一帧里完成的,这样动作更加流畅,蹬墙的动作也不会破坏整个运动的节奏感。当角色向地面落下时,因为距离不足,没有表现加速下落的过程就到达地面了,所以只能通过身体局部的姿势变化来让动作更顺滑,此时展开的双臂就成了引导动势的关键。具体来说,双臂随着运动的大方向转换画圈,带动身体向前。落地的结束动作中,手臂的画圈和头部的抬起又成了下一个动作的预备动作。随着身体局部的引领脚向前迈,对身体落下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完成下落的结束动作后身体随着脚步又转换为接下来跳起的预备动作。

图1-29

当清楚了动作的转换方式以后,我们就有了作用力和动作转换两个创作思考的角度,这样就能逐渐开展更广泛的创作和更深入的分析。